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天橋創立的腦科學科研機構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又有新動作,這次是面向致力於腦科學研究的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

陳天橋日前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TCCI今年的重點工作是啓動全球博士後計劃,直接資助世界範圍內的優秀青年腦科學工作者,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科學領袖。這也是TCCI成立以來第一個直接運營的項目。

爲啓動博士後計劃,陳天橋在美國硅谷已經購買了一塊兩百畝的土地,用於建設培訓基地,今後的目標是每年直接資助三四百名年輕科學家從事腦科學研究。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資助的金額規模會達到多少。

陳天橋表示,過去一年裏,TCCI對23所全球頂級大學校長以及20位知名教授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訪問,正在編寫一份關於年輕科學家的白皮書,話題包括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希望如何獲得幫助。

“不少校長、教授都提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年輕科學家拿不到科研資助。政府撥款、慈善捐款都會優先給功成名就的科學家,年輕科學家沒有辦法拿到讓他們能夠做真正自己想做的研究的經費。”陳天橋表示。

他表示,該項目有一整套創新的選拔、培養和管理體制,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公佈更多細節。“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這是一個不同於任何現有博士後項目的計劃,我們對自己的項目爲年輕科學家帶來的獨特價值很有信心。”陳天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陳天橋解釋道,下一代產業革命的基礎將從認知科學突破,推動世界發展的首先是科學家,TCCI希望培養未來能夠不斷推動人類進步的科學領袖,既包括諾獎得主,也包括大學的校長,高端科技企業的創始人和CEO等。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中國尚未推出這類博士生獎學金計劃,不過在美國已經有類似的基金存在,最知名的基金之一是Damon Runyon癌症研究基金。到目前爲止,該基金已經投資了超過3.6億美元,資助世界上超過3700位傑出青年科學家從事癌症相關研究,平均對每位科學家的投資近10萬美元,也包括中國青年科學家。這些被資助的科學家當中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有十幾位,大量的科學家已經成爲或正在成爲全球癌症研究的領軍人物。

一位上海科技大學的青年腦科學家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全球平均來看,培養一名博士後所需要的費用大約在每年30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按平均每位博士後兩年資助期計算,那麼陳天橋每年要招募三四百名科學家至少要投入2億人民幣。

“如果這個項目真的按計劃啓動了,對支持腦科學的發展肯定是好事,到時候很多符合要求的青年科學家都會報名的。”上海科技大學的上述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如何幫助青年科學家成長是全球科研界共同面臨的問題。在去年上海滴水湖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向第一財經提到了關注青年科學家發展的課題。

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博士日前在伯克利大學辦公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再次強調培養年輕科研人才的重要性。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有很多非常有原創精神的年輕科學家,重要的是要給到他們足夠的獨立性,這並不容易。當然資金會偏向於學術大咖的現象也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全世界都應該給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幫助他們成長。”

目前中國正處於啓動腦科學計劃的關鍵時刻,這是一項經過近6年的多輪討論與策劃最終形成的計劃。有青年腦科學家近期建議把腦計劃項目的重大課題多分配給年輕科學家所帶領的科研團隊來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