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患者安全,醫院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有哪些?

當地時間3月13日,ECRI研究所發佈了報告——《2019年十大患者安全問題關注點》。該報告可幫助醫療機構,識別潛在的患者安全挑戰,並給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參考方案。

自2009年起,ECRI就開始收集患者安全問題事件,到目前爲止,該機構已經收到了超過280萬份報告。但ECRI在報告中指出,其列出的並不是最頻繁或最嚴重的患者安全問題,而那些應該被優先重視的問題。

1. 電子病歷所致的診斷和檢查結果管理問題

這是ECRI研究所連續第二年將診斷列爲患者安全的首要關注點。ECRI研究所指出,許多醫療機構依靠電子病歷系統支持臨牀決策和跟蹤檢查結果,但他們應該意識到,病歷系統只是患者就醫過程中的一部分。

“當前技術的侷限性,並確保有關閉診斷檢查系統的標準流程。”ECRI研究所患者安全組織(PSO)運營和分析執行總監William Marella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這個安全問題涉及衛生系統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個衛生系統的團隊合作。”

ECRI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兼顧問Patricia Stahura表示,必須在電子病歷系統中清楚表述診斷、治療計劃和跟蹤計劃,以便其他需要查看電子病歷的醫生能夠理解。如果其中出現信息錯誤或缺失,就很容易發生診斷錯誤等。

2. 臨牀實踐和養老服務中抗生素管理問題

ECRI研究所指出,門診患者中至少30%的抗生素沒必要使用。這些不必要的抗生素,不僅有可能導致抗菌素耐藥性,還會給患者帶來本可避免的藥物不良反應。

報告稱,醫生必須對患者的就醫期待進行管理。例如,患者就醫時一般都希望醫生使用抗生素,以使病情好轉。但在某些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可能是“在給病人處方的時候寫清楚要做什麼,要注意什麼,並進行跟進”。

ECRI研究所高級感染預防和患者安全分析顧問Sharon Bradley解釋道,我們的目標是,即使醫生沒有給患者開抗生素的處方,也要讓患者感覺到自己得到了診治和照顧。進行抗生素管理並不是不提供抗生素,而是要巧妙使用。

3. 職業倦怠及其對患者安全的影響

醫護的職業倦怠,不僅影響臨牀醫生(包括規培醫生)、護士等,還會危害醫療機構本身。ECRI的報告指出,“諸多研究發現,醫生的職業倦怠與患者安全和醫療質量有着一定的正相關。”雖然使用電子病歷的挑戰確實是醫生職業倦怠的一個因素,但其原因遠不止於此。

報告表示,重新確定醫護工作範疇是減少倦怠的方法之一,醫療監管部門必須“聽取醫療機構對工作負荷、績效標準和次優資源分配的疑慮,並在整個決策層解決這些問題。”

4. 移動醫療帶來的患者安全問題

ECRI研究所強調,通過智能手機或電腦與醫療機構進行通信的遠程監控設備容易導致患者安全問題。其主要的患者安全風險包括新技術監管缺失,無法保障醫療機構準確接收數據,以及患者未正確使用或不使用這些技術的可能性。

報告稱,許多移動設備未經美國FDA檢測就發佈。因此,醫療監管部門必須確保他們向患者推薦的設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必須確定適合移動醫療的人羣,併爲醫療機構和患者提供相關培訓。

5. 減少精神健康治療帶來的不適

ECRI研究所報告指出,在每一個醫療機構中都存在有精神健康需求的患者,但醫療機構不一定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說沒有對這些患者進行適當的治療。

ECRI研究所建議進行認證培訓,或進行由專家或顧問領導的培訓,組建社區行爲健康急救研討會,抑或將這幾種形式結合起來。此外,醫療機構還應儘可能利用社區資源。

6. 意識到患者病情的變化

在患者治療過程的任何一環,忽視其病情的變化都非常危險。這一問題在轉診期間尤爲嚴重,因爲這是前後兩家機構溝通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

醫療機構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很重要。ECRI研究所指出,在醫院,醫務人員需要培訓如何操作監測設備,並能對警報作出及時響應。

7. 醫務人員技能的訓練和提高

該報告指出,“如果醫務人員使用醫療設備、做手術不習慣,或者不熟悉醫療機構的組織和流程,可能會讓患者受傷。”ECRI研究所曾收到多個因醫務人員不熟悉輸液泵、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等而導致的不良事件報告。

ECRI研究所建議對醫務人員進行嚴格的模擬訓練。報告指出,模擬培訓是現實生活場景的複製,可以較低的成本爲醫療專業人員提供了練習技能的機會。

8. 及早識別敗血症

敗血症很難察覺,但如果不能儘早識別敗血症,則會影響患者生命。雖然在急診中敗血症已經得到了足夠重視,但隨着醫療服務從住院治療向門診治療轉變,在門診治療和老年服務機構中識別敗血症變得尤爲重要。

ECRI研究所高級感染控制和患者安全顧問James Davis說:“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能識別敗血症。方法有很多,如認證護士助理在使用篩查工具前可進行培訓,醫生可在檢查室和電話中篩查。模擬和技能練習也可以幫助醫務人員識別。”

9. 外周靜脈導管所致的感染問題

外周靜脈導管是醫療中的常用品,通常在入院時給患者插入,以便之後進行靜脈注射治療。在等待的時間裏,如果皮膚稍有破損,就會發生感染的風險。有時,一些患者可能並不需要外周靜脈導管,醫務人員一般也會給患者插入一個。

ECRI研究所高級感染預防和患者安全分析師/顧問James Davis表示,將感染追溯到外周靜脈導管身上很困難,因爲醫務人員往往高估它的安全性。提高對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認識,加強常規主動監測和隨訪,有助於降低風險。此外,醫務人員在插入外周靜脈導管前還需要評估患者是否真的需要使用外周靜脈導管。

10. 大型醫療系統中患者安全的標準化

報告指出,隨着一些醫療系統整合爲“全國性大型醫療系統”,患者安全問題的上報和安全措施的實施就會增加更多程序,中間任何一環的錯誤都可能影響患者安全。

ECRI建議,這些大型醫療系統設立患者安全組織(Patient Safety Organization, PSO),協助統一管理該系統內的所有醫療機構。PSO可通過溝通指令實施的上下級,確立清晰的組織框架,制定統一的戰略規劃和實施方案等,減少整個系統內的不一致。

參考資料:

1. Medsacape: 2019 Top 10 List of Patient Safety Concerns

2. ECRI Institute: 2019 Top 10 Patient Safety Concerns (Executive Brie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