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因為這兩個人分處亂世和大一統的國家,直接比的可比性不是很大,所以分別來說說蘭陵王和李恪的優勢和劣勢吧…

蘭陵王和李恪都是庶出之子,卻都是文武全才,有能力的王子。

先來說說蘭陵。

蘭陵歷經五朝,身為宗室之人,他在高洋時期就已經步入了官場,在高殷、高演之朝,他備受看重,是帝王所親所信之人,官運亨通…到武成和後主時期,他多次參與戰役,抵抗北周之兵,也因功高惹來了後主的忌憚。

蘭陵王的父親在登基前被家廚所殺,北齊是由他叔叔受禪建國,並且幾乎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傳下來的,他的父親是被追封為帝王的人,所以蘭陵一生功業和作為幾乎沒有了父親的幫忙。

他繼承了父祖兩代人文治武功的優點,卻沒有繼承父祖傲慢霸氣的特質。

他雖然驍勇善戰,殺敵無數,但性格與長相一樣,有陰柔的一面。

面對帝王的猜忌,他選擇明哲保身,甚至為此自毀形象,這與他的庶出身份想來有一定關係。

再來說說李恪。

李恪雖然也是庶出之子,但血統上講,他是隋煬帝的外孫,又很受父親的偏愛和袒護,這一點是蘭陵所不及,但也是蘭陵更值得尊敬的。

李恪有文武才,常被李世民稱為類己。

但因為他所處時代安定,這個武力沒被體現出來。文治上的話,他為人處事以及治理州郡上應該是有一定作為的,不然無法靠出身讓他名望素高。

雖然曾經因為一些事被免官,但他和其父一樣,是個知錯能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李世民曾想過改立李恪為太子,但因長孫無忌勸阻作罷,雖然李世民也曾勸慰了愛子,但最終李恪還是被誅殺。

他的死也絕了希望擁立他之人的希望…

總結一下的話。

蘭陵靠自己的能力在亂世里保家衛國,出將入相,但因為出身不夠,難以作名正言順的繼承者,最終只能在帝王猜忌里選擇飲鴆而亡…

李恪有著令他與眾不同的出身,卻也受了這個出身的連累,雖然文武才華兼備,歷史卻沒有給他更多的機會展示實力。

雖然時間跨度不算很大,但是二人又沒有什麼交集,拿來比較有著不同的出發點就有不同的結論。見仁見智,僅供參考。


肯定是蘭陵王更優秀呀。畢竟這位大帥哥不但謙良溫厚,更是能征善戰,這些都是歷史裡確有記載的。

北齊王室除了蘭陵王高長恭之外,其餘都是神經病,且兇狠荒淫。高長恭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十分的難得。他屢立戰功,功勛卓著。隨著他聲望日隆之時,最終被後主高緯毒死。

吳王李恪是唐太宗三子,太宗很喜歡他,曾說李恪最像他,而歷史記載李恪也說他英武果敢。但李恪所處的年代是大唐盛世,和高長恭所處的南北朝亂世大大的不同,兩人面對的局面有天壤之別。李恪只是表現的很像太宗,在太宗眾多兒子里,比較聰慧,悟性也很高,外加英武不凡。但是他沒經歷過真正的考驗,面對生死搏殺的時候,我們不清楚他能不能像高長恭一樣從容面對,並取得勝利。

兩人的結局很相似,都是受到皇帝的猜忌(李恪表面是長孫無忌殺的),最終蒙冤被殺。說明他們面對政治鬥爭的時候,都缺乏手段;行軍打仗方面,高長恭有真實的戰績,而李恪沒有。

總得來講,我傾向於高長恭更優秀。因為李恪一切優異的表現都是繡花枕頭,沒通過實踐的檢驗。但是我也承認李恪的優秀,畢竟能夠得到太宗的認可,這就很說明問題。


蘭陵王高長恭生於亂世,弱了,死的會很快!

吳王李恪,長大後,已不再是亂世,再加上只是庶出,且媽是前朝皇帝(隋煬帝楊廣)的女兒,還有三個嫡出的對手(長孫氏已為李世民的皇后):李承乾和李泰都是本身強大,出盡了風頭,而李治本身示弱,靠著舅舅(長孫無忌)的偏愛,佔盡了優勢!其命運可想而知!

李治的傳奇除了「永徽之治」,還有什麼?而且李恪、李泰、長孫無忌等人都是死於永徽年間!

永徽之後,請大家列舉一下,李治的功勛吧!


蘭陵王高長恭統兵作戰更強安邦護國更厲害,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才華蓋世文武全才韜略優秀,兩位都是歷史上很厲害的親王,可憐結局悲慘凄涼。高長恭綜合能力更優秀更厲害卻為昏君毒殺,李恪被國舅太尉長孫無忌誣陷謀逆作亂大罪遭高宗賜死。


李恪很可惜了!生在帝王家,不能做皇帝,連王爺也不讓好好做,被人所害,只能冤死!蘭陵王名氣很大,武力值高,政治估計不行!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因生得一副俊美的面容,被列入了古代十大美男之中,除了貌美外,他是個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的將領。李恪也文武雙全,但沒有蘭陵王名氣大。


反正都是莫名其妙安個罪名死掉的,當然蘭陵王名氣高啊,


蘭陵王優秀有歷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