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騰訊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撰文|趙立波

【0624年2月17日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出生】

猶如雄性歷史之中綻放的一朵奇異芳香的玫瑰,武媚娘到武則天的蛻變之路,讓許多皇帝們黯然失色,也驗證了女人可以撐起一片天地。她的出現給了華夏曆史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讓枯燥、乾澀的歷史生動了起來。她年輕時以女人的柔媚征服了兩代帝王,中年掌權後,突然變成主持強大帝國的主人,對外掃清突厥、契丹,對內注重民生疾苦,大刀闊斧進行多項變革,由此也讓女人武則天在後世引發了千年爭議。

無字碑

“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上皇上,人們連想都不敢想。我看過一些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在她墓前的碑上刻字,有人說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其實那是武則天意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是由後人去評論。”【1】

武則天成了第一位挑戰禮法的女人,由此讓她的人生掀起巨大的波瀾。

古老的《尚書》在歷史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具有神聖的指導地位,“牝雞無晨,牡雞之晨,惟家之索”,從根本上否定女人有任何當家作主的可能。女性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就被賦予了附屬、順從的地位。從14歲入宮,武則天就悄悄走進了歷史的舞臺。“王室婚姻,皆取當世勳貴名臣的子女爲對象。”【2】出身貴族武媚娘獲取了人生第一塊跳板。在入宮的那天她的母親楊氏極爲悲傷臨別之際不能自已。武媚娘這時叫明空,卻非常高興地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她的母親這才停止哭泣,“既見帝,賜號武媚。”【3】

武則天畫像

唐代書籍從一開始就將這個女子賦予了頗爲堅強的形象,甚至還多了一層狠勁的暴力傾向。李世民有一匹好馬,卻無人能夠馴服她對李世民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檛,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檛檛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4】除了武媚娘命運的偶然因素外,她能夠最終成爲女皇都是因爲她身上的幾個標籤。首先在她身上有一個“美”字。這是所有女人獲得男人芳心的的最重要硬性條件,而武媚娘更爲突出的將其呈現出來。甚至她將美字貫穿一生“太后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衰。”【5】其次,她有一個“狠”字,近人多將宮鬥戲放在清代,殊不知,真正能夠將“宮鬥”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非武媚娘莫屬。在關鍵時刻她能作出關鍵性的“狠毒”。最後她身上還有一個“能”字,能力的能,這是她與所有後宮女人相比最終走向成功的最大實力。唐高宗的多病給了武媚娘更多的歷練機會,將後宮干政和處理政務水平發揮到極致,也證明瞭女人武媚孃的能力比許多男人要強數倍。

武媚惑主

“高宗自顯慶後,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與國政。……遂不能制。高宗悔,陰欲廢之,而謀泄不果。”【6】武后對政治的觸摸讓她無限上癮,權力如同鴉片,一旦粘上,就再難放下,皇后干政是高宗的一手製造,當發現要制止時,一切爲時已晚。

武則天治國理政的水平到底怎樣?透過爭議尋找乾貨。

對武則天的爭議,主要是因爲女人身份,跳過這一侷限後,評價武則天的是非功過,要看她參與執政,看她當權時期政治是否清明、生產是否發展、國家是否強盛,圍繞“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從現存資料來看,武則天相當重視農業,甚至爲了發展農業,還鼓勵將帥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的屯田、營田。認爲“王師外定,必借邊境營田。”長安元年(701)十一月,武則天任命的涼州都督郭元振,到地方後“開置屯田,盡其水陸之利。”【7】並且將農業生產水平與官員獎懲掛鉤,“田疇懇闢,家有餘糧”的則予以遷升,若果百姓覺得“爲政苛濫,戶口流移”,則加以懲處“輕者年終貶考,甚者非時解替。”【8】武則天的不斷重視下,糧食獲得了巨大豐收,對此陳子昂說“太原蓄鉅萬之倉,洛口積天下之粟。”

武則天時期壁畫

當時的《唐會要》一說記載“神都帑藏,積年充實,淮海漕運,日西流衍。”除了國富民強外,武則天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業績也較爲不俗,對東突厥和吐蕃戰爭,均以勝利告終,收復安西四鎮以後,還有一個軍事壯舉。長安二年(702),她又下令“置北庭都護府於庭州”【9】掌管天山北路西至楚河流域的特枷、雞洛二州,蒙池、昆陵二都護府和二十三個都督府【10】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廣大地區,武則天覆置於龜茲(新疆庫車)的安西大都護府,“及州八十,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11】在維護中華民族版圖完整和暢通絲綢之路,武則天着實功績顯赫,僅此一項便可名垂千古。至於在用人行政上大體開明、用人不拘一格,鐵腕施政,其一朝名臣輩出,“挾刑賞之柄以駕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爲之用。”【12】

武則天時期版圖

拿什麼來評價你,武則天身後名一直都是史學界繞不開、定不了的話題人物。

武則天取唐代之後在當時就引起了激烈反對,尤其是李敬業起兵,頗具號召力的大文人駱賓王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一發布,天下震動,一時廣爲傳播。駱賓王罵她“穢亂春宮”,是“掩袖工讒的奸佞小人,”包藏禍心的“殺人惡魔”,“窺竊神器”的王洋大盜【13】有趣的是,當武則天讀完這篇氣勢洶洶的,口誅筆伐,極盡痛罵之能事的文章時竟然非常欣賞,並責備說:“這樣的人才未能選入朝中,是宰相的過失啊!”。在武則天當政期間,遠近百姓對於這位女皇是持歡迎態度的,甚至認爲她是順天應人的明君,在洛陽樹立巨大的“天樞”,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14】在她去世後,唐中宗給武則天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國子司業官員撰文評價她“沉潛剛克”,“惠心泉塞”,“忘軀濟厄”等等,立下了不朽的“鴻業大勳”。【15】總體來看,在此之後的整個唐朝對武則天是持肯定態度的。宋太祖趙匡胤曾對歷代君主治亂專門進行過討論,在涉及到武則天時,他說:“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瀾,而終不殺狄仁傑,所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

武則天時期名臣狄仁傑

到了歐陽修和宋祁官方修史時期,對於武則天的批判開始走向激烈,他們以“春秋筆法”用較爲情緒化的語言抨擊說:“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餘烈在人者未遠,而幾於遂絕,其爲惡豈以褒姒之比耶?【16】此後在深受理學思想影響下的宋代史學家們特別反感女人專權,對其評價越來越低。猶如拋物線似的評價,到了清代武則天的身後名越來越差。大思想家王夫之鞭撻武則天爲歷史上“篡奪之君”,將武則天的政權稱之爲“僞”,大罵她是“嗜殺之淫嫗,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萬世聞其腥,而無不思按劍以起。”【17】

武則天書法

直到近代對於武則天的評價逐步從批判走向了建設,對其研究也摒棄了許多情緒化的偏見。從1935年,宋之寫成《武則天》起,到了1943年田漢寫成《武則天》京劇,這兩部頗有影響的劇作將武則天逐漸塑造成了正面人物。到了1960年,以郭沫若爲代表的主流學術界對其評價走向了高點,認爲武則天的政權“是獲得人心的”,“是得到人民擁護的”。但是郭沫若在特定年代下,對於武則天的評價過於誇張,僅舉一例,武則天很喜愛文藝,會作詩,郭沫若卻說她“對於唐代文化的高漲大有貢獻的”,這未免有失學術的嚴肅。

武則天出行

範文瀾檢討了過去在認識上對武則天的片面性,他說:“事實上武則天統治的時候,中國還保持強盛的形勢,對人民來說,她不算是屬於壞的一類皇帝。”【18】1951年,歷史學家羅元貞在《光明日報》發表《武則天批判》,文中指出: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有積極作用,她外抵突厥、契丹、吐蕃的進攻,客觀上保護了人民的安全。【19】此後,對武則天的討論逐漸以戲劇形式達到了高潮。歷史學家翦伯贊對武則天的概括更具辯證和客觀,認爲武則天整體上是“功大於過”,認爲武則天是一個傑出的歷史人物,她最重要的事業是無情打擊了當時最大的貴族世家,或者說打擊了具有政治特權的大地主階級。

相關題材畫作

武則天的另一功勞是大唐帝國的邊疆解除了遊牧民族的威脅【20】史學家呂振羽在此基礎上具體提出武則天的三大歷史功績:一,在內政上,她對南北朝以來長期殘破的社會經濟,在唐高祖、太宗時代恢復和發展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的工作;第二,由於國力的繼續增長和國威的繼續伸張,武則天一面以強大的兵力擊敗吐蕃統治集團背信棄盟的進攻,討伐突厥、契丹等統治集團的叛變,一面又可以說是比較開明地處理了唐庭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第三,武則天在執政期間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和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外的經濟、文化聯繫。此外,她在文化上也做了不少工作。【21】

時代到了今天,當多元化覆蓋,所有歷史塵埃落盡後,讓我們能夠更爲清晰、理智、客觀看待評價歷史人物,養成健康的歷史學觀更爲具有意義。

註釋:

【1】《這樣學習歷史,這樣點評歷史》。

【2】《新唐書高儉傳》第95頁,1985年第二版。

【3】《新唐書武后傳》。

【4】《鶴林玉露》已編卷之六。

【5】《新唐書》卷3《高宗本紀》。

【6】《新唐書卷一》,第81頁。

【7】《資治通鑑》卷207、《舊唐書》卷97《郭元振傳》。

【8】《唐大詔令集》卷10《誡勵風俗敕》。

【9】《資治通鑑》卷207。

【10】《新唐書》卷43《地理志》。

【11】《唐會要》卷73《安西都護府》。

【12】《資治通鑑》卷205。

【13】《駱臨海集》卷10《戴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14】《新唐書》卷76、《通鑑》卷205、《全唐文》卷209。

【15】《全唐文》卷220。

【16】《續資治通鑑長篇》卷7。

【17】《讀通鑑論》。

【18】範文瀾:《關於中國通史簡編》,《新建設》1951年4卷2期。

【19】《光明日報》1951年9月22日。羅元貞:《武則天批判》。

【20】翦伯贊:《評越劇,則天皇帝》,翦伯贊史學論文選集》(三)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51頁。

【21】呂振羽:《關於武則天》,呂振羽《史論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7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