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小說劇情來分析,風際中是一個有野心、做事圓滑的人,但起碼是在剿滅吳三桂後纔可能是康熙的人。

原因有三:

1、在剛開始時,鰲拜未平,皇帝無實權,風際中應該是真有反清復明之心,不過更多的也應該是想闖一番事業,但鰲拜獨攬大權,又仇視漢人,風際中當然不會投靠朝廷。

2、平定鰲拜後,又有三藩之亂,康熙無暇顧及天地會,而陰差陽錯青木堂香主的位又讓韋小寶坐了,風際中錯失一次上位的機會,但已是天地會老臣子,此時無投靠朝廷的契機,即使投靠也無法獲得最大好處。

3、三藩一定,朝廷勢力穩固,就只剩一個天地會,風際中是聰明人,知道反清無望,此時若康熙許下甜頭,正是飛黃騰達的好時機,故而最有可能在此時投靠朝廷,而康熙也終於知道韋小寶的身份。


無論是反清復明,或是擁護皇帝江山,像風際中這樣的人其實很多,因為他們看中的江湖地位,金銀珠寶,高官厚祿,只要有足夠的好處,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有些人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要反清復明,不明白天下大勢,這些人也就是庸人,連風際中都不如。

陳近南這樣的人則很少,理想主義者,為自己道而死。

有一點可以肯定,風際中一開始並不是皇上的人,只不過見到反對派的勢力逐漸削弱,為求自保,才加入的康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