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真田幸村.JPG

三浦按針.JPG

江戶幕府文官派對武功派.JPG

葵 德川三代-大坂冬之陣.JPG

真田丸.JPG

NHK2000大河劇《葵 德川三代》大坂之陣篇與2016真田丸比較

   《葵 德川三代》(臺灣又譯:新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是罕見竭力忠於史實的大河劇,不過本文是因2016大河劇真田丸》的重點「大坂之陣」而來,故僅稍比較兩代大河劇對戰國最後戰役的演繹,《葵 德川三代》的其他部分再敘。

    《葵 德川三代》與真田丸》相同,以「秀賴上洛」與家康會面帶出家康的殺意,不過《葵 德川三代》的視角放在德川家,在大坂冬之陣前便描述家康接連以法制如《寺院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等制約公家、寺院,以強化幕府的統治力,但江戶幕府也發生類似豐臣政權文官派與武功派的鬥爭,同樣由文官派獲勝,家康也藉機傳授秀忠帝王學,兩代大河劇的將軍父子關係仍是家康英明,秀忠忠厚,不過《真田丸》的秀忠相較更為鷹派,直言必須徹底殲滅豐臣家!

    而大坂之陣的主角真田幸村在《葵 德川三代》僅憑真田之名便震懾羣雄,直取軍議上的領導地位,不似真田丸》還需費心化解爭議,調解浪人,爭取發言權,而且氣勢遠為沉穩。《葵 德川三代》劇情安排亦讓幸村走英雄主義路線,捨棄《真田丸》諸多內心轉折起伏,但一般會戰還是以《葵 德川三代》場面較大,不過「真田丸之戰」方面當然是《真田丸》著墨多多。大坂冬之陣結束後的議和部分《真田丸》則增加許多謀略材料,並保持一貫詼諧的調性,《葵 德川三代》則一樣只有片頭稍搞笑,正片部分皆相當嚴謹。至於大坂夏之陣《葵 德川三代》的衝鋒真實感較強,但德川家康丟盔卸甲的畫面竟比真田丸》還誇張,有種德川家大敗虧輸的錯覺,《真田丸》也增加了虛構的幸村與家康最後舌戰大對決。最後的最後,《葵 德川三代》也符合史實讓真田幸村戰死沙場,首級遭奪,而非如《真田丸》從容自盡。

    但其實我認為最大的差異還是在選角部分,真田幸村在兩代大河劇是主配角之別不用討論,但《葵 德川三代》的茶茶未免粉裹太厚,而真田丸》竹內結子茶茶真的超正,且氣質非凡,徹底大勝,千姬則以《葵 德川三代》小勝,至於大坂五人眾,在《葵 德川三代》是配角的配角,真田丸》勝之不武。反而是《真田丸》秀賴高大英挺,卻襯托出能力平庸,較《葵 德川三代》直接以媽寶論斷更為讓人唏噓。總之,《葵 德川三代》專注史實,真田丸》戲劇張力較強,也算各有千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