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本報訊(記者 張璐)近日,當代置業(01107.HK)在香港舉行2018年度業績發佈會。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提出,2019年公司擬獲取近400億土地貨值,2020年的500億目標不變。海外投資方面,佔比仍將不會太高,會控制在5%以內。

  他還表示,美元債方面,還有3億的額度,國外發債整體控制在10億美元以內。另外,當代置業的關聯公司也做了很多創新,在適當時候不排除會合並進來。

  據瞭解,2018全年,當代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21.57億元,“踩線”完成年初既定的320億元目標,年增長約44.9%,銷售均價每平方米約人民幣10442元。

  在財務方面,2018年收益增加約9.8%至約93.38億元,毛利增加約21.2%至約21.71億元,毛利率增加2.3個百分點至23.3%,物業銷售毛利率較2017年同期的19.7%上升至21.8%,而年度溢利下降約19.9%至約6.62億元,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度溢利爲5.25億元,同比減少25.67%。

  在資產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當代置業資產總值爲536.29億元,較2017年12月31日增長約18.7%;負債方面,去年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回升至8.2%,不但高於2017年同期的7.7%,甚至比2016年的8.02%的平均成本更高,負債達到115.87億元,同樣上升至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梳理當代置業過去一年的數據不難發現,收益下滑、成本攀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過去一年,爲擴張規模急於籌錢的當代置業發行了多筆債券,最爲引人矚目的則是在2018年12月及今年2月,先後兩次發行兩筆共計3.5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綠色優先票據,年利率均高達15.5%,創下2018年亞洲公開債券發行票面利率新高,及今年以來房企境外發債利率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獲取方面,在當代置業2018年新獲取項目中,超過八成佈局在戰略錨定的京津冀城市羣、長三角城市羣、珠三角城市羣、長江中游城市羣、成渝城市羣及15個省會或二線城市。全年共獲取22個新項目,地塊總面積393萬平方米,總代價約爲人民幣86.88億元,貨值約爲360億元。

  公司管理層表示,未來拿地方式方面將會多元化,其中,以招拍掛爲主,另外20%-25%則用兼併收購的方式進行。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道,“今年的融資環境並沒有比去年好轉多少,房企要想順利‘活下去’,需要高度警惕因爲融資困難導致的資金面緊張等諸多問題。在此背景下,對於當代置業而言,2020年達到500億目標或許很難實現,首先需要的克服的就是融資上的困難。整體來看,目前房企融資難度依然比較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