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細菌?超級病毒?國際空間站上的微生物或讓宇航員陷入“危險” 科技 第1張

一項對來自空間站的細菌和真菌的調查發現,這些微生物與地球上人口密集公共空間中發現的微生物很相似。(圖片:©NASA)

和地球上一樣,國際空間站(ISS)上也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一項新的研究對它們的確切組成進行了分類。

根據這項新研究的一份聲明,大多數微生物與人類有關,尤其是葡萄球菌(佔分離出的細菌總數的26%)、泛菌類細菌(23%)和芽孢桿菌(11%)。其他生物體則來自於人類的特定部位,如通常在人類鼻腔和皮膚中發現的金黃色葡萄球菌(10%),另一個例子是在人類胃腸道中發現的腸桿菌,聲明中並沒有給出它的百分比。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粗略的組合,但科學家們在聲明中指出,在辦公室、健身房和醫院等普通地球環境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細菌,因此空間站與人類經常光顧的其他“人造環境”其實較為類似。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目前尚不清楚在地球上有時會導致疾病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桿菌)是否會導致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患病,因為這取決於這些微生物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表現、以及宇航員的健康狀況如何。(一般來說,被選中進入太空的人身體都很健康,他們每天會保證2小時的運動時間以保持身體健康。)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高級研究科學家、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卡斯圖裏·文卡特斯瓦蘭(Kasthuri Venkateswaran)在聲明中說,地球室內空間中的特定微生物已經被證明會影響人類健康,“這對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中更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免疫能力在太空中發生了改變,並且無法獲得地球上的復雜醫療幹預手段。”

文卡特斯瓦蘭說:“鑒於未來可能的長期任務,確定能夠在與航天飛行相關的獨特、封閉環境中積累的微生物種類、它們能存活多久、以及它們對人類健康和航天器基礎設施的影響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是第一個對在封閉空間系統(如國際空間站)表面發現的真菌和細菌的“綜合分類”。研究人員說,這最終可能會導致科學家們為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期間制定安全措施,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宇航員面臨的風險(如果有的話)。

宇航員在歷時14個月的三次飛行中收集了這些樣本,這段時間跨度使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微生物和真菌種羣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內的變化,它們來自國際空間站上的八個地方,包括餐桌、衛生間、運動器材、觀景窗和臥室等。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研究人員發現,真菌羣落比較穩定的,而不同地區的微生物羣落雖然較為相似,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會發生變化。在第二次飛行任務中採集的樣本比第一次和第三次飛行任務採集的樣本有更高的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作者認為,這些時間上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國際空間站上的不同宇航員造成的。”

這項新研究由在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華盛頓州立大學工作的Aleksandra Checinska Sielaff所領導,並發表在4月8日的《微生物組》(Microbiome)雜志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