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以敏銳的嗅覺和不甘心久居人下的野心,趁馮雲山被捕入獄,洪秀全避禍廣東,拜上教群龍無首之際,假扮「天父附身」,取得了在教中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

楊秀清是馮雲山在紫荊山地區發展的首批教眾之一,他自幼父母雙亡,靠伯父楊慶善撫養長大,屬於「上無片瓦,下無寸地」的貧寒農民,是真正的無產階級代表,在山中燒炭謀生。馮雲山在紫荊山站穩腳跟後,發展的兩千多名教徒大多都是燒炭工,其中就包括楊秀清和肖朝貴兩人。

1847年,洪秀全聽聞馮雲山在桂平傳教成功,再次趕赴廣西,教徒們以隆重的禮儀迎接從未謀面的洪教主。洪秀全性格激進,號召教眾開展「毀佛滅教」運動,搗毀寺廟,推倒佛像,引發當地士紳的強烈反感。武宣縣團練(地主士紳組建的地方武裝)頭目王作新帶人突襲拜上帝教總壇,抓走馮雲山、盧六等人,以宣傳妖書、聚眾謀反的罪名,下入大牢。

洪教主鴻福齊天,雖與馮雲山同時被捕,但大湟江巡檢(相當於派出所長)王基釋放了洪秀全等部分教徒。逃過一劫的洪秀全為避禍回到老家花縣。洪教主逃跑,馮副教主入獄,總部被端,教眾們人心惶惶,大有散夥之意。

危急關頭,眼看著太平天國即將被扼殺於萌芽之際,籌劃已久的楊秀清橫空出世,成功化解了這場空前大危機。他利用當地人所信奉的「降僮術」,假扮「天父」附身,向驚魂失措的教眾們宣稱自己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天父」,曉諭教眾不可心生動搖,不可懷疑主,要同心同德,接受考驗等……

楊秀清此舉有效的穩定了人心,團結了教眾,從普通教眾一躍躋身為領導幹部。他憑藉其自身過硬的組織才能,將教中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又組織教眾捐獻「科炭錢」,用於賄賂桂平官吏,以營救馮雲山等人。

在楊秀清的努力下,桂平知縣賈柱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以「聚眾謀反,查無實據」為由釋放了馮雲山,並派了兩個衙役遞解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馮雲山回到老家花縣見到了洪秀全,二人再度相見,百感交集,打算再赴廣西,東山再起。他倆結伴到達拜上帝教總壇,卻發現楊秀清把教中事務管理的有條不紊。

當然,他們也發現了楊秀清假扮「天父」的情況,可如果揭穿他的騙局,拜上帝教先前所宣傳的神聖性將不復存在。另外,「天父」當時處處維護洪秀全的地位,號召教眾要忠心事主,不得有二心,使得洪秀全硬著頭皮默認了這個「繼父」。

洪秀全所創立的拜上帝教,是源自於西方基督教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形式。基督教奉行「三位一體」,即上帝、耶穌、聖靈指的是同一位神仙。洪秀全把「三位一體」認作三位神仙,而把自己化身為天父次子,強加給上帝一個「二胎」。這還不算特別出格,畢竟中國歷代皇帝向來都自稱「天子」。

可楊秀清卻下手狠毒,橫豎都是在裝神弄鬼,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要扮就扮最大的那個。於是宣稱自己是洪秀全的爹,地位最高的神仙「天父皇上帝」,這也許是古往今來凡人敢僭越的最高尊號。

有了「天父」,自然就會有「天兄」,楊秀清慫恿好友肖朝貴「依葫蘆畫瓢」,假扮「天兄」附身,自此取得拜上帝教權柄。肖朝貴貌丑心靈,看出洪秀全和馮雲山對楊秀清的行為多有不滿,於是甘當綠葉,處處維護並配合洪秀全出場表演。心情暢快的洪秀全把義妹洪宣嬌嫁給了他,因此肖朝貴又稱為「帝婿」。

楊秀清大權在握,開始展示其過人的才華,他挑選教眾中精壯勇敢之人組建團營,勤加苦練,並授以陣法要訣。經過楊秀清的大力整頓,金田團營屢屢戰勝當地團練武裝,導致當地士紳聯名向官府求援派兵征剿,促使了金田起義的爆發。

楊秀清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進一步得到體現,在思旺、花洲設下埋伏,大敗前來征剿的清朝綠營,迎接隱蔽在石人村的洪秀全出山,取得「迎主之戰」的勝利。此後,洪秀全乾脆把軍政大權統統交付給楊秀清。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王,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中軍主將,肯定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明確了由他負責軍政的名義。這麼說吧,太平天國的理想是由洪秀全提出來的,而楊秀清卻是把理想變成實質的第一功臣。

在實行「軍師負責制」的太平天國,楊秀清擁有左輔正軍師、中軍主將、東王九千歲、節制諸王的職務和權力;論教中地位,楊秀清身兼「贖病主」「聖神風」「聖靈」;更要命的是,他還有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天父附身」特權。在「父為子綱」的年月,做為兒子的洪秀全豈敢忤逆最高神「天父皇上帝」。何況人家確實有才,不管是處理政務還是行軍打仗都有兩把刷子,是建立太平天國的第一功臣,歷史上對這樣的能人有一個特定稱謂,叫做功高震主。

反觀洪秀全,太平軍一路征戰,他可到好,除了納王娘就是擺排場,正經事基本沒幹。兩相比較,天地懸殊,也難怪楊秀清會動邪念,盤算著弄個萬歲噹噹。有句話叫「有實力才有魅力」,實力強大的楊秀清能威脅到實力不濟的洪秀全,由此看來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至於其它幾位王爺,有可能威脅到洪秀全地位的還有西王肖朝貴。西王驍勇善戰,身先士卒,在太平軍中很有威望。更重要的是,他背靠「天兄」,是唯一能跟「天父」分庭抗禮之人。只可惜福薄命短,革命尚未成功,便已命喪黃泉,在攻打長沙時中炮而亡。

肖朝貴死後,楊秀清再無羈絆,再沒有任何人能夠壓制他的權勢。隨著定都天京和太平軍的節節勝利,楊秀清對權力的慾望也急劇膨脹,最終迫使洪秀全孤注一擲,密召諸王回京誅楊,從而爆發了血腥殘酷的「天京事變」。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楊秀清之所以能威脅到天王的地位,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起點高,沒人能夠節制。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共有六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這其中,天王萬歲乃天父次子,平時並不問政事,類似於一個象徵,吉祥物;而東王可不得了,九千歲,節制諸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餘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地位都在東王之下。

2.西王、南王陣亡(特別是西王),失去了權利制衡。雖說東王節制諸王,但是東王和西王同屬一等王,有西王掣肘,楊秀清也不至於一手遮天。北王處處被楊秀清壓制,翼王則不想牽涉其中。

3.永安建制到定都天京再到第一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太平天國達到鼎盛,這些都是楊秀清一手指揮,威望也隨之達到了頂峰。東王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功勞又那麼大,已經沒有什麼封賞能夠犒勞他了。

4.楊秀清能夠扮演天父下凡,而洪秀全又只能默認,如果拆穿,洪秀全自己也要跌下神壇。楊秀清這一招屢試不爽,乃至於到後麵杖責洪秀全,逼封萬歲,天無二日,天京事變已經不可避免。

5.跟洪秀全自身有關,如果他多參與政事,而不是一味享樂,一味放權,也不至於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楊秀清的威脅也是洪秀全一手造成的。

總之,剛起事時外部環境惡劣,大家抱成團為了活下去。等到安定下來之後,就要因為利益分配問題爭鬥不休了。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有是非就會有爭鬥,有爭鬥就會有輸贏。


我們簡單回顧楊秀清做的幾件事情,我們就一目了然:在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早期,楊秀清是事實上的領袖,洪秀全更多只是一個精神領袖。

挽救「拜上帝會」的「天父下凡」

大家都說,楊秀清的「天父下凡」,造成洪楊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太平天國領導層後來內訌的根源。

其實呀,要是沒有「天父下凡」,確實可能就沒有什麼內訌了,因為可能太平天國就搞不起來了。

洪秀全和馮雲山,到處傳播「拜上帝教」,從廣西到廣東,一直四處碰壁。洪秀全覺得失望,乾脆回廣東老家了。當然,洪天王在家也沒閑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洪天王主要抓理論建設去了。而馮雲山,則繼續回到廣西發展會眾了。

老馮確實不是一般人,憑藉他百折不撓的意志和超強的組織能力,很快就在紫金山等地把事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了。楊秀清、蕭朝貴等人,都在此時開始加入了「拜上帝會」。

可是,樹大招風,尤其「拜上帝會」喜歡打砸各種廟宇,很快被盯上了。而紫金山地區」拜上帝會「的首領,馮雲山被抓了起來。

此時,當地各種勢力(地主武裝及其他勢力)趁機加緊對」拜上帝會「的攻擊,準備徹底驅散,或消滅這個組織。

在這種時刻,楊秀清和蕭朝貴,利用當地的」降童巫術「,白眼一翻,舌頭一伸,屁股一挺,扮做」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穩定住了會眾的人心。並趁機統一指揮會眾守住了組織。

在洪天王和老馮回來之後,也只能接受這種事實了。為何呢?這種傳教組織本來就是一張窗戶紙,你拆穿我,我拆穿你,大家就都別玩了!因此,即使後來」天京事變「發生後,楊秀清都撲街了,洪天王也沒有拆穿這層窗戶紙,還搞了個」東王升天節「來紀念他。

高明的軍事才能

造反畢竟是兇險的事情。只會吹牛是不行的,你牛皮吹得再想,兄弟們跟你打仗老是吃敗仗,那也是沒人繼續跟你混的。

因此,不管什麼信仰,什麼主義,戰爭年代的威望,主要來自你的軍事才能!

農民軍一般是沒有戰鬥經驗的,一般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一哄而起,但缺乏嚴密的管理,結果一鬨而散。楊秀清制定了《太平軍軍規》,對於部隊紮營、行軍的基本原則做了通俗易懂地整理,幫助太平軍迅速建立起了條理。

在湘軍采編的《賊情集要》中,說楊秀清對於行軍紮營的機要,山川地形的把握,都非常了得。雖然沒讀什麼書,但詭詐無比!

一次農民起義能否成氣候,關鍵還要看有沒有楊秀清這樣的人物。如果沒有這種強力的軍事領導,太平天國,應該也如眾多小型起義一樣,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煙霧中了。

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洪仁軒後來也感嘆:當年楊秀清主政的時候,開疆拓土,一天能開闢百里疆域。現在呢?我們今天進一寸,明天就要退一尺,不如以前了!

楊秀清在軍事上的才具,正是太平天國快速成氣侯的關鍵。

管理得當,人心歸附

楊秀清理政時,法度非常嚴格。李秀成後來回顧,楊秀清立法安民,人心佩服。

《賊情集要》中說,不管什麼桀驁之人,到了楊秀清這裡,各個俯首帖耳,甘願效死。

」拜上帝會「作為一個奇葩的」宗教「,在他基礎上很多東西都完全不適合中國。但太平天國這個國家機器卻能一舉運轉10多年,除了人才輩出的勇將,更在楊秀清時期,在政治制度上打下的基礎!

洪楊相遇,是彼此的幸運,也是彼此的噩夢。

太平天國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持續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之一。

洪秀全,卻是歷代大型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中,最不具備軍政才能的一個。

所以,洪秀全,要麼選擇一個」可以威脅他「的軍政人才來主持大局,要麼就只有走向滅亡了。

當洪秀全除掉了」唯一能威脅他「的楊秀清,並決心不再讓任何人」可以威脅他「時,他的太平天國運動,也走到了末路。


楊秀清無論宗教地位還是世俗地位權力都太高了。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時因帶著教眾搗毀了「甘王廟」官府出面干涉了,馮雲山被捕,洪秀全又跑回廣州老家了。眼看群龍無首,楊秀清挺身而出穩住了人心,就此樹立了威望。又因「天父下凡附體」,在宗教地位上反而成為了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金田起義」後政權初步建立,楊秀清封東王,僅此於天王洪秀全,超過了「拜上帝教」的實際發動組織者馮雲山。太平天國的官制有「軍師」制度,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被封為軍師,一切大小事務都要通過軍師報告給洪秀全,而洪秀全對軍師報告的事情一概照準,實權就落在了軍師手裡。太平軍沒能攻下長沙,繼續北上,可惜蕭朝貴和馮雲山先後陣亡,太平天國的實際權力就落在了楊秀清一人手裡,洪秀全成了象徵性的存在,清廷污衊太平軍是「洪楊之亂」,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懷疑有沒有洪秀全這麼個人?楊秀清集宗教軍政大權於一身,率領指揮太平軍席捲南方半壁江山,功勞威望急劇膨脹。洪秀全既無功甚至都不大露面而且大權旁落,楊秀清無論功勞威望實際上超過了洪秀全,如果不是楊秀清倚仗功勞權勢驕橫跋扈盛氣凌人把韋昌輝石達開等手握兵權的實權派得罪太多了,反對派太多,再往前邁一步,取代洪秀全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主要是在太平天國初期,洪秀全突然被清地方政府抓走,拜上帝教群龍無首,眼看教會渙散即將解體,楊秀清別出心裁,搞了個「天父下凡附體」,代天父傳言給教民:無須為眼前困難所嚇倒,天父會時時眷顧自己的兒子(洪秀全),太平天國會很快實現。為了讓大家相信,楊秀清先是一二十天不吃不喝,突然一天,開口說話,大家當然很信服。

從此,楊秀清有了代天父傳言的特權。須知,洪秀全自稱是天父之子,只是代天兄耶叔傳言,而楊秀清是代天父傳言,父教子,自然之事。此後楊秀清每遇到自己主張或利益受阻時,便來個「天父下凡附體」,在場人員立即全體跪倒,聽「天父」教訓。高貴如洪秀全也三番兩次被「天父」教訓、斥責,甚至責打。其他人員更無庸多說。以至發展到「天父」逼洪秀全封楊秀清「萬歲」的程度,而洪秀全也只有答應。只因楊秀清要準備一番,安排在自己生日那天「舉行儀式」,所以,沒有立即公布執行。洪秀全也不是等閑之人,在此前聯絡北王韋昌輝殺了楊秀清,使其萬歲封號溜產。


拜上帝教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楊秀清代天父上帝說話,蕭朝貴代天兄耶穌說話的宗教傳統,楊秀清等於掌握了行政話語權。

永安封王后,合計是六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其中洪秀全完全屬於吉祥物,宗教領袖。東王也就號稱9000歲,掌握軍政大權,自西王蕭朝貴之下(西王說,我可是耶穌的代言人)各王均歸楊秀清節制。而唯一能夠與東王抗衡的西王戰死,具備不少軍政才能的南王戰死,其餘各王歸東王管轄,楊秀清也就實際掌握了太平天國一切軍政。


封建社會能夠威脅到帝王地位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兵權。

正所謂功高蓋主說楊秀清再好不過了,自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真正的決策指揮者是東王楊秀清,洪秀全稱萬歲而楊秀清則稱九千歲,洪秀全好比一個招牌,而招商引資,決策發展的實際指揮者是楊秀清。

第二點就是楊秀清為人太傲,不知收斂。太平天國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洪秀全自認天父派的兒子,而楊秀清則稱為天父。在管制上洪秀全為帝王,楊秀清為臣子,但在信仰上洪秀全則是楊秀清的兒子。

再者,起義初期洪秀全需要楊秀清的領導能力,而定都南京後,各個反王就不思進取,開始修建行宮,安逸享樂起來。這時候洪秀全考慮的不是重用人才怎樣推翻清朝而是那些將領威脅到自己的位置應該怎樣解決他們。繼而天京事變爆發,洪藉助韋昌輝等人之手殺掉楊秀清,又替楊秀清平反殺掉韋昌輝,逼走翼王石達開。自此太平天國由盛而衰,只至滅亡。


太平天國是靠『拜上帝會』起家的,靠宗教信仰集結在一起的。楊秀清一開始就有以扮上帝化身角色的權利,遇到重大決策時楊秀清就扮演上帝下凡、口中喃喃有詞,眾人都服。但這也為洪秀全帶來一大致命問題,當洪楊意見不合時,楊立即扮演上帝下凡,作為最高領袖的洪秀全在上帝面前也不得不就範。


這件事要從早期洪秀全的拜上帝會活動談起,洪秀全到廣東,在廣西當地團練逮捕馮雲山,拜上帝會一時群龍無首,楊秀清挺身而出,假託天父下凡組織會眾,並疏通當地鄉紳營救馮雲山,使金田起義活動如期按計划進行,洪秀全後來也不得不承認楊秀清托天父下凡地位,但也為以後楊秀清托天父下凡代言,杖責洪秀全,逼洪封其萬歲,造成天京變亂埋下陰影,最終導致天京事變爆發。


太平天國官制,天王居首,東王次之,東王節制以諸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