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認識李斯並不是從歷史課上,而是從《流血的仕途》開始的。從那本書開始,原來我認知中和趙高狼狽為奸的李斯的醜陋形象被完完全全的顛覆了。無論是他的治國之才還是為臣之道,都配稱得上是千古之相。

前:橫肉縱肉不好惹 | 後:溫文爾雅良策多

李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曾在郡里當小吏。他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里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李斯慨然嘆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遠赴齊國稷下學宮向荀子求教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直奔秦國。

  • 治國

戰國時期的秦國是被上天選中的國家,人才層出不窮。左有商鞅、樗里疾、范雎、張儀、魏冉、呂不韋、李斯這樣的千古名相,右列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王齕這些不敗戰神,可謂『左青龍,又白虎』。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日理萬機,經秦國六代君臣不斷的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以至於到了始皇帝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每天竟「以衡石量書」——即每天都要批閱文書120斤。這在統一六國前還好說,統一六國後,這個工作量只增不減。

李斯被大用是呂不韋之後掌政,恰逢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之時。作為秦國統一六國時期的宰相,李斯不僅梳理朝政,主動擔任了「後勤總指揮」,像是秦始皇的大秘書,執行各種備戰事項。在用人上,李斯提出了不論國別、用人唯賢的總方針,秦始皇採用這一方針,「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天下一統之後,李斯協助始皇帝統一制定了度量衡及貨幣文字標準。

最厲害的是,在李斯的建議下,秦朝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度,同時法家出身的李斯為了統一的法制各異的天下完善了法律。

  • 為臣

李斯不僅僅是個治國安邦的天才,也是一個懂得審時奪度的權術及外交鬼才。

秦在統一六國期間一度受到各國間諜的入侵和騷擾,秦始皇一氣之下下令驅逐所有外邦臣子,包括李斯。在離開咸陽的路上,李斯在咸陽城門外寫下了千古名諫《諫逐客令》(沒錯,就是高考很長的必!考!知!識!點!)。

在手裡沒啥砝碼的情況下,李斯再一次找對自己的位置,成了主帥和秦始皇的中間人。李斯將糧草兵馬一應調動處理的滴水不漏,在秦始皇耳邊也不斷的鞏固著君帥之間的信任。這有效避免了在外浴血奮戰的將領反遭朝內奸臣挑撥。一時間,君臣一心的秦國,所向披靡。

用今天的話說,李斯是個寫實版的勞碌命,不僅陪帝王打江山,還陪帝王坐穩做大。

百家爭鳴多少能人異士,機關算盡依舊落入仕途陷阱。李斯從顛沛流離的異國人,到天下的宰相,稷下拜荀卿,爭權呂不韋,伴君始皇帝。回頭看,這條留血的仕途每一步都危機四伏,充滿戲劇性。

只能說,蓋天下傳奇獨為有志之士撰也。


法家代表,軍國主義最早的實踐者。


沒有鐵律,不成方圓。


好像有過此題。李斯有才,搖擺自私些。商鞅鐵血改革,兩千五百年前創新者。他有公平正義之氣。


商鞅遭車裂,李斯結趙高。


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巨人,影響或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