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當今世界,某些國家雖然面積和經濟總量很小,但人均GDP卻很高,南歐小國聖馬力諾便是典型。令人驚奇的是,從正式建國至今,這個“彈丸富國”同時擁有兩位國家元首,並且每半年還要改選一次。不僅如此,這個跟我們遠隔萬裏的小國,在二戰期間還曾向中國宣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聖馬力諾位於南歐亞平寧半島東北部,四境都被意大利包圍,國土面積只有61平方公里,約等於香港特區面積的1/20、澳門特區面積的1.9倍,屬於典型的“袖珍國中國”。聖馬力諾人口只有3萬多,其中90%以上是聖馬力諾人,但使用意大利語爲官方語言。

  聖馬力諾地理位置圖

  聖馬力諾國微民寡、境內多山,不適合發展農業和工業,其經濟以旅遊業及郵票業爲主,而銀行業、電子製造業和陶瓷製造業也比較有名。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聖馬力諾人口爲3.18萬,全年實現GDP總值爲19億美元,人均GDP約爲6萬美元,屬於發達國家標準。

  聖馬力諾的歷史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01年(晉惠帝永寧元年),據說是由一名來自拉布島(亞得裏亞海沿岸島嶼)、名叫馬力諾的基督徒石匠,爲逃避羅馬皇帝戴克裏先的迫害而建立。聖馬力諾起初只是個依山設險而建的村寨,實行族長管理,直到1243年才組建共和國,並確立由兩名執政官聯合統治的制度。

  兩名執政官聯合統治的制度,其實並非聖馬力諾的首創,早在共和國時期(前509-前27年),羅馬便創設了這種制度,每半年由元老院選出兩名執政官治國,共同承擔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角色,直到屋大維創建帝國。不過在一千多年後,這種制度卻又在聖馬力諾落地生根,並沿襲至今。

  聖馬力諾新舊執政官權力交接圖

  按照憲法規定,聖馬力諾採用一院制議會(大議會),由經過普選產生的60名議員組成。兩名執政官同時承擔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議長的角色,經大議會選舉產生,任期只有半年,到期不得連任,若想再次任職,只能等到3年後再次競選。正因爲這種獨特的制度,聖馬力諾國家首腦的更替速度獨步全球。

  在第一次維也納會議上(1815年),聖馬力諾作爲主權國家的地位得到歐洲列強的承認。此後,由於聖馬力諾積極意大利的統一運動,併爲許多義軍首領提供避難所,所以意大利王國在成立後,便與其簽訂一系列友好條約,承諾維護它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從1872年開始,聖馬力諾正式成爲意大利的保護國。

  第一次維也納會議油畫

  由於聖馬力諾面積實在太小,加上四境都被意大利包圍,並且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所以幾乎不會遭到戰火侵襲。但是在二戰期間,聖馬力諾奉行的中立政策卻同時遭到軸心國、同盟國兩大集團的懷疑,最終竟意外地被拖入到戰爭中。

  原來在墨索里尼政權垮臺後,德國派傘兵將其救出,並在意大利北部組建傀儡政權,同時又向羅馬進軍,並威脅聖馬力諾邊境。聖馬力諾出於安全考慮,便向德國允諾不會投靠同盟國。沒想到這項聲明讓同盟國產生誤解,認爲聖馬力諾將加入軸心國。所以在1944年6月26日,英國派戰機空襲聖馬力諾,導致60人被炸死、100餘人被炸傷。

  德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佔聖馬力諾

  面對着兩大集團的霸道做法,“兩邊受氣”的聖馬力諾離奇憤怒,並在當年7月5日做出一項瘋狂決定:同時向英德兩國宣戰!而按照當時的慣例,向同盟國、軸心國中的任一國家進行宣戰,便等同於向集團中的所有國家宣戰,而中國屬於同盟國,所以聖馬力諾既然與英國爲敵,便等同於向中國宣戰!

  當然聖馬力諾這項聲明,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而且很快便遭遇被佔領的命運。當年8月10日,德國陸軍第278國民擲彈兵師突襲聖馬力諾,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將其佔領。但在同年9月19日,尾隨德軍而來的英印第四步兵師也進入聖馬力諾,經過一番激戰後將德軍趕走,並佔據聖馬力諾。

  英軍趕走德軍後,一度佔領聖馬力諾

  在兩次被侵佔的過程中,聖馬力諾由於兵微將寡,幾乎沒做任何的抵抗。不過在德軍撤退後,英國並沒有追究聖馬力諾的戰爭責任,反而在當地維持了2個多月的社會秩序,並擔負起分發食品、救助難民的職責。當年11月,英國在與聖馬力諾簽署和平協定後撤出,該國由是重新恢復獨立。

  雖然跟中國遠隔萬水千山,並且一度互爲“敵國”,但在上世紀70年代,兩國間的關係還是迎來突破。1971年,中國與聖馬力諾建立領事級外交關係,並在20年後升級爲大使級。兩國建交後,貿易和文化往來不斷,到聖馬力諾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聖馬力諾近年來推行對中國遊客免籤制度,這在歐洲國家中很是罕見。

  史料來源:《聖馬力諾共和國》(內維奧·馬泰伊尼)、《列國志·聖馬力諾共和國》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