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家庭遊戲是媽媽參與得多,我兒子今年5歲,因為孩子他爸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只有過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纔回來,所以一般都是我這個做媽媽的在參與。全年在家的時候加在一起也才一個月多一點兒。

但是從孩子性格培養和全方面的發展來看,我個人的觀點,是爸爸媽媽一起參與富家庭遊戲比較,因為我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多!所以我發現兒子女性化得更多一些!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用手來觸摸屏幕的時候,那個動作跟我的的動作,姿態完全是一模一樣,太女性化了。我覺得這樣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

還有很多時候,兒子也會拿我的口紅之類的去塗抹,如果寶寶在的話就會有更多的陽剛之氣。

如果爸爸在家,多參與一些家庭遊戲和陪伴,那麼孩子的行為和動作就在爸爸媽媽之間更綜合一些,性格等各方面也會更好一些!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還是建議爸爸媽媽都來參與家庭遊戲比較好。陪伴對孩子來說,纔是最好的禮物。


通常情況下,家庭遊戲都是媽媽陪著孩子玩的,但如果媽媽有時間能夠帶著孩子一起玩,那不管對於男孩還是女孩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一位「80後」爸爸劉勇赫給女兒發明瞭150種親子遊戲,被人們封為「親子遊戲大王」。

因為劉爸爸卻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落後的觀念。」他認為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有義務為家庭做出貢獻。掙錢只是家庭的經濟功能,家庭還具有撫育、贍養等功能,夫妻應該合作育兒、分工育兒。

劉爸爸以孩子為中心,回到家時雖是疲倦得想「葛優躺」,但他再累也會注意自己的形象,滿懷愛意的整理好衣服,精神抖擻的回家迎接孩子。

劉爸爸還很耐心,會觀察孩子的喜好。比如他會拿兩個不同的動物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爸爸能擅於發現孩子對什麼有興趣,接著對孩子做良好的引導。

他還很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崇尚玩具不在多,在於對玩法的開發。他對每一種玩具都開發出五種以上的玩法,刺激孩子思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劉爸爸還很重視和孩子的親子閱讀。4年時間,他們一起閱讀了160本繪本,有時他是讓孩子自己看,有時選擇孩子有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和孩子對話、遊戲。

劉爸爸還很豁得出去,願意把自己當做遊戲的一份子,讓孩子盡興玩。比如爸爸躺下,雙手抓著孩子手,讓孩子蹬踏爸爸的腿一路走到肩膀,爸爸再抱著孩子滑下來,繼續做遊戲。

只可惜,有多少孩子爸爸做到搭把手,陪母親育兒、陪孩子玩耍了?又有多少人深刻理解了魯迅「憐子如何不丈夫」的道理?

健康的親子關係,就像等邊三角形,父母和孩子的距離是等長的。


我們家爸爸媽媽都沒有缺席孩子的成長,也沒有計算到底是誰參與得多,反正當一方比較忙時,另一方自動的替上去了,當雙方都有空時,我們就一家子玩。每次這個時候,整個屋子都響徹著孩子「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的叫聲。

我覺得家庭遊戲對孩子與家長來說都特別重要,他是連結親子關係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家長更瞭解孩子的需求,也可以在遊戲中擴展孩子的知識面和認知,更能在遊戲中建立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另外玩中學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我們家庭對於家庭遊戲還算是比較重視的,陪孩子玩的時候爸爸媽媽各半吧。在玩遊戲的時候選擇爸爸和媽媽,除了他們的具體時間安排外,主要還是根據玩的遊戲的不同而選擇的。

  1. 細緻類的遊戲一般是媽媽陪伴。細緻類的遊戲對於媽媽來說比較擅長,比如我們家開心在玩積木的時候一般都是媽媽陪著玩的。媽媽的細心和遊戲能夠符合,更能夠陪孩子玩下去。

  2. 開拓類的遊戲一般是爸爸陪伴。一些需要探索的遊戲一般來說是開心爸爸陪孩子玩的。比如樂高機器人的搭建之類,爸爸的動手能力能讓遊戲更加有趣。


我們家的家庭遊戲還是媽媽參與的多,因為爸爸整天忙於工作,沒有那麼多的心思陪伴孩子,這應該也是絕大多數家庭中的現象。而希望爸爸能夠多陪孩子玩耍也是我最大的願望,我一直在努力調整這種關係,盡量讓爸爸多參與到家庭中來,希望會有所改善。


一般情況下,家庭遊戲都是媽媽參與比較多,爸爸由於工作原因可能經常會在外面,而全職的媽媽全比較多,陪同孩子的時間也相對多一些。

從情感上來說,小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也比較大,女性情感也比較細膩,更容易感知孩子所思所想,更容易與孩子互動起來。所以媽媽是親子活動中參與比較多的一個人。

我們在親子活動中,除了媽媽以外,爸爸也在有空的情況下盡量能參與進來,全身心的投入,這也是建立好父女關係和父子關係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


我們家的家庭遊戲是媽媽參與多於爸爸,因為爸爸出差比較多。但是爸爸只要在家,也會陪寶寶玩遊戲。比如現在我們正在天天進行的是錄製啟蒙聽聽的故事,爸爸不在家的時候媽媽和寶寶錄製,在家的時候我們三個人一起錄製,分角色讀,感覺很好。

我們經常玩的還有打撲克牌的遊戲或者下棋的遊戲,下棋的遊戲寶貝很喜歡,我們三人一起,按照上面的文字提示進行。

爸爸比較喜歡陪寶寶騎自行車,打球或運動類遊戲,手工類、角色扮演類遊戲媽媽陪著的多。


我家的家庭遊戲,我覺得父母參與的時間和次數都差不多。我是個全職媽媽,24小時陪伴姑娘,可是很多時候也會把時間安排到做家務等雜事中,而爸爸每天下班後,都會盡量把時間留給孩子,所以很慶幸孩子有個願意陪伴的父親。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答案都是媽媽多與爸爸。我家今年之前爸爸參與的也很多,有很多時間陪孩子,孩子也特別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只要爸爸在家,就跟在爸爸屁股後面。今年孩子爸爸長年出差在外,能陪孩子的時間就少很多了,以至於孩子做夢都想念爸爸。


我們家爸爸工作忙,以前陪伴大寶還是媽媽陪伴得多,即使二寶出生後一段時間,也主要是媽媽陪伴大寶的時間多。現在二寶到了1周歲了,正是到處跑到處摸的年齡,陪伴二寶的時間逐漸多了,相對而言,陪伴大寶的時間會少一些。這個時候爸爸就會盡量多擠些時間陪伴大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