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凈利潤7000餘萬元 超迷你型房企萬城控股何以IPO? 新聞 第1張

觀點地產網 近日,年凈利潤只有7000多萬的萬城控股在港IPO宣佈通過聆訊,正式進入招股階段。

這家超迷你型房企按每股港幣1.07元至1.33元發售1.875億股,集資最多2.49億港元。萬城控股股份預期12月20日正式掛牌港交所,根據近期掛牌的房企表現來看,破發的幾率非常高,這意味着,萬城控股一上市或就將在仙股的邊緣徘徊。

或許可以將其和同為蚊型房企的恆達集團對標。巧合的是,兩家房企的獨家保薦人均為光大證券。

11月12日已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恆達集團,招股價介乎每股1.02港元至每股1.40港元之間,最終定價1.24港元。

據早前恆達集團香港公開發售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獲超額認購,約為於初步可供認購香港公開發售股份總數的1.86倍,國際發售部份也錄得輕度超額認購。

不過恆達集團首日掛牌開報0.99港元,較上市價1.24港元,低20.2%;半日收報1港元,較上市價低19.4%或0.24港元。成交6,067萬股,涉資6,291萬港元。截至12月11日收市,股價僅0.840港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2018年共有11家房企赴港IPO,且集中在下半年。截至目前,已成功上市五家,萬城控股將成為年內第六家上市的房企。

迷你房企何以IPO

有市場人士疑惑,這麼小的房企為何可以在港交所IPO?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翻查萬城控股招股書發現,2015-2017年,三年盈利分別為-660萬元、13100萬元、7678萬元,總和20118萬元,超過5000萬港元。

以上限價1.33元計算,市值約9.97億元(以2017年盈利約3,859萬元人民幣計算,市盈率約22倍)。

三年盈利總和超過5000萬港元,加上市值近10億元超過港交所要求的5億港元,綜上,萬城控股完全符合港交所對主板上市企業的財務要求。

而除了萬城控股,對於這波微型房企大發、恆達、萬創國際等內房企為何集中在今年上市?

一方面,得益於港交所放開IPO的重要窗口期,據港交所公佈數據顯示,前11月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金額2615億港元,同比增長124%;共有196家新上市公司,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30%。

12月11日,畢馬威最新發布報告預測,香港IPO將於2018年重登全球榜首位置,全年集資額能達到約3000億港元,IPO數目208宗。2019年香港IPO市場全年集資額能達到約2000億港元,IPO數目約200宗。

另一方面,相關分析師認為,內房企上市最直接的目的或是國內融資市場比較緊張情況下,可以利用香港資本市場去融資。

至於為何在該段時期港交所也集中核準這些企業上市的問題,該分析師透露,在香港資本市場來說只要合法合規,對規模大多沒有要求。

但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之後外界認知企業或主要通過股價表現,但於早前掛牌上市企業的股價表現卻並不樂觀。

“對於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投資股價表現,而是在市場已出現房企資金斷裂現象背景下,如何為自己開闢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但該分析師也指出,之所以目前新上市的內房股表現不佳,或也跟目前投資者對內地房地產市場信心不足有關,在此種背景下,企業能否如願融資很難說。

萬城控股在招股書中也明確表示,“銀行貸款一直以來是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但是政府採取行動限制房地產行業可用的債務或其他資本,或經常往來的銀行決定轉移借貸重心,不再集中於房地產行業,則可得的融資及融資成本會受到不利影響。”

換言之,一旦無法取得額外債務資本,在沒有新的股權資本來源情況下,萬城控股物業發展無法擴張。

此外,對於內房股掛牌股價表現不佳的情況,另有知情人士表示,企業在上市前或也明白香港現在幾十家房地產上市公司,要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也很困難,但是其最大目的是來香港融資,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他的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太大影響。

該知情人士還補充指出,“所以市場投資者對其股價表現不能太高,股價水平只要能維持上市前後30%左右的波動就已經很好”。

萬城控股規模與負債

規模小,一直是萬城控股被資本市場所認知的一面。

起家惠州,專注於住宅物業連同商鋪、俱樂部會、幼稚園等配套設施開發的萬城控股,年銷售額不超10億元。

萬城控股目前一共擁有17個發展項目,土地使用面積約89.68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約210.33萬平方米,其中包括4個竣工項目,8個在建項目以及5個未動工項目。

萬城控股招股書顯示,萬城控股2015年的物業銷售收入為5314萬元、2016年為8.91億元、2017年為9.69億元,今年上半年為2.6億元。

2015年至2017年,萬城控股分別實現收入5848萬元、8.94億元、9.73億元;此外,2015年公司虧損660萬,2016年及2017年公司實現盈利,分別為1.31億及7678萬。2018年上半年,萬城控股實現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406%,盈利為3962萬。

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底,萬城控股可售面積約37.8萬平方米,包括已竣工的10.8萬平方米和將竣工的27萬平方米。合計貨值約15.32億元,包括已竣工的5.57億元和將竣工的9.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長37.24%,高達46.8%,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而2015年至2017年間,萬城控股的毛利率分別約為26.7%、25.3%、21.1%。

負債是萬城控股躲不開的話題,2015年萬城控股的資本負債比率為112.6%,資產負債率為97%。2016年萬城控股因償還了所有的銀行貸款,未出現資本負債比率,但資產負債率仍為93%。2017年,其資本負債比率為111.7%,資產負債率為85%。到了2018年上半年,由於項目的增加,萬城控股資本負債比率出現飆升,達91%。

由於規模算是超小型內房股,所以收入較波動,要看銷售項目收帳的速度及時間,這方面萬城控股並不佔優。

房地產市場波動,以及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可能導致未來增速放慢,尤其是萬城控股主力廣東惠州、天津及河南駐馬店,地域過度集中,風險極高。

目前資本市場氣氛負面,加上內房資金鏈緊張下,萬城控股下限定價機會較大。然而,就算是下限定價,估值亦相當於1.5倍市凈率。

另外,信誠證券報告指,以上限價1.33元計算,市值約9.97億元,以17年盈利約3859萬元人民幣計算,市盈率約22倍,由於在港上市有很多內房股可供擇,估值也相對便宜,萬城控股的吸引力面臨競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