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掃北大將藍玉被朱元璋處死剝皮,是在特定時期明初三大案之一,與藍玉對元妃施暴關係不大。

藍玉(?―1393),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將領。1379能封永昌侯,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我們看看藍玉是怎樣一路飆升的

藍玉從軍後,在開平王常遇春部任管軍鎮撫,多有戰功,深得常遇春賞識,官職一路上升,直至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時,藍玉隸屬徐達部中路軍,為先鋒官,在野馬川大敗擴廓帖木兒游騎,在土剌河大敗擴廓軍隊,擴廓逃去。

洪武七年(1374年),藍玉率兵攻佔興和(今河北張北),俘獲元國公貼里密赤等59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藍玉與沐英征討西蕃的叛亂,藍軍大勝。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領王師30萬,向南征討雲南,順利拿下昆明,隨後攻佔大理,滇地全部平定。藍玉因功增加俸祿五百石,藍玉之女被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藍玉最露臉的還是北上破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15萬王師北征,出大寧,進慶州,直奔捕魚兒海(今貝爾湖),抄近路星夜兼程,趕到百眼井,離捕魚兒海40里時,因不見敵兵,藍玉想回師。

定遠侯王弼認為,大軍千里馳騁,無功而返,無法復命。藍玉認為有理,命王弼為前鋒,率騎兵逼近敵營。

敵人未加防備,加上沙塵蔽日,王弼率軍沖至敵營前,元軍大亂,倉促迎戰,太尉蠻子等被殺,部眾投降,只有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

藍玉派騎兵追擊,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追獲吳王等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繳獲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駱駝牛羊15萬餘頭,兵器等物被燒毀。

捷報奏來,皇帝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藍玉又攻佔哈剌章軍營,獲人畜6萬。班師回朝,晉陞為涼國公。

藍玉被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藍玉被殺的原因,從《明史藍玉傳》(卷一百三十二)來看,應該是由居功自傲,驕橫跋扈而引起的。

《藍玉傳》記載,藍玉身材高大,滿面紅光,富於勇氣和謀略,有大將的才華。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屢次統帥大軍作戰,多次立功。朱元璋待他恩遇優厚,漸漸驕傲放縱。具體表現為:

一是畜養很多庄奴、義子,他們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橫行。二是藍玉曾佔東昌民田,御史查問,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三是藍玉北征元軍回師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沒及時開門接納,他縱容士兵毀門而入。朱元璋聽說後,很不高興。

四是有人說他私通元主妃,元妃慚愧上吊而死,朱元璋嚴厲責備藍玉。五是對朱元璋漸生不滿。

當初,朱元璋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

藍玉不知悔改,在陪侍宴飲時出語傲慢,

在軍中擅自貶升將校,獨斷專行,皇帝多次責備他。

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不高興,說:「我不能勝任太師嗎?」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多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1393年,藍玉以「欲圖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牽連致死者達15000餘人,史稱「藍玉案」。藍玉也列入《逆臣錄》。

藍玉的罪狀主要有四:一是嫌自己官小;二是向朱元璋奏事不聽,認為皇上懷疑他;三是身為總兵,有反叛之實力;四是手下頭目參與謀反活動。

實際上,藍玉謀反的罪名只是猜測,沒有確鑿的證據,而對元妃施暴只是有人說,這不是他被處死的原因。

有真憑實據的是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

藍玉被殺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為加強朝廷集權,鞏固明朝後繼皇帝的地位。按照朱元璋原來的布局,藍玉本是朱元璋留下輔佐朱標的,朱標早逝,皇孫朱允文是鎮不住藍玉的。藍玉對朱標忠心耿耿,朱標死後,朱標武人班底全被屠戮,藍玉面對的就是被屠戮的結局。


藍玉,是明朝初期繼徐達、常遇春之後崛起的一員名將。他在朱元璋的指揮下,率軍徹底打敗了殘存的元朝勢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藍玉畫像

朱元璋統治後期,著名的「藍玉案」發生。作為此案的首犯,藍玉被處死剝皮,受到了嚴懲。有野史稱:藍玉在討伐北元殘餘勢力時,俘虜了元朝皇帝的后妃,並強姦了一名妃子,致使其羞憤自盡。因此一事,朱元璋對其起了殺心。史實並不是如此,朱元璋雖然為此事申斥了藍玉,但並沒有殺他的心思。

朱元璋畫像

藍玉被殺的主要原因是:

1.藍玉為人驕橫跋扈,胡作非為。舉一個例子:藍玉掃北歸來,到達喜峰關,時間已經是午夜時分,守關的官吏沒有及時開門。藍玉竟然縱兵破關而入。此舉實在是嚴重違犯了國家法制。

2.藍玉在軍中獨斷專行,擅自任用、罷免將士。這是作為高級將領的處世大忌,極易招致皇帝的猜忌。

3.藍玉恃功自傲,目空一切。對朱元璋對他的任用職務,總覺得不符自己的要求,常常口出怨言。

4.藍玉驕傲自滿,不守法度。蓄養惡奴,強佔民田;橫行一時,無視國法。

5.最主要的是:藍玉為人飛揚跋扈,舉止傲慢,無人臣之禮。太子朱標若在,情況還好;可是皇太孫朱允炆年幼,朱元璋不得不提防藍玉將來會有謀逆之舉。

6.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對燕王朱棣很警惕。導致朱棣等勢力也經常在朱元璋面前告狀攻擊他。致使朱元璋逐漸對藍玉失去信任。


真實的歷史我們現在無從知曉,現在只能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看這個事件。

藍玉其人:

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其罪:

藍玉案謀反的起因《明史》、《明太祖實錄》等所述都很簡單,歸納起來不過有這兩點:第一,藍玉嫌自己官小,「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第二,藍玉曾向太祖奏過幾件事,太祖都沒有聽,藍玉認為「上疑我矣」。

按《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之原因除《明史》等所列兩點外還有: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太祖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征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极參与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他被太祖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這是一些謀反的表現。

在朱元璋角度:

藍玉功勛卓越,同時他是太子朱標的老婆太子妃的舅舅,然而朱標溫文爾雅,他生於安樂,無紈絝之習,忠厚,能盡心受教,對大臣老師十分恭敬。這樣的情況朱元璋很不放心,因為他了解,手裡有兵權對於政權的影響力。前車之鑒,五代就是這樣的皇帝走馬燈輪流做。

所以朱元璋只能殺藍玉所關係的人。

也就是說藍玉其實表面死於各種罪名,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死於政治權斗。

但其實也許還有另外的可能性。史載燕王朱棣覬覦皇位,與太子朱標一派的藍玉交惡。如果朱棣要做皇帝,不管是之後在朱標時代還是現在已經發生的歷史朱允炆時代藍玉都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那麼有沒有可能所謂藍玉的罪名,是朱棣的親信所製造或者說放大,利用朱元璋的心理剷除障礙。畢竟這個時候朱標已死,若是藍玉也死了,朱棣成為皇帝的可能性會更加的大。

當然這只是一個陰謀論的猜測,權當一笑。


牛群馮鞏的相聲《小偷公司》里有一對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 不服不行

這副對聯太符合中國自大禹至今以來的帝制社會的法則了!

比如此問:朱元璋殺藍玉 我不管你有罪無罪 ,有罪的話當不當誅 我就殺你!就完全符合 說你有罪你就有罪無罪也有罪!

乾隆保和珅也符合 說你不貪你就不貪貪也不貪

總結:不管你有沒有功 有沒有罪 貪不貪 惡不惡 只要權力最高者覺得你沒有利用價值了 或者他覺得你對自己有威脅了 必先殺之而後快 反之 無論你有沒有才 有沒有德 只要你對最高領袖【絕對忠誠】就可以保一世平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不過找個借口敲山震虎,接著慢慢收拾,


消滅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達到平衡,不能過於強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