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Kuriki Tomikichiro

  俳句選

  12

  繁花燦開——

  悲哉,我居然無法

  打開我的詩囊

  20

  把富士山之風

  收於我扇中,當作

  江戶土產!

  43

  笨笨地,在暗處

  想抓螢火蟲

  卻抓到荊棘……

  49

  八月十四——

  明日即屆不惑,

  今宵仍三十九歲之童

  97

  杜若花開——

  開出我心中

  一首新俳!

  118

  我想醉臥在

  石竹花盛開的

  石頭上……

  233

  櫻花大餐——

  櫻花樹下,櫻花

  入菜,櫻花入湯……

  237

  即使在京都,

  聽見杜鵑啼叫,

  我想念京都

  273

  要了解我的心嗎

  用一花

  和一乞食之鉢吧

  作者 / [日本] 松尾芭蕉

  翻譯 / 陳黎、陳芬齡

  選自 / 《但願呼我的名爲旅人》 雅衆文化

  很早之前讀過松尾芭蕉的部分俳句,爲他玄妙精煉的詩句讚歎不已。比如“寂靜,蟬聲入岩石”,讓人立即感受到夏日裏聒噪蟬鳴的強度,也有“蟬噪林逾靜”的辯證;比如“旅中正臥病,夢繞荒野行”,有羈旅之苦;比如“閃電在手,黑暗中當燭光”,有堅毅的氣魄;比如“章魚壺中夢黃粱,天邊夏月”,是輕盈的玄妙。所以,我覺得這位漫遊四方的苦行僧,寫詩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氣勢,是非常嚴肅的、深沉的,與世俗生活遙遙相對。雖是佩服,但我總覺得在情感上與他有些遙遠。

  這次讀了《但願呼我的名爲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非常驚喜,松尾芭蕉的形象變得豐盈起來。我從書中選了九首,你能明顯地感到,芭蕉還是個接地氣、有人情味、瀟瀟灑灑的人。

  松尾芭蕉是愛花之人。在第12首中,他看見繁花燦開,便想拿出自己的詩與其爭奇鬥豔一番,不巧詩囊怎麼也打不開,這次怕是輸給了大自然;而在97首中,他沒了競爭心,直接將杜若花看作自己心中的一首詩;想着酒後直接躺在石頭上睡大覺,還要石頭邊有石竹花盛開纔好;櫻花不僅要賞,還要在樹下入菜入湯,看花吃花……怪不得他還會說,要了解他的心少不了花。

  再來看另外幾首,看看松尾芭蕉的可愛勁兒:出門旅行,返鄉時要帶點土特產嘛,可惜囊中羞澀,要是親友問起來如何是好?拿出扇子給他扇幾下,便說這是自己帶來的富士山的風——真是狡黠。要40歲了,是孔夫子口中的不惑年紀,芭蕉纔不管,反而說自己仍是三十九的孩子。所以他會在夜裏抓螢火蟲,只是不像孩子那麼靈活,只抓到一片扎手的荊棘。

  這裏我最喜歡的是第237首。這首看似矛盾:明明身在京都,爲何還會想念京都?對此,我有類似的感受。以前我身在異鄉,夜裏一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便想念家鄉。後來回家裏,夜裏又聽到布穀聲,也同樣想念家鄉。所以,那黑暗中悠遠的布穀聲,早已因常年漂泊成了真正的故鄉之聲。無論在哪裏聽到,它都會喚起思鄉情。

  說到這裏,用松尾芭蕉的這首詩來結尾吧:“啊,布穀鳥——你讓憂愁的我更覺寂寞。”

  薦詩 / 冬至

  2019/03/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