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獵狗!能幫你打獵的「貓」要不要來一隻?

提到打獵靠譜小夥伴,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獵狗

其實也有獵人會帶著貓去打獵

因為獰貓較容易被人馴化,在西亞的一些國家比如伊朗,被當做獵貓

也就是說,這樣一隻外形優美、身手矯健的貓,還能幫你打獵!

它的四肢肌肉強壯有力,為每次出擊提供了驚人的彈跳力,讓它可以輕鬆跳到2米高處捕捉空中的鳥類。

首先,看看下面這隻動作敏捷且十分帥氣的獰貓和大多數貓一樣,獰貓從很高的地方落下,往往毫髮無傷——它們可以憑藉著靈活的脊柱,在空中彎曲旋轉身體,從一開始的面朝天空輕鬆轉變成面朝大地,最後微屈四肢,做好著地姿勢並最終四肢落地。

獰貓是貓科動物中捕獵的一把好手。它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其長且濃厚的黑色耳朵,它的耳朵由20條不同的肌肉來控制,以幫助它尋找獵物。它耳朵上的天線可不僅僅是好看的裝飾,而且能幫助收集獵物發出的聲響,感知獵物的方位和距離。

作為捕獵強者,獰貓的能力和技巧完全不需要懷疑。不過可惜的是,雖然獵貓能力很強,但永遠都不會像獵犬那樣普及。就像狗可以成為警犬,而喵星人始終不能成為警貓的原因,這也和貓的性格有關係,喵們心情不好隨時可以罷工,用啥都沒辦法。。。就像下面這位:

這時候有沒有從獰貓身上察覺出一點猞猁的影子?大多數人會錯把獰貓當猞猁。雖然它比較低調,但是和猞猁並不是親戚。


獰貓


猞猁


作為夜行性動物,獰貓主要在夜間狩獵,其獵物主要是嚙齒目和野兔,偶爾會攻擊瞪羚、小型羚羊或年幼的鴕鳥。除此之外,它也會捕捉其它小型生物比如蜥蜴與昆蟲,偶爾會攻擊較大的動物,同時還能夠容忍食腐。

它還是躲藏的一把好手,行走悄無聲息,還會利用各種遮蔽物,甚至利用身體的顏色、貼地趴平,來隱藏自己的身姿,從而免於被獵物發現。

獰貓的適應性很強,它主要棲息於乾燥貧瘠的區域。從沙漠邊緣、海岸線邊的灌木叢、半干林地,到岩礫地,甚至較高海拔(2500米)的山林,均有它們出現的記錄。和其他生活在乾旱地區的貓科動物一樣,獰貓也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長時間生存,這時它們主要依靠獵物體內的體液獲得水分。

在有的國家,獰貓會被當做寵物,尤其是在美國,據說它很容易適應和人類一起生活。不過獰貓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在亞洲的種群屬於附錄Ⅰ,非洲的種群屬於附錄Ⅱ,所以在我國禁止私人飼養。

雖然是優秀的捕獵者,但它在非洲,通常被當地農夫視為有害動物,因為它經常翻過圍籬,捕食雞和其他家禽。然後,就悲劇了。。。


關注寵知乎,是一種支持,是一種鼓勵

不可以,我倒是堅持認為,貓就是殺手類型,狗則是戰士類型,貓、豹、虎這一類的,vs狗、狼、獅這一類的,貓星家族講究的是獨來獨往,因為它們自身的技能出眾,能快速出爪,能不發出聲音,能爬樹,舌頭有倒刺,跳躍至空中能轉變方向,這些個人技能都甩了汪星家族幾條街,但它們也有弱點,就是耐力不如汪星人,像狼、狗、獅子捕食都習慣團隊合作,象支軍隊,也能盯死獵物,趕盡殺絕,經常半個月驅逐一群羊,而貓星家的則習慣潛伏,象武林高手一般,講究騰身躍起,一擊斃命。一擊不中,罕有死追不放的現象發生,所以,這種方式不可能適合獵人的布置。


貓科動物中唯一曾被馴化進行打獵的只有獵豹,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虎獅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體型大、性格暴烈、不易馴化,發起怒來不是人類能制服的。

小型貓類體型又太小,捕捉不了較大型的獵物。

只有獵豹體型適中,性情溫順,被馴化的獵豹像狗一溫順易於聽從人類的指揮,而且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這使得它的捕獵成功率非常高。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的人們,就看中了獵豹的出色奔跑能力,像養狗一樣把它們培育成捕獵助手,出獵時讓獵豹搭乘馬車或蹲在馬背上,是因為獵豹只擅短跑但耐力不強,要節省其體力。後來的波斯、阿拉伯和突厥貴族們,也都以擁有獵豹為榮。中國古代的唐朝蒙元貴族也經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口獵豹用於狩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