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土耳其里拉暴跌,恐慌情緒蔓延全球。小編特邀華盛學院李劍老師,為您分析土耳其危機。

1997年的泰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夕,泰國外債高達1000億美元。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會發現1996年12月其外匯儲備僅370億美元,GDP約為1800億美元。事實上,該年度外債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55%。

從1990年到1996年,泰國經歷了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受該國低通脹、高財政平衡、高儲蓄率等因素吸引,海外資本蜂擁而至。然而泰國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一機會發展壯大,相反,在內外交困之下該國最終迎來經濟崩潰。1996年,由於泰國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的需求量下降,再加上中國成為海外資本的新寵,泰銖面臨的拋售壓力越來越大。最初泰銖與美元掛鉤,但隨著外匯儲備的減少,泰國央行被迫對泰銖實行浮動匯率制度。1997年,當泰銖貶值超過50%的時候,泰國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

這一切似曾相識,對吧?

2018版的泰國

2018年,土耳其經濟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8月份,土耳其外債達到4600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為8500億美元,外債的國內生產總值佔比高達55%。其外匯儲備為1300億美元,僅占外債的三分之一。同時,土耳其里拉貶值近50%。以上種種狀況,無不與1996年泰國的處境相吻合。這不禁使人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土耳其依靠外國資本蓬勃發展,長期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目前里拉的迅速貶值將很有可能導致外國投資者離場,並使里拉進一步走低。同時,該國接近16%的惡性通貨膨脹也是一大問題。多年來,總統埃爾多安領導下的央行態度曖昧,遲遲不肯加息以應對通脹。目前土耳其的基準利率為17.75%,即使再上調10%,恐怕也不足以遏制資本外流。

資本管制的可能

資金外流是土耳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土耳其自身本就缺乏相應的外匯儲備,同時埃爾多安的不少盟友也正面臨本國貨幣走低或美國制裁的壓力。因此,若想限制資金外流,擺在土耳其面前的選擇並不多。

危機當前,埃爾多安是否會實施資本管制呢?鑒於目前埃爾多安擁有近乎無限的行政權,只要他願意,他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PIMCO認為,土耳其實施資本管制的可能性大於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一旦事態朝這個方向發展,許多新興國家(如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的市場可能將擔心本國政府同樣實施資本管制,從而使貨幣大幅貶值。如果土耳其實施資本管制,雖然其初衷可能是留住資本,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資本將以更快的速度撤離。此外,新興市場的貨幣也將遭受重創。

恐慌之下的銀行股、匯率

同時,必須提防市場的恐慌情緒。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告顯示,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的銀行是土耳其的主要債權人,其中西班牙對外銀行、義大利裕信銀行與法國巴黎銀行在土耳其的信貸額度分別高達833億美元、170億美元與384億美元。隨著里拉持續貶值,土耳其外債違約風險大幅上升,這無疑大大打擊了市場對相關銀行股的信心。以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為例,受土耳其危機影響,8月以來其股價下滑近15%。在8月10日,另一家西班牙銀行——桑坦德銀行(SAN)直接下跌3.35%。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近兩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穩定在1.15至1.17的區間內。然而在《金融時報》的報告發布之後,歐元跌至1.15。不過,留意土耳其經濟動蕩對匯率的影響,或許將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歐元匯率,華盛證券

此外,歐元區其他銀行的股價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行,比如德意志銀行(DB)在8月10日跳空大跌4.68%,一周跌幅超過10%;而巴克萊銀行(BCS)同樣在8月10日下跌2.61%。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美聯儲的下一步棋

土耳其里拉暴跌導致避險情緒升溫,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上升,從而使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近3%的高點回落至2.87%。美聯儲今年曾兩次強調加息的可能性。因此,在土耳其危機可能進一步蔓延的情況下,不妨關注9月份的美聯儲會議。如果美聯儲堅持加息,那麼美元將進一步走強,很可能使土耳其乃至其他新興市場的狀況雪上加霜。

土耳其將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美國國債,華盛證券


土耳其的體量還是不夠大,義大利要是完蛋了就真的要爆發金融危機了。

美國這次加息搞得雞犬不寧。但客觀來說,收緊信貸是必須的。借錢總要還,如果不這麼做,美元就是紙。只是還掉後還會借出來。

小國匯率暴跌行情,小經濟體扛不住美元的揍,被大機構瞄準後就一頓暴打,打到多頭都死光後,接手多頭平倉離場。

請參考亞洲金融風暴。


想想當年的日本,只知道退縮,最後被美國搞到經濟崩潰。

想想當年剛獨立的俄羅斯,一昧妥協,差點被美國二次解體。美國是一個恃強凌弱的強盜,你只要退後一步,他就會得寸進尺,直到把你打垮為止。土耳其里拉崩盤先不說經濟危機問題,至少反映出了以下幾個事實:

1、新興經濟體和傳統經濟強國在應對危機時,所能採取的動作十分有限,也造成了很多新興經濟體表面看上去人均GDP十分亮眼,但是暗藏危機;

2、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真的希望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話,那麼第二產業一定要強。如果過份依賴第三產業或者像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第一產業都十分脆弱。

3、經濟周期切換做的好的國家和企業到個人可以實現財富地位的重新洗牌,做的不好的比如賭徒心態的個人企業國家都會成為擊鼓傳花的接力者,為整個熱鬧的過程買單。

4、第一第二產業雙強的國家,可以採取減少出口、促進內需、減少外貿交易等方式降低風險。

5、危機什麼時候都有,美國次貸危機、希臘危機、英國脫歐、中東石油等等,猥瑣發育不符合「老大」的利益,經濟好實力強就要在強勢期擴大優勢,把優勢變成勝勢。當然這個世界各個領域裡面也從來不缺乏逆風翻盤,扶搖直上者。

————分割線

想想當年的日本,只知道退縮,最後被美國搞到經濟崩潰。

想想當年剛獨立的俄羅斯,一昧妥協,差點被美國二次解體。

以史為鑒

美國是一個恃強凌弱的國家,你只要退後一步,他就會進一步,擠壓你的生存和發育空間,直到把你打垮為止。


下面列舉兩件1980年以來影響比較大的,並與新興市場相關的的新興市場危機。

①1978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導致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急劇升高導致西方國家出現了滯脹的問題。而在1979年保羅沃克爾接任美聯儲主席,採取強硬手段把聯邦基金利率在幾年之內升至歷史新高19%,直到1982年都是維持於歷史高位。

在1982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爆發之前,以墨西哥為例子,1975年資本項目流入規模僅為16.5億美元,儘管1979年至1981年美聯儲連續加息,但資金流入墨西哥的規模不斷上升。1979年流入規模為84.5億美元,1980年資金流入規模已達到113.8億美元,1981年更是上升至266億美元。當時的拉美國家普遍儲蓄率偏低,所以為了維持較高的投資水平,只能舉借外債保證資金供給。用數據來看,1970年代墨西哥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5%,1978年至1981年各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2%、9.2%、8.3%和8.1%。另一方面,墨西哥在這一期間債務總額增長近20倍,從1970年代初期的50億美元激增至1982年末危機爆發前的876億美元。債務規模的膨脹遠遠快於GDP增速,1982年墨西哥GDP不過1373億美元,債務餘額佔GDP的63.8%。

這個漂亮的經濟增長率隨著沃克爾的一聲令下,像煙花一樣BOOM的一聲,在絢爛的苟延殘喘中倒下,但倒下之前也同時引爆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的導火線。

②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也是新興市場危機的一個經典例子,而這場危機的根源就在於泰國。隨著東南亞各國的工業化發展開始加快,大量國外資金進入泰國,這一幕跟墨西哥大量資金流入的場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更加讓人無語的是,這些外資幾乎都沒有流入泰國實體經濟當中,而是房地產一類的泡沫當中。泰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僅有330億美金,這正說明了這些國外資金並沒有真正給泰國帶來經濟的真正強勁增長,相反後面的表現都是虛假的泡沫。

1995開始,隨著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美元再度進入牛市當中。再加上當時國際投機勢力的阻擊,這個投機勢力的核心是誰我們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索羅斯。資金持續的外流,之前的房地產為例子的資產泡沫壓力也越來越重。泰國那麼點外匯儲備於事無補,成了當時最大的笑話。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最後發展成了影響全球的亞洲金融危機,又是一起典型的新興市場引發的危機。

這兩個例子是新興市場危機出現的兩個經典案例,更加詳細的過程各位可以自行搜獲。

(如果嫌上面字多複雜可以直接看以下結論)

關鍵的共同點還是很明顯的,首先就是集中的爆發期基本都是在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的時候,也就是美聯儲加息,美元進入強勢時期的時候。然後就是這些爆發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都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對國外資金融資的依賴度非常的高,導火線的出現之前,皆有大量國外資金流入國內,這一點其實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都有,只是最先爆發燃起導火線的總是這個現象最嚴重的那幾個國家。

而當下的土耳其風險恰恰負有大量外債的債權人就是歐洲的銀行,並且正處於美聯儲的加息周期以及美元強勢格局當中。除了土耳其之外,我們再通過近幾年的新興市場發生過風險事件中來窺見一些端倪,從2013年開始的時候,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可能將會收緊貨幣寬鬆政策,當時的新興市場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出現大量資金外逃情況,印度盧比兌美元在幾個月內貶值15%,為了應對這個情況,印度央行在很短時間之內出台多項資金管制措施,並且加息。2014年的時候美聯儲開始正式為未來的加息預期進行吹風,俄羅斯盧布一年之內貶值50%,雖然其中還有其他原因影響,比如美國制裁、油價大跌等等,但那一年也是近幾年美元漲幅最大的一年,盧布的跌幅之巨與此離不開干係。再到更近點的,就是今年初的阿根廷,2017年前阿根廷外債規模持續攀升,一度占其GDP總量37%,用來應對資金出逃的外匯儲備僅佔GDP的8%。由於還是幾個月前的事情,我想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最後阿根廷向IMF請求援助才勉強緩了口氣吧,這個風險期都還沒過呢。

再重新回看最近的一周的土耳其危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隨著美國利率的逐漸提高,新興市場風險的爆發明顯正在變得越來越頻繁以及嚴重,新興市場未來仍將會面對資金外流的危機,並且不排除成為可以比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甚至2008年次貸危機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