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區.jpg

蝦兵蟹將120元.jpg

基隆海科館志工旅行(改版)

    海科館全名海洋科技博物館,是直屬教育部的國立博物館,與擁有眾多水族、白鯨、海鸚鵡等生物悠游的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不同,走的是高雄科工館路線,聚焦在「海洋科技」專業領域,但為順應民意,也開始動工興建水族館。而近年來台灣大型建設都走「試營運」風,海科館同樣回饋基隆在地人,先敦親睦鄰,開放場館供基隆鄉親優先參觀,並迎來最後一階段的試營運,因此需要大批志工協助。前幾日我自臉書獲知此一訊息,當即報名參加,一日志工說來一日其實約莫半日,負責銜接上下午時段兩批志工用餐休息時青黃不接的空檔。我中午11點準時到海科館行政中心報到,志工自然無薪,但有個免費大雞腿便當為志工福利,實在是意外的驚喜!

    用餐後海大教授兼志工督導簡介工作內容,並分發志工證與志工背心,背心一上身,頓時榮譽感倍增。隨後志工督導率隊浩浩蕩蕩地開始換班,先帶大家到主題館2樓北火大廳,講解海科館的由來,原來海科館現址是過去台灣最大的「北部火力發電廠」,為傳承地方文化意涵,海科館建築也將許多北火大型裸露舊鋼樑石柱等納入其中,不分彼此。進入主體館展廳後,我隨即被分發到入門處的「海洋文化廳」,上午時段的志工伯伯讓我先去認識展廳,以便有民眾詢問互動設備如何操作可以應答。而主題館共有八大展廳,各擅勝場,從文化、科技、產業各面向探討複雜廣漠的海洋世界。我難得如此認真地詳閱各項展品,仔仔細細地參觀,深怕屆時無法答覆民眾疑問,不過我主要是負責待在展廳入口處計算參訪流量,不時提供並介紹民眾參觀動線,定期巡視展廳設備是否遭到不當使用並加以紀錄,以備未來整修時復原。

    交班上場,開始獨當一面,展廳人來人往,形形色色,熙熙攘攘,民眾多半會有個點頭致意,但仍不時有人抱怨動線,流露無法見到水族生物的不滿,甚至不免有些「無理」甚至「無禮」,但無論是好意或誤解,身為志工,我都耐心解釋,用心傾聽,扮演好海科館與民眾的潤滑劑。短短幾小時,我竟有些疲憊,當換班的志工阿姨到來,我喘口氣心想終於結束時,回頭望見志工阿姨堆滿笑容的臉龐親切地介紹,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湧上心頭,原來在這汲汲營營的功利社會,有一群人願意不計報酬的無怨付出,享受純粹助人的快樂,甚至深信自己涓滴的善意能讓世界更美好,這樣的「純粹」恐怕就是志工最吸引人之處,也是這趟志工旅行最大的收穫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