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棋友的邀請。當頭炮就是下棋的時候第一步就擺中炮,是一種以我為主、偏重進攻的開局走法,面對先手中炮,我個人總結了一下,後手方主要有以下兩類走法,分享如下:

第一,經得起實戰檢驗的「四大正招」:順炮、列炮、屏風馬、反宮馬

順炮,即是炮二平五,炮8平5,相同方向的中炮,先手中炮不太願意貪喫中卒,否則後手只需要「補士、跳馬、出車」三步曲便可取得滿意的開局。

列炮,分為列手炮和半途列炮。列炮就是炮二平五,炮2平5,相反方向的中炮。半途列炮,顧名思義就是半路才走成的列炮,即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車9平8,車一平二,炮8進4之後再炮2平5。

屏風馬,形狀如同「屏風」,走法是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馬2進3。

反宮馬,又稱「夾炮屏風馬」,走法是炮二平五,馬2進3,馬二進三,炮8平6,車一平二,馬8進7。

第二:偶爾採用或許有奇效的冷門走法:單提馬、龜背炮、鴛鴦炮、補士補象等

單提馬,就是隻有一個馬保護中路,左單提馬已經被淘汰,右單提馬可以分為直車和橫車的變化,尤其是右單提馬橫車,變化複雜,攻防細膩,現在全國大賽上時有棋手採用。

龜背炮,指的是開局就把子力蜷縮,具體走法是: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車9進1,車一平二,炮8退1,將來8路炮再看時機炮8平1或者炮8平3、炮8平5等。

鴛鴦炮,指的是兩個炮互相配合,具體走法是:炮二平五,馬2進3,馬二進三,卒3進1或者卒7進1,車一平二,車9進2,將來再伺機炮2退1調整陣型。

補士補象,具體走法:炮二平五,黑方飛象或者補士,立足於防守。

以上就是面對中炮的兩類應對走法,一般來說,選擇走「四大正招」對付中炮的人最多,而為了出奇制勝的棋手也有可能選擇單提馬、龜背炮等冷門佈局。冷門佈局之所以不流行,是因為冷門佈局自身的棋型就有弱點,比如出子慢、子力擁堵等,但從下棋的角度來看,象棋佈局只是下棋的一部分,要分勝負還是要看中後局的較量。


從題目來看,這位提問者肯定說的是中國象棋。對於先手的當頭炮,也就是炮八平五或是炮二平五,這個招數是象棋開局中被普遍運用最多的一招。

先來說說這招的目的,象棋是以先「將死」對方的將帥為評判勝負的唯一標準,所以所謂的當頭炮就是遠遠地瞄準這個終極目標而走出來的棋招。對付當頭炮有很多應對,可以馬二進三或者馬八進七來防守,這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跳馬防守。還可以採用的招數是象飛中路、上士、炮平中路,炮八進一或是炮二進一來防守。總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護住中路,其中馬二進三、馬八進七、炮八進一、炮二進一這四招都是不讓對手把炮打過來,畢竟一炮換一兵從價值上來講是不划算的。而象飛中路(象三進五或象七進五)、上士(士四進五或士六進五)、炮平中路(炮八平五或炮二平五)則是策略防守,一般而言對手不會開局就將炮打過來,如果這樣做的話,佈局速度就大大降低(這裡就不贅述)。

比較肯定的是,除了上述這些招數外,其他招數並不可取,無論雙方棋力相差多少,被對手打過來一個空頭炮(本方的炮和對方的將帥之間沒有任何子力)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也可以這樣說,如果雙方棋力相當,一方形成空頭炮後優勢巨大,翻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總之,對方當頭炮後跳馬防守不是唯一選擇,但防守中路勢在必行。


對付當頭炮,不僅僅有跳馬防守(屏風馬、反宮馬),還有順炮,即架中炮對付對方的當頭炮,是鬥炮類體系中的主流戰術之一。其布陣過程是:炮二平五 炮8平5 或 炮八平五 炮2平5

  一方第一著走當頭炮,另一方亦將同一側的炮擺在當頭, 由於兩炮屬同一方向,故名。黑方首著有棄卒搶先之意;紅方下一著如中炮打卒,黑上士後再跳左馬捉炮,可使左車先出,雖失中卒,但大子快速出動,對局勢有利,且使紅方後方子力失去聯繫。

  順炮局比較流行的是順跑直車對橫車,招法如下(雙方各自架中炮後的著法),紅:馬二進三 或 馬八進七,黑:馬8進7 或 馬二進三;紅:車一平二或車九平八,黑:車一進一或車九進一 ,形成順炮直車對橫車。

   順跑直車對橫車進攻手段激烈,因此開局十分重要。紅方此後可以走過河車或巡河車,黑方可以走雙橫車戰術、兌車戰術以及底線出車戰術等。

  順手炮是鬥炮類佈局體系中的主流佈局之一,體現注重進攻、以攻代守的戰略思想。先手方走當頭炮,後手方亦將同側的炮擺在當頭,有棄卒搶先之意,紅方如中炮打卒,黑上士後再跳左馬捉炮,可使左車先出,是佈局思想的一個基點。如今順手炮佈局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個分支的龐大布局體系,可以分為順炮直車對橫車、順炮橫車對直車、順炮直車對緩開車等。

  本世紀60~80年代,在一代宗師胡榮華的影響下,佈局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順炮佈局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成為名手對局中採用最多的佈局之一。


對於先手中炮而言,後手跳馬防守是其中的一種應招,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應對招法之一。因為後手順炮,列炮總感覺陣型協調方面有點喫虧。反宮馬也是應對先手中炮局的應招,因為兩馬之間的士角炮是後手防守的關鍵,一般不能輕易兌掉。我下棋喜歡用炮,所以很少用中炮開局,因為開始架中炮,第一,炮在中宮位置上不一定能長期呆住,且影響象的防守位置,第二,中炮容易被兌掉,這樣一來,先手中炮就等於白走一步,不如直接飛象。


不是隻能跳馬防守。除了跳馬,至少還有5種應法:

1. 順手炮

順著對方炮方向走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對攻激烈。

2. 逆手炮(列手炮)

相反方向走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對攻猛烈。

3. 飛象。

飛象誘對方喫中兵,然後跳馬爭先。

4. 上士。

上士較少見,原理同樣是棄中兵爭先。

5. 炮八進一

炮八進一護中卒,然後炮二平七,形成疊炮封單邊。冷門佈局。不熟悉應法易中招。


中國象棋中當頭炮的殺傷力十足,也是很多象棋愛好者使用最多的開局之一,隨之而來的是屏風馬,當頭炮對屏風馬從古爭鬥到現在,也有很多變化,比如58炮進三兵對屏風馬進三卒等,為什麼屏風馬經歷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被淘汰,主要原因在於屏風馬的彈性非常強,應變方式多種。

問題中提到了應對當頭炮是否需要必須要馬2進3,或者馬8進7,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列手炮或者順手炮,飛象,支士也都可以,其目的就是防止對方空頭炮直接打過來,殺傷力太大,上面的幾種變化都是可以防止對面的空頭炮。象棋變化很多,這裡不能一一都說出來,還是祝願各位棋友在新的一年棋力大漲!!!


紅方當頭炮,黑方最常見的著法是跳馬防守。這是現代象棋的基本著法。

但是舊譜,紅方當頭炮,黑方也可以當頭炮,可以上士,可以上相,也可以炮二進一或者炮八進一防守。

象棋在發展,現在紅方當頭炮,黑方一般都是跳馬,否則佈局階段喫虧。


首先象棋如果先走炮的體系可以這樣來分,過宮炮,士角炮,當頭炮三種。當頭跑的防禦,首先是順炮和列炮。(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幾乎都是順炮和列炮體系。之後清代出現一棋譜《梅花譜》由鬥炮體系變為現在的馬炮爭雄。但是炮在象棋中是不能先主動的。這也是很多人願意棄中卒的原因。


一般後手應對當頭炮,走的最多的是跳馬,所謂當頭炮、馬來跳,後手可以佈局成屏風馬、反宮馬等陣型,其中屏風馬使用者最多。但是,除了跳馬,也有其他走法,最常見的就是順炮開局,意圖就是和對方對攻,順炮開局也已經形成體系,此外,應對當頭炮,還有飛相局、士角炮、進兵等佈局,不過,使用者相對比較少。中跑對屏風馬是主流佈局,已經形成龐大的佈局體系。


象棋中先手架當頭炮,黑方當然是不只跳馬防守一種應法了。應的方法多了,跳同側的馬,跳異側的馬,架同側的中炮,架異側的中炮,補同側的士或者象,補異側的士或者象,同側的炮進1守中卒,這都是可行的應法。還有裝逼的應法,同側的二門卒進1,讓空頭走追風馬。甚至有走邊馬讓空頭的,或者老將進1,御駕親徵的讓先棋,真想裝逼,走個邊卒也可以。全看個人對棋的理解,以及對手的水平了。鄙人的主張是,走正棋,尊重對手,尊重自己,尊重象棋。裝逼的應法,贏了也讓人看不起,輸了更丟人現眼,人必自侮而人恆侮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