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牛股

近日,有一組統計數據比較有意思。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的第一大牛股是萬科A,上市至今漲幅達到274倍。緊隨其後的,則分別是伊利股份、瀘州老窖、貴州茅臺、格力電器、雲南白藥等上市公司。

274倍的累計漲幅,言下之意就是早期堅持長期投資萬科A的投資者,且經過多年來堅定持股,則有望獲得274倍的市值增長。當然,對於萬科A的投資高回報率,不僅僅得益於多年來的股票價格攀升影響,而且還受益於萬科A長期的現金分紅策略,而對於早期投資的投資者來說,萬科A基本上爲他們實現了豐厚的投資回報率,僅憑藉一隻股票,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從萬科A到貴州茅臺,再到格力電器、雲南白藥等上市公司,實際上這些都是投資者耳熟能詳的上市公司名稱,同時也是多年來投資者公認的長期牛股。然而,即使形成了市場的共識,但投資者對這類長期牛股的態度卻並不堅定。其中,有的投資者選擇了快進快出,即使獲得了小幅盈利,也已經心滿意足。有的投資者則認爲這類長期牛股復權後價格已經高高在上,由此產生出恐高的投資心態,並遲遲不敢參與其中。此外,則是有的投資者認爲,對於這類長期牛股未必可以爲他們帶來短期暴利機會,而更多投資者還是熱衷於題材概念股的炒作,一夜暴富心態反而約束了他們的財富增長空間。

由此可見,對於A股市場的長期牛股,其實距離我們很接近,甚至是我們可以隨時參與的投資品種。但是,即使如此,多數投資者還是選擇了觀望,選擇了其餘的投資品種,反而多次錯失了參與長期牛股的機會。

房地產、醫藥生物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似乎成爲了過去十多年來頻現大牛股的主要領域。至於長期牛股,則是屬於我們熟悉的身影。實際上,對於A股市場而言,本身有着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特徵,對於長期牛股來說,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抗週期能力,而當市場趨勢逐漸向好之際,長期牛股的強勢價格延續能力會比其餘上市公司表現更強。

自A股市場成立以來,整體運行趨勢呈現出穩中有升的運行格局。在此期間,同樣經歷了長達二十多年的上市時間,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迭創歷史新高,而有的則是原地踏步,更有甚者早已暫停上市乃至終止上市,不同上市公司的發展命運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縱觀這些年來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往往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而藉助資本市場這一個大平臺,真正實現市值規模攀升,且爲投資者帶來實質性豐厚回報率的上市公司也有不少。但是,與數千家上市公司相比,真正的良心企業卻是佔比少數,而恰恰是這少數上市公司,卻爲投資者帶來了超預期的投資回報預期。由此可見,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好投資品種以及參與時機非常重要。除此以外,則是考驗投資者的持股耐心。

事實上,即使屬於萬科A、雲南白藥、福耀玻璃等長期牛股,參與時機不同,其爲投資者所帶來的投資回報率也是有着本質上的差別。

例如,如果投資者選擇在2007年最高位前後進行參與,其所獲得的投資回報率則是大打折扣。與之相比,如果投資者選擇在2008年1664點前後的位置進行抄底參與,則多年來的投資回報率則是非常豐厚。

此外,以部分上市時間超過20年的上市公司爲例,其爲投資者帶來巨大投資回報率的黃金時間點,基本上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到2008年之前,而對於部分以發行價格參與的投資者,則其投資回報率也是顯著高於以二級市場價格參與其中的投資者。但是,從總體上分析,對於2000年前後購買長期牛股的投資者而言,實際上他們獲得的累計收益率是最爲豐厚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更多時候,投資者容易把握住具有長期牛股特徵的上市公司,但卻總是拿不住這類長期牛股上市公司。這,又是爲什麼呢?

歸根到底,還是一夜暴富的心態左右自己的投資情緒。此外,則是部分投資者,本身帶有一定的焦慮意識,當投資者參與其中後,對上市公司並沒有足夠充分的投資信心,參與其中只是階段性從衆跟風,試圖撈一把就跑。很顯然,對於這種投資心態,本質上還是很難拿得住長期牛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