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零壹財經

作者:李薇

3月中旬,全國“兩會”落下帷幕,其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這一政策導向再次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此前,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專門強調了發展這兩類銀行,從中折射出國家對於小微企業融資難、個人用戶羣體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高度重視。

回顧我國社區銀行發展史,龍江銀行大慶分行在2006年進行試點,2013年下半年銀行業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起來。以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開始算起,社區銀行已經迎來了五週年。作爲普惠金融的新興業態,它在經營業績與用戶流量規模上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2019年春節後,就爆出23家社區支行“關店”的消息,引發對社區銀行已走向下坡路的擔憂。爲了全面理清其競爭優勢與經營難題,零壹財經分爲上、中、下三篇,爲您對比它們的發展歷程、產品佈局與未來戰略重心。本文作爲社區銀行系列解讀的上篇,重點剖析“如何從誕生走向成熟”。

一、發展起源:社區銀行從“局部試水”到“野蠻擴張”

在2013年我國進入“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時點之前,銀行業已經意識到隨着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推進,開展零售金融轉型是必然之路。由此國內提出將大力發展社區銀行,爲了便於理解這一新興金融業態,以下將全方位闡述其在中國的發起情況。

1.業務概念與起源

從社區銀行(CommunityBank)起源的角度來講,最早是由美國發起的。根據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CBA)給出的定義,它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範圍內,以存貸匯兌等傳統業務爲主,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運營、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和家庭客戶的中小商業銀行,其資產規模在數千萬美元至數十億美元之間”。同時,該協會披露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美國就已有6000多家社區銀行,包括商業銀行、儲蓄機構、股票和互助儲蓄,社區銀行數量佔美國全部銀行總數的96%。

尤其是富國銀行,正是由於發展社區銀行服務,爲全美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提供服務,實現淨利潤貢獻佔比達到60%以上,逐步發展爲全美資產規模第三大銀行。該行在美國社區居民的主要集散地設立了超過8000個網點,將其稱爲金融商店,具體分爲兩種形態:第一種是零售金融商店,與國內網點一樣有單獨的經營場所;第二種是超市網點,設立在超市中,能夠提供ATM、開戶、支票、轉賬等基礎金融服務,並配備專業客戶經理進行面對面諮詢。

2.我國社區銀行興起時間

從開業時間來看,我國第一家社區銀行成立於2006年,龍江銀行大慶分行作爲全國最早發展社區銀行的試點行,並形成“小龍人”社區銀行品牌。當時主要源於網點周邊社區與居民特徵,提供特色化、差異化的社區銀行服務。此後,2010年出現寧波銀行的社區銀行戰略、上海農商銀行的首家金融便利店,2013年社區支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發展起來,包括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在內的一批股份制銀行,紛紛大力擴張社區支行數量。

3.我國社區銀行主要職能

2013年被命名爲“互聯網金融元年”,也是在這一時點,我國銀行業加快社區銀行網點擴張速度,因此可將其主要職能理解是銀行轉型升級的“試驗田”,先後歷經金融便利店、社區支行與零售智能新門店的變遷過程。在重點服務客羣上,社區銀行主要鎖定於社區居民、周邊商鋪的小微企業主,並通過O2O營銷模式來留住客戶,這是開展零售金融轉型的雛形。

二、變革中前行:社區銀行的理解偏差與“倒閉潮”頻現

零壹財經注意到,目前處於開業狀態的社區銀行,實質上都屬於“社區支行”,它們並非獨立的法人機構。據業界多位專家觀點,2019年全國“兩會”提出的發力社區銀行業務,並非正在遭遇“倒閉潮”危機的社區支行。

1.理解誤區:社區銀行≠社區支行

有關社區銀行在我國金融機構中的發展定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曾表示:“不少人對社區銀行的理解存在嚴重偏差,將社區銀行簡單等同於社區支行。社區銀行和社區支行是兩個概念,社區銀行是一種銀行類型,是一種規模比較小,以傳統業務爲主的中小型銀行,而社區支行只是一種簡易型網點”。從這一表述來看,社區銀行應當是以發展中小企業與個人用戶的普惠金融業務爲核心,獨立運營、擁有決策權的法人機構。這一點等同於民營銀行的發展定位,按照這一口徑,我國開展社區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十分衆多,如下圖所示。

圖1:我國從事社區銀行業務的具體金融機構類型(以美國口徑爲標準)

資料來源:零壹財經制圖

尤其是對於城商行與農商行而言,由於經營地域的限制而無法跨區域經營,在互聯網銀行出現前,希望通過以社區支行的名義來擴張網點數量(一定程度上規避監管部門的網點審批流程),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銀行,並且彼此之前很難體現出差異性特徵。

2.發展規模:大衆視野中可曾出現過社區支行?

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達到4588家,較2017年末增加39家;物理網點228586家,存量社區支行超6000家,已退出的社區支行數量也已超過1300家。由此可見,我國並不缺乏銀行,而是缺乏真正服務小微企業與個人用戶的普惠型銀行。

與此同時,我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發問:“什麼是社區支行?我好像從來沒有見到”。圍繞這一問題,通過查閱上市商業銀行的社區支行設立情況,發現與普通的銀行網點沒有差異,下圖展示了招行與民生銀行兩家的社區支行以及部分用戶評價。由此可見,社區支行在人民心中沒有突出的品牌形象,普遍認爲與普通網點沒有區別,只是內部環境更佳,大堂工作人員更加熱情,除此之外並無特色,這纔是社區支行最大的弊端。

我們可通過民生銀行的一組數據,驗證這一結論:2013年,該行提出在全國設立超過1萬家金融便利店(金融便利店即爲社區支行的前身,這一模式採取“自助銀行+人”的諮詢型網點模式,後被銀監會叫停);2015-2017年的三年時間,民生銀行社區支行數量分別爲1576家、1694家和1622家,三年增幅分別爲112.11%、7.49%和-4.25%,可見單純擴充網點的模式無以爲繼,並面臨很大的盈利與成本控制挑戰。

圖2:街邊與住宅區的社區支行(以招商銀行與民生銀行爲例)

資料來源:銀行公開資料

3.監管政策:要求持牌經營、叫停“自助+諮詢”模式

就目前監管層發佈的社區銀行政策文件來看,最初僅在2011年、2013年兩則政策文件中提及。然而,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19年“兩會”再次提及社區銀行,使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起初由銀監會出臺的下述社區銀行有關監管政策,所有指向均是“社區支行”,而非“社區銀行”。

同時,銀監會在2013年12月出臺的政策指出,叫停“自助+諮詢”的社區銀行模式,只能有“有人”和“無人”兩種模式,不存在中間形態,其根源是處於風險合規的考量,嚴防社區銀行進行業務外包時,出現客戶信息保密、安防、錄用外包人員、“假冒網點”等重大風險,譬如不法分子來冒充銀行員工,引發消費者資金出現被騙。

表1:我國社區銀行相關監管政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零壹財經制表

三、消失的網點:傳統商業銀行能否實現斷臂求生?

《BANK3.0》一書曾指出:“未來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融入場景的一種服務”。事實上,我國銀行數量並不少,而是缺乏真正發展普惠金融的特色銀行。銀行業面對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衝擊,未來能否依靠社區銀行取勝?如何尋找到區別傳統銀行與民營銀行的競爭優勢?是目前擺在每一位銀行人最爲緊迫的難題。

1.社區支行VS民營銀行:誰會更勝一籌?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社區支行與民營銀行這兩類新型銀行,在尋求差異化、特色化優勢方面,呈現出較大的區別。其中,社區支行與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最爲趨同,發展中也藉助總行的資源稟賦,實際等同於特色支行,很難有創新性突破;而民營銀行本身依託實業或互聯網公司基因,藉助互聯網金融的跨界思維,實現了用戶流量的爆發式增長,與近年來社區銀行“關停”相比,恰好是相反的經營格局。

我國尚未形成真正意義的社區銀行,目前已有的社區支行,在人員團隊與營銷渠道等方面均承襲了原有銀行的資源稟賦,而這也恰恰成爲其發展的制約因素,使產品開發流程、考覈激勵與風控措施等難以迅速變革,存在一定的歷史包袱。在看似亮麗的外表下,實質上並不如民營銀行一樣可以“輕裝上陣”。

表2:我國社區支行與民營銀行的發展情況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零壹財經制表

2.銀行網點革命:優化整合各類零售轉型金融業態

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個人客羣逐步注重用戶體驗、線上辦理金融業務,因此導致銀行網點客流量下滑,掀起網點革命的浪潮。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的金融業態,除了社區支行之外,還有直銷銀行與手機銀行,從各種渠道來加速網點變革。

圖3:傳統商業銀行VS民營銀行的金融業態對比

資料來源:零壹財經制圖

然而,恰恰是由於這些不同的線上渠道入口,引發用戶分流,才導致不再需要線下網點,社區支行大量關停。我們判斷,傳統銀行在零售轉型過程中,出現了三大誤區:第一,多個渠道入口分散了客戶流量,對於產品交叉營銷帶來一定難題,不如民營銀行主打線上貸款更能吸引人;第二,社區支行僅連接了線下場景,輻射範圍有限,與民營銀行的拓展線上場景相比處於劣勢;第三,各家銀行內部也存在新業態競爭的問題,社區支行與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的產品功能類似,每個組織條線都在爭搶行內資源,無法形成合力。

綜上所述,未來銀行業要想通過社區支行來尋求生機,必須要打通銀行、地產公司、物業、周邊商戶與社區居民等多方利益鏈條,不斷拓展“吃、穿、住、行、醫、教”等各種消費場景的合作方,採取O2O模式來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交互,實現各類渠道入口的業務協同,重塑零售金融數字化運營體系。同時,借鑑美國富國銀行的先進經驗,它服務的並非個體,而是更多強調以家庭爲單位,滿足家庭從幼至老各個年齡階層的需求,從嬰幼兒、青少年逐步過渡到白領階層與老年客戶的綜合性金融需求,設計出能夠貼近客戶需求的產品交叉組合解決方案。

三、小結

從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角度來看,2019年國家提出重點發展社區銀行,可以說已經指明瞭服務小微企業與個人客羣的發展路徑。商業銀行應糾正社區支行等同社區銀行的理解誤區,更需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與魄力,未來將這些社區支行網點與各種線上渠道入口展開業務聯動,並拓展線上服務場景,從家庭資產管理的角度來爲用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以此來尋求不同於民營銀行的競爭優勢。



點擊關鍵詞,查看更多精彩報告

精品報告:中小商業銀行數字化   網貸315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報告(2018)  區塊鏈產業發展報告(2018)  中國銀行業運營效率報告(2018)  網貸合規備案進度全景報告(2018)    《網貸再出發》   零壹智庫年刊2018   智能風控助力銀行轉型升級  2018中國P2P網貸行業年報

榜單:金融科技兵器譜榜單  2月P2P整改備案進度琅琊榜  2月P2P網貸平臺借貸金額和借貸餘額百強榜  2月P2P車貸平臺借貸餘額TOP20  


瞭解最新資訊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