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之前寫過及評論過關於瑞幸咖啡,所以,收到關於「瑞幸」的問題回答也多了~

已然成為全球最快時間上市的公司。在商言商,光憑這點我就沒什麼可看待的....

何況,瑞幸咖啡這種「圈」國外資本的錢,補貼國內消費者的行為,唯有「講究」兩字能表達我的心情。

與那些,卷了國人錢財的P2P公司相比,「瑞幸」就像資本市場里的一股清流.....

對於最快速度上市的記錄,我認為:

急需大量資金注入,用於下半年市場繼續圈地(計劃年底門店總數超4500家)及持續補貼所需

就在4月初,瑞幸咖啡以融資租賃的方式,向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抵押資產獲得4500萬元,這次動產抵押物為咖啡機、奶箱、粉倉,物品所屬地遍及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多地門店。

瑞幸的回應是:這是一筆常規的設備融資租賃,符合輕資產運營的大思路。通過設備融資租賃等創新金融工具的應用,可以保證資產價值最大化。

我沒抵押過動產,所以也沒資格分析。但~瑞幸咖啡之前燒錢的動作,都能燒出「不一樣的」煙火。所以,抵押出來的4500萬~給人一種蚊子再少也是肉的錯覺。不過,任何一種商業行為,都無可厚非;

事情做的好,不如故事講的好

中國做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一,咖啡消費能力又嚴重偏低,那麼,市場可想像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這片市場藍海,那是瓦藍瓦藍的。所以,給投資人勾了一副「收穫季節」的景象…人多、錢多、速來,因為不是每一個季節都能「收穫」。

中國也許不會成為咖啡真正的市場,但會成為「咖啡飲料」的消費大國

為什麼呢,如下圖:

在國內包括星巴克在內,售賣的比較好的產品拿鐵、卡布奇諾、星冰樂,前兩者是「奶咖」,後者是咖啡原料…(呃.....這個數據表,在之前在其它文章里用過一次了)

從招投書出可以看到:

截止今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已達2370家,其中快取店2193家,快取店佔比為91.3%,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人。2018年,瑞幸咖啡賣出約9000萬杯咖啡。

除了開店以外,這9000萬杯構成包括:toC用戶、toB企業、贈送等,那麼,這些數據的最終目的是給投資方看。也可以理解為「瑞幸」目前的所有動作,其實就是讓投資人有信心。當然,消費都本身也得到的好處.

當一個人得到一份贈品的時候,這個人就成為了商家的產品;

關於咖啡口感難喝的問題。

對於買一杯虧兩杯的產品,你們還想怎樣,誰說難喝,可以自己做出一款目前「買一虧兩」的產品,試試會不會哭。

總結:

1、如後續沒有補貼,消費者購買行為是否會中斷?

2、燒錢,燒出的「不一樣的煙火」,雖然美麗。但,現金還能燒多久?

3、想到業績增長,還需要燒補貼。國內是補貼的重災區,絕非浪得虛名。有多少不知深淺的公司,「被」補貼搞死了。

4、除了補貼之外,目前還沒有形式與其它品牌的「競爭優勢」。不要問我,百事和可口之間,有什麼競爭優勢?

5、瑞幸咖啡雖然存在的問題,但~做為一家到國外割韭菜的民企,我們要給予尊重。畢竟,目前反補貼國內消費者的企業已經不多了。

切喝切珍惜~


謝謝邀請。

瑞幸還是破發了,除了上市當天上漲,後續的交易日都在跌,目前市值已經在33億美元附近

美國股市投資者的概念還是比較清晰,有市場前景的企業會受到市場的青睞。即便是虧本也沒什麼太大關係。當然這段時間因為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中概股也普遍大跌,可能也沒有客觀反映出市場價值。

瑞幸作為一個國產品牌可以去挑戰星巴克,這件事情本身就需要十足的勇氣和充足的資本。在中國龐大的咖啡消費市場未被完全開發之前,瑞幸的市場前景還是很好的。補貼和低價的策略也是前期佔據市場必由之路。看看當年滴滴和快滴相互之間燒錢培育市場,瑞幸這燒掉的錢實在不算多。而目前看國內沒有第二家,一家獨大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瑞幸會在一個很長的周期內慢慢的佔據星巴克現有的市場。伴隨著年輕一代喝咖啡的生活習慣,消費者的基數會越來越大,畢竟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已經迅速蔓延。


我覺得這是好事。雖然網上很多人調侃瑞幸咖啡的模式,吐槽靠資本推動起來的商業模型底層基礎不牢靠,容易起高樓,更容易樓塌了,其實我覺得這種吐槽有一定道理,但也僅僅是有些道理而已,並不能否認瑞星咖啡的成功。

所謂存在即合理,瑞星咖啡模式的成功,起碼代表了三個因素的需求存在。

第一點,中國的星巴克。星巴克、Costa等國外鼎鼎大名的咖啡館在中國大殺四方,攻城略地,但是中國本土品牌卻鮮有能夠與之對標者,這在國人的心理上是有缺失的,比照其他品牌,凡是國外的成功模式,國內都能找到對應的標本,咖啡自不待言。所以,瑞幸咖啡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國人對自己咖啡品牌的心理需求。

第二點,契合外賣趨勢,符合國人對咖啡的定義。雖然瑞幸咖啡某種程度上被稱為中國的星巴克,但從銷售數據上看,大部分的訂單都是來自於線上,來自於外賣訂單,這一點非常值得研究。這說明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國外是有很大差異的,咖啡原本是休閑的東西,理論上需要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但是快節奏的生活以及高度發達的外賣體系,使得中國的咖啡模式有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表明,中國人喝咖啡就是喝咖啡,咖啡是飲料是快消品,並不見得就得是一種生活方式,其實沒那麼小資。

第三點,資本並非是洪水猛獸,用的好可以迅速佔領市場,獲得領先地位。在很多老一輩企業家眼中,資本是野獸,太貪婪,很容易把理想蹂躪把現實摧殘,認為資本總是拔苗助長,破壞企業原本該走的道路,比如華為的任正非就堅決反對資本,同樣老乾媽也對上市不待見,當然,他們反對的也不無道理,比如近年出現的共享單車模式,就是血淋漓的教訓,但是總體而言,資本還是好的,要不然就不會這麼多企業要上市了。

雷軍在創立小米的時候提煉了互聯網七字決,即極致、專註、口碑、快。這幾個字到現在也不過時,互聯網講究的是「唯快不破」,這也是資本追求的終極效果,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在資本的催化下,迅速成為領先者,然後通過領先地位來引導行業發展,這並不是壞事,只要企業的管理跟得上,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當然,瑞幸咖啡上市成功,獲得資本的青睞,但這並不代表今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瑞幸咖啡每年巨大的虧損就擺在眼前,上市只是代表可以公開募資了,但是如果經營不好,企業持續大規模虧損的話,資本也會遠離。以樂視為例,在頂峰時期,樂視市值達到1500億元,但是隨著賈躍亭出走之後,樂視一落千丈。瑞幸咖啡現在是明星,但光環背後同樣是重重危機。


瑞幸上市成果必然成為中國創業企業成功海外上市的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正因為是經典,所以很難去模仿。

我的觀點有三:首先瑞幸上市是資本意志的階段性成果,還遠未到企業的成功;現在早期投資人可以鬆口氣了,因為他們可以隨著資本溢價全身而退;

其次,一年半之內,瑞幸短期借款和免息貸款就能搞到十多個億,在成立公司第一天起,就按納斯達克上市的要求,精密到天來倒推,背後操盤的是職業選手,我們無法借鑒。

三,瑞幸對標星巴克只是障眼法,未來選擇哪個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它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它終究需要一個真正具備創造價值的創業團隊來維繫,交給資本操盤者和交給職業經理人很難可持續。


各位應該都知道中國突然冒出了一個叫小藍杯的咖啡店,(瑞幸咖啡)如雨後春筍佔據了中國各個角落。

就在前天,17號,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了,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雖然瑞幸咖啡美每天虧600萬,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看似仍然巨虧的數字背後,實際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瑞幸虧損率開始收窄。同時,獲客成本的大幅走低,這些都是積極信號,說明瑞幸此前採取的系列營銷雖然有爭議,卻相對高效,品牌口碑開始發揮效力。

大家都知道瑞幸咖啡的對手是佔據中國市場已久的星巴克,此次瑞幸咖啡的不斷擴張,星巴克也並非無動於衷,聽聞2019年星巴克將在中國新開600家門店,同比以前增長17%。


瑞幸咖啡的發展與崛起,實際上已證明了它的成功,不管是採取什麼樣的營銷策略,還是採取什麼樣的資本運作手段,但正式實現納斯達克的上市,其實也足以印證了瑞幸咖啡模式的可行性。

不過,對於瑞幸咖啡來說,上市只是第一步,緊隨其後的,則是需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在此期間,需要考慮到資金的問題以及擴張的問題,而企業市值一度超過60億美元,多離不開資本的撬動。但是,對於過於膨脹的資本市值溢價,終究離不開價值回歸的過程。但是,對於瑞幸咖啡來說,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問題確實不少,上市也是搭建了資金銜接的橋樑,但可否持續高增長、持續快速擴張,仍然存在一定未知數。


龐氏變種,還好沒打國人的主意,而是到國外去為國圈錢,也算是為國分憂了,給個贊!


作為業內人士,我想說,不要看那些指責的文章,多研究研究人家為啥成功。

只要你認真研究,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你確實學不會。


「瑞幸咖啡上市就像一朵從天而降的奇葩,你都不知道它從哪裡來,然後突然就遍地開花了。」「這咖啡,一股紙幣燃燒的味道。」橫空出世的瑞幸咖啡跟OFO、摩拜、滴滴一樣如出一轍,也是瘋狂燒錢搞補貼。看看它的毛利率是負的115.5%,一般咖啡的毛利率都有50%以上。希望瑞幸回歸本源,做好主業,盈利回饋股東才是硬道理。去年年底,社交平台上盛傳的一個段子是「2018年比較後悔的事:原價買了一杯瑞幸咖啡」。瑞幸咖啡全部採用全自動咖啡機,只能提供選擇很少的標準化咖啡。瑞幸這幫人,是真的在做咖啡嗎?看看K線圖,股價說明問題。來來來,上乾貨。

您好,我是一味,敬請關注,多多點贊,??


哈哈,希望瑞幸這種雷鋒企業多些,自己虧損還持續給我們提供免費咖啡,實在撐不住了去美國割韭菜,瑞幸加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