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

中國股市逐漸具有一定的全球影響力,而作爲全球股票市值較高的市場,加上A股加快國際化的步伐,其漲跌走勢更容易引起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其中,對於高盛等全球知名機構而言,對中國股市的判斷還是具有一套獨特的方式。

近日,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隨着投資者當中“害怕錯過”的情緒佔據了主導地位的時候,中國股市有望出現大幅上漲的走勢。與此同時,報告還表示,假如A股散戶的樂觀程度恢復到2015年6月的狀態,那麼A股滬深300指數有望上漲約50%。

很顯然,從高盛的報告內容分析,仍然把A股市場定義爲散戶化市場,而散戶情緒的高低,卻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乃至上漲速度。此外,高盛報告似乎更讀透了中國散戶的投資情緒,而害怕踏空的情緒一旦成爲市場的主導力量,那麼將會引導大量新增資金入市,助推股票市場的大幅上漲。

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中國A股的年內表現明顯好於去年,而截至目前,滬深市場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25%,部分超跌題材股的累計漲幅更是達到了翻倍以上,市場的做多意願以及賺錢效應已基本上達到了近年來的高峯狀態。

從股票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分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長期保持在3、4000億元附近的水平,而最高單日成交量能不足8000億元,整個市場基本上以存量資金作爲主導。但是,隨着今年股票市場的快速上漲,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卻出現了顯著活躍的跡象,而日均成交量逾萬億元,也基本上成爲了近期市場的常態化現象。

此外,則反映在A股兩融餘額的規模增長之中。就目前而言,滬深兩融餘額已從7000億元附近快速攀升至8500億元左右,年內增速明顯加快。但是,與2015年兩融餘額的高峯值相比,目前A股市場的兩融餘額規模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是近年來資本市場強力去槓桿化下的真實表現,而槓桿資金對股票市場的撬動影響也已經比不上之前幾年。

實際上,對於中國A股而言,本身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往往是投資信心與持續賺錢效應。很顯然,當股市賺錢效應得以確立,場外資金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民間資金、散戶踏空資金、機構資金等。但是,從這一輪上漲行情中,似乎外資資金更具有先知先覺的優勢,而之前處於持續淨流入狀態的外資資金,已經逐漸鎖定了股票市場第一輪上漲的成果。

高盛對A股市場的樂觀預測,從一定程度上還是看到了A股市場風險情緒的顯著改善,而更爲關鍵的是,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大量資金並未參與其中,而一旦踏空資金加速入市,無疑將會加快股市的上漲步伐,爲市場提供大量的新增資金補充。

“假如散戶情緒分別回到2015年和2018年的高峯,那麼預計滬深300指數將分別上漲約50%和15%。”這,實際上還是高盛對A股市場的一種樂觀預測,且基本上建立在散戶情緒快速回升的基礎之上。但是,從實際情況下,影響A股市場走向的因素有不少,散戶情緒、機構資金熱情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則需要關注到政策監管的真實態度,而從這一輪上漲行情分析,相對寬鬆的政策監管環境,實際上也爲股市的單邊上漲創造出積極的條件。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A股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特特徵。例如,政策因素的影響較大,而長期以來,股票市場則以資金作爲推動主導,但資金環境的冷暖則或多或少取決於政策監管的態度,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性。由此推測,在年內政策監管環境明顯寬鬆的背景下,進而刺激了資金持續做多的熱情,隨着股票市場加快確立持續性的賺錢效應,則進一步加快了場外資金以及槓桿資金的參與,推動市場的進一步走強。

從年初至今,即使A股市場已有一定的漲幅,但踏空資金並不少,甚至不少機構資金存在踏空的問題。然而,對於猶豫不決的踏空資金而言,似乎等待着更好的低吸點,但若市場持續逼空上漲,踏空資金反而會不計成本追漲,變相助推市場的加速上行。不過,對於市場的走勢,仍需要緊盯政策監管的態度,若政策環境接二連三釋放出收緊的信號,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