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發現,元謀人是中國乃至亞洲出現的最早人類,大約生活在170萬年前。元謀人是亞洲人的祖先之一。元謀人遺址在地點在雲南元謀縣。可以說,中國人最遠古的祖先應該是元謀人。藍田人遺址在陝西藍田,距今110萬年前,屬於早期直立人。

後來,考古人又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發現北京人。北京人距今70萬到20萬年前,是晚期的直立人。從北京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到現代中國人,是不斷進化過來的,中間附帶少量的基因突變,但是總體上來看,北京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黃帝是中國人的人文始祖,他出生在七千多年前,他的祖先也是北京人。黃帝的父親是少典。《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司馬貞在《史記索隱》說:「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出生於陝西境內的黃陵境內,他的父親是氏族長,她母親叫附寶,出生在有蟜氏部落。少典氏和有蟜氏是炎黃二族的早期始祖。

總體上來說,黃帝的祖先是北京直立人。他是少典族人的後代,父親叫少典,目前叫做附寶。他是將中國人從原始人帶到人文領域的人文始祖。


祖先的祖先從哪來?

人類不是生活在神話里,但神話里卻有人類祖先的足跡。伊甸園神話里亞當夏娃另西方上帝創世紀教徒們痴迷,女媧造人,伏羲太極,盤古開天地,炎黃子孫這一說法,也足讓中華民族倍感親切,尋根問底。

中華人文始祖是黃帝,黃帝的祖宗又是誰?這一問,實際就是蘇格拉底:「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之問,也是人類尋根之問。

(一)黃帝的父親是少典

黃帝和炎帝是同父異母兄弟,他們父親叫少典。少典出生在有熊國,長大後是有熊國部落首領國君。有熊國在現在鄭州新鄭市一帶,下有圖騰熊、羆、貔、貅、貙、虎六個部落,新鄭市熊冢就是少典墓。

從少典姓雄,也姓熊可知,原始氏族社會到少典時,已經進入父系時代。少典娶了有熊部落與有嬌氏部落長期通婚的女登和附寶倆姐妹為妻,長妃女登生榆罔,就是後來的炎帝,附寶生黃帝。

由於少典偏愛附寶和黃帝,榆罔因醜陋和暴燥,少典就把榆罔和他母親放逐姜水河邊,長大後,他和他的後人也就姓姜。榆罔長大後做了部落首領,打敗了很多部落,巫師預言榆罔與五德中火有緣分,就稱他為炎帝,後來炎帝帶部落東遷,定都於陳。

黃帝和母親附寶跟著少典,後遷於軒轅這地方,成年後做了有熊國國君,和炎帝聯合打敗蚩尤部落,被後人稱為軒轅黃帝。

(二)少典的父親是伏羲,母親是女媧

伏羲,是中華民族文化是最具神秘感的人物,伏羲與女媧不但是兄妹,而且是夫妻,女媧造人,大概說的就是少典,和少典的後人。

伏羲不但是個人面蛇身神秘神話故事人里,而且也是先天八卦陰陽太極文化創始者。

(三)伏羲女媧,兄妹夫妻造人

西方神話里,是上帝創世紀,說得清楚是上帝創造了人。

在中國神話中,卻是女媧造人。挖掘神話,應該是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媧這對兄妹,這對夫妻共同創造了人。

(四)誰造了伏羲和女媧

傳說陝西藍田有個華胥國,華胥國有個華胥氏的姑娘,一天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玩,看到一個好大腳印,好奇地踩了一下腳印,便懷了孕,生了個人面蛇身兒子,這人便是伏羲。

中國神話中,混沌之初,天地一體,是盤古劈開分離天地,才出現天、地、人三個時空。

中國神話中,有盤古爺,還有盤古奶,盤古爺盤古奶原是一對兄妹,受上天指使兄妹二人結為夫妻造人,,,,,,這與伏羲女媧造人故事,顯然近似和類同

盤古開天地,又與女媧補天互相呼應,,伏羲與女媧會不會就是盤古爺與盤古奶???恐怕沒人說得清楚!

(五)盤古夫妻,伏羲女媧夫妻哪裡來的?

追究到太初。天地混沌一體,盤古開天地,再往下,似乎沒辦法再追究了。

盤古的祖先又是誰呢?他們從哪裡來?不知道!

這大概就是人類無能的無知之幕。


西戎神農炎帝的血統是O3α、北狄軒轅黃帝O3β、東夷少昊青帝O3γ、南蠻蚩尤O3d。不過,華北4個部族的祖宗,都是盤古、伏羲O3血統,只是從山東泰山、向各地遷徙、播散。

其中,炎帝和黃帝,血統更近,共同祖宗是:少典O3-M134。由於黃帝聯合炎帝,戰敗了中原的蚩尤,導致蚩尤南遷、成為苗族南蠻。所以,後世就叫炎黃子孫。其實都是盤古、伏羲的後裔。

由於從西域河谷學到了小麥,西戎法號神農;由於從漠北草原學到了馬車,北狄法號軒轅。伏羲原名庖犧,也就是煮犧牲的廚子。

泰山又能打獵、周邊又能種田,物產豐饒,所以,東夷第1個步入父系社會。伏羲就是第1任父系酋長,傳位給太昊、再傳給少昊。伏羲的其它子孫分家,只能向西遷徙,比如中州的蚩尤、西安的神農、北京的軒轅。

狹義的華族,核心血統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4種O3血統。廣義的漢族,血統還包括:O1a越族、O2a獠族、O2*曹操、C3s商朝。更廣義的中國人,血統還包括:N盤古兄弟/薩摩耶族、Q內附南匈奴族、D氐羌藏彝、C3n滿族蒙古,等等。


要想弄清黃帝的祖先是誰,必須先了解有關黃帝的基本資料。《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嬌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故《國語)兼稱焉。及神農之末,少典又取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五月,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大戴禮記》:「(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鬻子》:「黃帝十歲,知神農之非而改其政。」《路史》:「(黃帝)自有熊啟胙,故又曰有熊氏。」

由上述記載可知:(1)黃帝與炎帝,母族都是有嬌氏,父族都是少典氏。(2)黃帝年幼時即與當時的炎帝榆罔產生分歧。(3)黃帝受國於有熊,自有熊啟祚,是在有熊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接下來,我們需要弄清出三個問題:一、有嬌氏與少典氏的關係。二、有嬌氏和少典氏居住地在哪裡?三、黃帝出生在哪裡?有嬌氏還是少典氏?

有嬌氏和少典氏的婚姻關係

很顯然,在這裡我們要涉及到對上古時期氏族間婚姻的考察。在摩爾根的《古代社會》序中說:「由於人類起源只有一個,所以經歷基本相同,他們在各個大陸上的發展,情況雖有所不同,但途徑是一樣的,凡是達到同等進步狀態的部落和民族,其發展均極為相似。」在氏族之間的婚姻問題上,摩爾根指出:「由於氏族內部禁止互婚,其成員才得免於血親通婚的弊害,從而促進種族活力的增長。氏族的出現基於三個主要的概念,即:親屬的團結,完全以女性為本位的世系,以及氏族內部之禁止通婚。當氏族觀念日益發展時,很自然地就會出現成雙配對的氏族,因為男性的子女既擯斥於本氏族之外,而對於下一代的子女又同樣的需要加以組織。只有同時出現兩個氏族才能充分達到這個目的;這樣,一個氏族的男子和女子才能同另一個氏族的女子和男子通婚;而子女們則各隨其母親而分屬於這兩個氏族。」在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伏羲女媧始制嫁娶,就是在這一意義之上的婚姻形式。

可以說,「人類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婚姻形式,是兩個氏族或者說成對氏族之間的婚姻聯盟。至今所知道的所有最古老的氏族之間的婚姻形式都是兩合的。」這就是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氏族間的婚姻形式,稱作兩合婚姻。因此,這樣的婚姻的雙方,關係是異常緊密的,氏族間在地域上也應該是相近的,甚至遷徙也應該是兩氏族同時進行。這也是我們考察有嬌氏和少典氏的婚姻所應奉行的理論原則。

有嬌氏和少典氏居住地分析

先來看看有嬌氏的居住之地。《山海經·中次六經》:「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蟲,是為螯蟲,實惟蜜蜂之廬。」許順湛先生考證:「蟜蟲是居住在平逢山的有蟜氏家族的信仰圖騰,有蟜氏是炎黃二帝的母族。」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在今天的孟津縣橫水鎮張庄村。

有嬌氏的地望確定以後,按照兩合婚姻的規律,少典氏的生活地域絕不會相距很遠。

我們先來探討下少典氏生活的年代。少典氏是和有嬌氏同樣古老的氏族。就所見資料,有兩條值得注意。其一,《伏羲殘廟碑》稱:「東遷少典於顓臾,以奉伏羲之祀」。從「奉伏羲之祀」可知,少典氏出自伏羲族團,或者說是伏羲、女蝸的直系族裔。其二,《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此條記載又說明兩點:一,「嗣少典國君」,是繼承少典國君之位,此前少典族團是存在的。二,以「神農同母弟勖」為少典國君,又說明少典族或在神農之前,或與神農為同時並行的氏族。這些都說明了少典氏族生活年代的古老。

那麼少典氏是一個怎樣的氏族呢?對少典氏,目前學術界從主體意識上是從「典」字作文章,認為少典氏是文字和典冊的發明者。由於少典氏族生活年代的久遠,此「典」字似不應與典冊相關,我們以為此「典」字當為典禮或祭典之典。在唐人楊爝的著作《楊盈川集》就曾明確寫道:「山海命德,天地興祥,禮樂三變,文明一國,原承少典,祚啟成湯。」在這裡簡直把少典奉為了祭典或典禮的鼻祖。這樣說,遷少典「以奉伏羲之祀」是有其內在淵源的。

我們再回到「少典」的稱呼上。在古文字的使用上,「殄與典」為通假字,而且殄字的另一讀音即與典略同。據《說文》:「殄,盡也。」段注云:「殄,絕也,此盡義之引伸也。」在此意義上其字又與畛相通。《爾雅·釋言》:「畛,殄也。」注云:「謂殄絕。」疏云:「《周頌·載芟》云:徂隰徂畛。」《毛傳》曰:「畛,場也。《地官·邈人)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則畛謂地畔之徑路也。至此而易之故,以畛為場,易則地絕,故得為殄。」這樣,少典之「典」的含義就包含了「畛」和「殄」的字義。又據《爾雅·釋言》:畛,「致也」。引《禮·曲禮》稱:「臨諸候,畛於鬼神。曰:天王某甫。」注云:「畛,致也。天子巡狩至諸侯之國,必使祝史致祭鬼神…必於野外祭於畛,謂之畛。」確切說,在這裡畛的真正含義是「必於野外祭於畛」的活動。而此一活動又全部由「祝史」來完成。這祝史的身份也正相當於上古時期少典的身份,所以「少典氏」應該就是「少殄氏」或「少畛氏」。在崇尚祭祀的上古時代,其地位也非同一般。為什麼稱為「少典」,少者小也。在上古時期凡進行盛大祭祀活動,都應該由繼天而王的「三皇」「五帝」自身主持進行,其次的祭典由少典氏主持。

接下來探討少典氏的祖居地。前文提到「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已知有嬌氏的地望在河洛地區,少典氏距其不會太遠,那麼某代神農是否也活動於河洛地區?

據《元豐九域志》載:「谷城,神農嘗五穀於此,名谷城」。又《括地誌》云:「故谷城在洛州河南縣西北十八里苑中。」此谷城即今孟津之谷城山一帶。「嘗五穀於此」,說明也是在發明原始農業的前期階段。這又揭示出在漫長的神農氏時代的前期就有神農氏的後繼者,或是襲號者生活於河洛地區,確切說是洛陽地區。因此可以說,使其母弟為少典國君的神農應該就是這一代神農。清康熙《孟津縣誌》載:「(孟津)上古為赫蘇氏之都。赫蘇氏為赫胥,《路史》日:赫蘇氏之為治也,光耀赫奕…今津境西有潛亭山,赫蘇氏之故都也。」清《一統志》又云:「谷城山在河南府西北五十里,連孟津縣界,舊名潛亭山,瀍水出此。」這赫赫有名的赫蘇氏就是「嘗五穀」於谷城山的神農氏。這樣,繼為少典國君的神農之母弟勖肯定也就活動於這一地區。

少典氏的祖居之地越來越浮出水面。我們且看《山海經》中次三經有關青要山的一段記載:「又東十里,日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渠,是多駕鳥。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仆累、薄盧。魍武羅同之……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如前所述,少典氏又可稱為少畛氏。而青要山是畛水的源頭,所以我們大膽將少典氏的祖居之地鎖定在青要山。據前所述,其理由:(1)青要山與平逢山相鄰,居於兩山的氏族少典氏和有嬌氏互為婚姻符合兩合婚姻的發展規律。(2)青要山、平逢山所在地區為上古伏羲氏與神農赫蘇氏的重要活動之地。少典氏為伏羲後裔,在發明發展祭典問題上具有承襲關係;在畜養動物上也與伏羲和神農母弟勖有繼承傳統。(3)青要山是神武羅的受祭之地,神武羅應該就是某氏族的祖先神。《說文》:魑,神也。」段注云:「當作神鬼也,神鬼者鬼之神者也」,正是祖先神之義。是哪一家族與氏族的祖先神?武羅神以畜養動物和祭祀而著稱,其後裔為少典氏是最符合上古氏族發展規律的。

黃帝出生地探討

如前所述,少典氏祖居於今青要山即河南新安一帶,有嬌氏居平逢山即邙山地區。根據上古兩合婚煙的母系承襲規定,子女毫無疑問是出生在母家。對黃帝和炎帝來說就是出生於有嬌氏的氏族族團,絕不會出生在少典氏族內。上古在族外婚的條件下,子女和父親也絕不會在同一氏族之內。所以黃帝的出生地就應該鎖定在洛陽及其附近地區。至於黃帝成長之地的姬水地區有兩種情況:(1)此說根本不存在,為古人附會,《史記》不取此說。(2)姬為洍之誤。據古文字通假,汜與洍通。姬水應為洍水傳寫之誤。所以姬水即洍水,亦即汜水。據《山海經》中次七經:「又東三十里,日浮戲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據前所論,浮戲之山即伏戲之山,上古時期是伏犧氏活動的重要地區。這一地區也應是當時在動物飼養上較為發達地區,恰適合黃帝之「知神農之非而改其政」的進一步發展。此地當距邙山不遠。正是因為黃帝在此地對畜牧業的發展成就,才使得他能夠被授為有熊國君,也才能「自有熊啟胙」而向全國發展。

綜上,黃帝的父族少典氏為伏羲之後,其國君之位後來為神農同母弟勖所繼承。黃帝的母族為有嬌氏,像少典氏一樣,為一古老氏族,考慮到它靠近神農嘗五穀的谷城山,因此極有可能與神農所在的赫蘇氏有著親密關係。所以,黃帝的祖先為伏羲和神農。


黃帝的祖先是少典。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曾提到:「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而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曾進一步解釋說:「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出生時,處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所以,只知道他的母親叫附寶,來自有蟜氏部落,常年與黃帝父親所在的少典氏部落聯姻,而少典氏和有蟜氏也是後來炎黃二族的早期始祖。

我們都知道,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因為身體靈巧,能夠從事最原始食物採集工作,所以往往在聚落中佔據主導地位,生育的孩子也以母系血緣為紐帶,黃帝出生時,也就不存在所謂他的上一代是誰了。

黃帝來自中國西北地區。

關於黃帝出生地,司馬遷的《史記》是這麼說的: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口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但是關於黃帝所在部落究竟源自哪裡,卻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東部說(兗州)、南部說(湖南)、北部說、西北說(陝甘),甚至還有外來說(認為黃帝部落來自古埃及或古巴比倫)。

不過,根據文獻的研究和姬姓這個姓氏流傳的軌跡,黃帝部落來自西北陝西、甘肅一帶的可能性最大,歷史上最早叫「壽丘」的是甘肅天水,而《國語》曾記載:黃帝與炎帝同出於少典氏部落,黃帝在姬水附近長大,因此以姬為姓;炎帝在姜水附近長大,因此以姜為姓,姬水、姜水都是渭水的支流。

黃帝、炎帝、蚩尤是怎麼回事?

在原始社會,人類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所以,黃帝部落需要不斷地尋找水源和食物充足的地域,在這一過程中,黃帝部落不斷地東遷。其中,炎帝的一支最早抵達中原一帶,率先進入農耕文明,但在與另一支生活在中原一帶的蚩尤部落(善於製作兵器)發生了衝突後,被對方擊敗,被迫向西北一帶遷徙。

在遷徙過程中,炎帝帶領的族人遇到了黃帝帶領族人東遷,由於炎帝式微,而黃帝「修德振兵」,深得民心,所以威脅到了炎帝的地位,炎帝向黃帝發起了攻擊,雙方戰於阪泉,炎帝戰敗,黃帝成為新的領主。而炎帝部落多數人臣服於黃帝,少數人則南遷再次遭遇蚩尤,炎帝向黃帝求援,於是發生了著名的炎黃與蚩尤的大戰,最終炎黃聯盟獲勝。《帝王世紀》曾記載:黃帝「凡五十二戰而天下大服」。靠著彪悍的戰鬥力,黃帝部落成為華夏的主導。


黃帝的祖先追根溯源史料上記載,他的父親是少典,母親叫附寶。少典是中國古代原始社會時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領,後來少典做了有熊國的國君,他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始祖。少典娶了兩個老婆,一個叫女登,一個叫附寶,她們倆都是有蟜氏的女兒。

少典一共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炎帝,一個是次子黃帝。炎帝是少典的長妃女登所生,據說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氏」。長得其貌不揚,但智慧過人,因與火有緣,後來成了部落首領,故此被稱作「炎帝」。

而我們所說的黃帝則是少典的次妃附寶所生,黃帝從小就長的英俊,而且比他哥哥還有聰明,一生下來就會說話,彷彿天生就有靈性,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就能馭百神,制四方,創造天地萬物,簡直無所不能。

黃帝深得父親少典的寵愛,最後繼承了有熊國國君的王位。

其實我們所說的「炎黃子孫」指的就是炎帝和皇帝的後裔,說白了「炎黃子孫」這個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稱謂。皇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用戰爭統一了各部落,成為了中國古史時期最早的宗始祖。黃帝也被公認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那麼黃帝的父親是少典,少典的父親又是誰呢?這個有人說是伏羲,又傳伏羲的母親是諸英等等。到底是真是假我們也無從考究,只要我們知道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就足矣啦!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我們信奉在5000多年前打敗蚩尤建立炎黃聯盟的軒轅黃帝是中國人共同的人文始祖,然而黃帝身處的時代已經是原始社會後期,人與人之間已經有了等級的劃分,那麼黃帝之前,中國人的祖先又是誰呢?

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鼻祖。依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別的地位。後來炎帝和黃帝然後統一成了炎黃部落,為咱們中華民族的主體

但其實炎黃之前還有別的傳說,比如有巢氏、燧人氏等

有巢氏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原始巢居的發明者。相傳遠古之時,人少而禽獸多,為防禦野獸損害,他教人構木為巢,白日採摘橡栗,夜晚棲宿樹上。後又發明穴居。有巢氏這一名字最早見於戰國諸子著述之中。

燧人氏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相傳遠古人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關於燧人的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從使用天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首先,題主的問題從現代已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並不準確。

可能題主是想從已有的傳世古籍,比如《史記》中去了解,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黃帝的父親是少典。但對於久遠的歷史,《史記》根本不能作為可靠的史料去參照,因為司馬遷手裡也沒有翔實準確的記錄,都是聽別人說的,還有就是先賢們在書中提到的點滴。

其次,從目前已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黃帝」是個稱謂,是對部落大聯盟首領的稱謂,不是特指某一個人。

比如軒轅氏成為了部落聯盟首領,就要在選出的那天,由大祭司占卜,看看這個首領和部落到底屬於哪種德行,因為當天占卜出軒轅氏是土德,所以就被封為「黃帝」。神農氏當時因為占卜出了火德,而被封為「炎帝」。這些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判定的。而且歷史上不止一個「黃帝」一個「炎帝」,後人基本上是把都被封為這些稱謂的人合在了一起,想像出了一個人而已,於是就成了傳說,不然上下五千年這年數是對不上的。所以,題主就把他當個傳說聽聽算了,不要那麼認真。

最後,關於遠古黃帝的考古發現方面,我從「古史微」先生的研究中也了解到一些,可以做個不專業也不太準確的預測(希望先生看到後不要罵我學藝不精,我會繼續研究您的資料的)。

從先生的研究中我了解到,黃帝軒轅氏的存在並不是史書中記載的那樣,首先,他的部落一定來自西方戎狄,不僅是他,炎帝部落也是。其次,早在軒轅氏時期,可能就已經有了「夏」的說法,也就是說,「夏」代的建立者有可能就是軒轅氏部落,也可能是整個大戎狄部落聯盟都稱「夏」,這涉及到了民族語言學,太跨學科了。「夏」的分支,目前來看,涉及到了「二里頭」文化,「三星堆」文化以及「金沙」文化,而自成「夏」後裔的民族,從民族語言學的方面,涉及到了藏族、羌族等等,以及古代的中原族群,你能想像的到嗎?我們和藏族有可能曾經是「親兄弟」。

可以這麼說,整個東亞大陸黃種人應該稱為「戎狄種」,而不是西方白人胡編亂造的「蒙古亞種」,那幫沒文化的蠻夷,懂個什麼!


黃帝的祖先是誰?首先,黃帝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是戰國時期人格化的中央天帝。那麼,黃帝的祖先,當然也是後人的追認,並非歷史事實。對於黃帝的祖先,一般認為是少典,這種說法出自《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可見黃帝和炎帝是少典和有蟜氏之子,兩人是兄弟關係。至於有蟜氏女的名字,《史記正義》提到叫「附寶」,這已經是更晚的說法了。

歷史學家王明珂稱炎黃這種祖先認同叫「兄弟祖先」,《史記·五帝本紀》則更傾向黃帝這個「英雄祖先」。儘管一方面也說黃帝是少典之子,但另一方面又說當時「神農氏世衰」「炎帝侵陵諸侯」,那麼炎帝似乎不是黃帝的兄弟,而是黃帝當時就有的氏族首領,神農氏則是之前的氏族聯盟領袖。所以在這種觀念下,炎帝和神農氏又合二為一,並且成為之前的氏族領袖,所以後人又多解釋為炎黃都是少典的子孫,而不是兒子。

除了黃帝的祖先少典,作為五帝之首,之前又有「三皇」。「三皇」說法也是眾說紛紜,《秦始皇本紀》有說天皇、地皇、太皇,《呂氏春秋》說伏羲、女媧、神農,《補三皇本紀》說天皇、地皇、人皇,甚至《世本》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封禪書》在黃帝之前有無懷氏、伏羲、神農和炎帝(兩人)。這些眾說紛紜的說法也證明了所謂更早的帝王都只是思想觀念,不能作為歷史事實來對待。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在《史記》當中,開篇的《五帝本紀》內記載: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大意是黃帝名叫公孫軒轅,生下來的時候就十分神異。「弱」,即未滿七歲時,就很能說話,年少時就德智俱全,年長愈發敦肅敏銳,成年時則聞見明辯。後來黃帝慣用干戈,廣伐諸侯,教民耕戰,最終「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始祖,歷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供奉朝拜。時至今日也仍然作為連接世界各地華夏子民的紐帶,年年享受祭祀。

那麼所記載的少典是誰呢?

有一說法,少典是諸侯國號,並非人名。《史記》後文《秦本紀》中,寫到「大業(人稱)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在以封地名為姓的時代,這應該說明了司馬遷採用的說法應該是「少典」為國號。然而《國語》有記載: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黃帝、炎帝;《帝王代紀》卻又推翻了這種結論,因為根據這裡的記載,黃帝和炎帝差了五百年。但總體上講,黃帝應該是被稱為少典氏的有熊國國君的後代。

  根據政權的誕生時間,黃帝之前的歷史大致為:有熊少典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氏。這裡提一下《帝王代紀》,它是繼《史記》以後第二部對帝王家世進行詳盡整理的著作,又唐朝時為了避諱,所以流傳至今使用較廣的書名是《帝王世紀》:它將歷史推到了三皇時代;又因為它出於晉人皇甫謐之手,根據史料年限上的臨近原則,在討論黃帝以前的歷史時它可以作為一份重要參照。那麼,按其上記載,在黃帝之前,有炎帝一脈,首先是神農氏,一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這之後則:承、臨、明、直、氂、衰、榆罔,總共九世,傳位五百三十年;順帶一提,據此來考慮的話,那「炎帝」就指的是九個人。從第一位嘗百草的神農氏開始,到與黃帝交戰的榆罔,都是炎帝。但平日我們並稱的「炎黃」中,「炎」通指與黃帝齊名但相差五百年的那位神農氏,而「黃」也通指黃帝一脈中的第一位開創者。

  那麼黃帝和炎帝的血脈交聯是怎麼回事呢?前面提到這一世少典(第一代世公少典君)根據通婚傳統,娶了有蟜氏的兩個女兒,姐姐生下了最後一任炎帝榆罔,妹妹生下了黃帝,證明了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之間的直接的親緣關係。而少典氏政權和神農氏政權在時間上是有所重疊的,少典氏第二代中誕生了神農氏的第一代,總之炎黃同祖,並無異議。

  有熊氏建國,號少典,建都涿鹿。有熊氏族部落第一任酋長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而這源於伏羲女媧部族的發展,有熊是諸部落其中之一。

  伏羲女媧部族起源於伏羲女媧的兄妹通婚。而伏羲作為有文字記錄的創世神,制定了大量的禮儀制度,讓百姓得以有紀律的生活。他創立了書契、音樂、婚姻制度,還教人漁獵。最為偉大的是他創作了「八卦,」這種用來解釋天地萬物規律的方法。而女媧的故事在其後數千年的父系社會中主要是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摻雜了很多神話色彩,卻很少有確切的文字史料記載,但這也側面證實了女媧作為華夏民族之母的地位和形象力從未消失。

  伏羲女媧都是燧人氏的子嗣。燧人氏則是萬姓之祖,《屍子》有云:「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稱「燧皇」。燧人氏為有巢氏之子,史傳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仰韶前文化時期古越族人。

  《莊子·盜跖》曰:「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韓非子·五蠹》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而我們與動物區別開的人類歷史,是從有巢氏開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