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唐朝和漢朝很相似,國力都是一樣的十分強大,中間也都出現過王莽篡權和武周代唐這樣的轉折性事件,而漢朝也因為王莽篡權建立新朝而由導致漢朝變成了西漢和東漢,那麼唐朝也曾經經歷過武則天的周朝,為什麼就沒有因此分成前唐後唐或西唐東唐呢?

其實如果仔細比較的話,會發現這兩者本質上是不同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後,這時候西漢的統治就結束了,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和西漢的皇族之間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王莽建立的完全是一個新的朝代,後來光武帝劉秀又推翻了新朝建立東漢,看一下東漢王朝的建立過程,完全是光武帝劉秀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建立的朝代,雖然東漢也有「漢」之名,但那不過是想故意表示和西漢有銜接關係罷了,光武帝建立的完全是一個全新的王朝,所以史學家因為其國都在長安東邊的洛陽才將其稱之為東海。

反觀唐朝時的武則天建立的周朝就不是這樣子了,其實武則天建周看起來更像是一場鬧劇,是唐朝老李家的媳婦兒因為想當家作主要讓家裡改姓一樣,只是最終敗給了倫理綱常,一場鬧劇才作罷。

武則天建立的周朝是繼承的唐高宗的權力,稱帝之前她是垂簾聽政,覺得不過癮才當了十多年皇帝,之後由於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架空了武則天的權力,她被迫取消了周的國號,就好像有人出來指責她做的事不像話,並且要求他她以後不能再當家作主,而是應該讓老李家的孩子當家作主了,這看起來就好像是鄰居家上演的一場鬧劇,大致就是媳婦熬成婆後太牛叉了,野心膨脹想讓這個家也改成娘家姓,但是後來被太多人反對後開悟了,想到她死了之後,一切很可能回復原位,實在沒什麼意義,所以也就不再鬧了。

因此武周代唐從本質上講對唐朝沒有什麼改變,唐中宗李顯也是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本來就有直接的繼承關係,因此也就沒有理由將唐朝分成前後兩個階段了。


通常認為,武則天的武周政權,跟前面的還有後面的唐朝都是無縫對接的——朝廷上當官的,原來是哪幫子人,後來還是那幫子人;原來實行什麼制度,後來還是實行什麼制度。至於疆域、經濟、文化方面,更沒有什麼變化了;或者說這個變化並不比父傳子時變化大。唯一變化的僅僅是個國號。

不像東漢和西漢——中央政權被王莽和平交接了,然後一個地方軍閥起兵把原來的國家機器打碎了,建立了政權,只是這個軍閥恰好姓劉。

也不像西晉和東晉——軍閥混戰,然後首都被佔領了,北方國土全部淪陷,開國皇帝他爺爺的一個子孫,在江南一幫子士族的擁立下,又建立了個政權。南北宋與此類似。

所以,武周不被認為是個新王朝,而被認為是唐朝的一部分。

但我認為,這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畢竟,東漢與曹魏、曹魏與西晉,無論官員還是制度、經濟文化,都和武周一樣是無縫對接的,但都被認為是改朝換代。

所以,我認為武周沒有分開前後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接任王朝對武則天的定性。

武則天死後,怎麼定性她,產生過不小的爭論:有人認為她是篡逆唐朝的亂臣賊子,和王莽一樣;有人認為她是新的合法王朝的建立者;有人認為她是唐朝太后。爭論不休了很多年,導致她的碑上都不敢刻字。

後來最後一種定位勝出,武則天蓋棺定論為唐朝太后,那就像馮太后、慈禧一樣代替皇帝執政,自然不會被認為是另一個朝代。而曹魏、西晉不會認為東漢、曹魏跟他一個朝代。

所以,司馬光等史學家一直稱武則天為太后,自然不會分為前後唐。


天楓個人的理解,武則天建立武周只是李唐內部的爭鬥,即使國號 換了,也沒有改變國家的本質,經濟軍事文化等全部一脈相承。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朝代被斷開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宋朝分為南宋和北宋。其他的咱們不說,這幾個朝代被斷代了,都有一個共同點。

1、皇帝或者國君被殺活被俘虜了,比如西周就是被犬戎攻破了國度,國王死了,西晉皇帝也被幹掉了,北宋更不用說了,皇帝都被俘虜了,國家象徵也沒有了。

2、國都遷徙

東周從鎬京遷到洛邑,東漢 漢從長安 遷到洛陽,東晉從長安到建康,南宋從汴京到了臨安。

3、政權鞏固都靠大規模的武力

前後兩朝被斷開之後新建立的朝代雖然還是以前代國號為名,但其實都經歷過一番新的權力洗牌,都靠著武力鞏固新生的政權,比如南宋大規模的對抗金國等。

而相比於武則天的周則沒有,皇帝 是自己的兒子只不過被自己的廢掉了,後來還是立為太子,只不過是皇帝換一個人而已,大家心中還都認為武周就是大唐,都城依然在長安,最後皇位還是回到了李唐手中,一脈相承。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必須去了解怎麼去劃分這個界限。

首先,朝代的劃分是由後世人來劃分的,也就是編史書的人說了算。當然,一般情況下後世皇帝也會幹涉這類事,但不會太細!那麼我們來看唐末,那時候就是五代十國的時期了,那時候,一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也就幾年的事,哪有時間去編寫史書,所以更多的就是照搬唐朝的記錄。

那麼唐朝呢,雖然武則天登基並改了年號。但是,武則天歸根結底還是李氏家族的人,她只是佔了自己兒子的位置,並且最終繼位的依然是他兒子。那麼,李顯呢,他是最後繼位的武則天的位置,武則天在最後是將國號改了回來,依舊叫唐,也就是說,李顯繼承的依然是唐皇!

那麼史書記錄怎麼記錄?如果分開來記錄,那麼武則天的武周就要單獨分出來,也不能以此來劃分前唐後唐,不然武則天是武周,往前唐劃分呢還是往後唐劃分的?哪個其實都不好,所以,即使分,也是單獨分出來。

但是單獨分出來呢,你也不行,畢竟最後武則天恢復了唐朝,自己是唐高宗的皇后,也就是說,李顯繼承的時候,那是唐皇之位,如果他改了國號,那就是大不敬,對先祖的不敬,畢竟你繼承的依然是李唐皇朝,所以,改了不行!

再者呢,我們看東漢西漢之分、南宋北宋之分。那些也許血緣關係還在,但是呢,他們都是前一個政權集團的滅亡。他們的皇帝不是被殺就是被俘,也就是主心骨都沒了。這樣基本可以說是這個朝代「被滅了」,但那是呢後來的統治者也還是他們的血緣至親,但是主要的各個官員都變了,因此要為他們換一個朝代來稱呼。而唐朝在武則天稱皇的時候並沒有皇室人員的大量死亡,包括統治者階級的高層也基本沒有太大變動,再加上後來武則天將國號改回了唐,所以後世記錄沒必要為其改為後唐。

當然啦,可能還有更為具體的解釋,小編沒有找到,以上都是小編個人想法加上一些網上的其他說法得出的結論,可能不準確!


前和後,猶如南和北,意味著兩個不同的東西。

例如前漢(即西漢)、後漢(既指東漢,又指五代十國的一個朝代)、後唐、後梁,等等。

武則天雖改了國號,但她是大唐兒媳、大唐皇后,繼承和傳下去的,仍是大唐天地,不像王莽,以外戚謀奪大漢,建立新朝,最後被推翻。

可見武則天比過沒有裂大唐為前後。故只能用初、盛、中、晚等字來劃分大唐。


因為唐朝武則天之前,武則天時代以及武則天之後政治,社會,文化基本上是延續的,沒有根本性的斷裂。但安史之亂造成的是根本性的斷裂,安史之亂以後整個唐朝的社會風氣都與此前截然不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