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近期颱風接二連三發展,只有「瑪莉亞」在7月上旬維一發布海陸警報,臺灣完全躲過最近生成的10個颱風的侵襲,原因是受到「季風低壓環流」的導引,路徑常呈現逆時計迴轉,所以大多侵襲日本以及江蘇、浙江一帶。他說,未來一週東亞仍為「季風低壓環流」所盤據,為多颱的型態,「貝碧佳」、「棕櫚」登陸後將快速減弱、消散;「蘇力」東南方海面則另有一「熱帶系統」將接力發展,系集模式模擬其未來路徑,亦以侵襲日本的機率較高。

(取自氣象局網站)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瑪莉亞」(編號1808)是今年在7月上旬唯一發布「海陸警報」的颱風,之後西北太平洋受到「季風低壓環流」持續盤據,水氣多、又有氣旋式渦度,為理論上有利颱風生成的環境,所以颱風接二連三發展。

吳德榮說,雖然颱風生成數目多,但季風低壓垂直風切常偏大,故自1809至1818號,10個颱風之中只有2個達中度,佔所有颱風的比例明顯偏低(正常比例約1比2)。另外一個特徵就是這接連10個颱風,受到「季風低壓環流」的導引,路徑常呈現逆時計迴轉,故大多侵襲日本以及江蘇、浙江一帶,臺灣則完全躲過這10個颱風的侵襲。

吳德榮表示,最新(17日2時)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度颱風 「貝碧佳」(1816)在東京灣,今(17日)早晨將登陸越南北部;輕度颱風「棕櫚」(1818)在杭州灣,亦即將登陸,強度皆將迅速減弱。「蘇力」(1819)則持續向北北西轉西北,22日2時將行進至日本南部附近。最新(16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未來一週東亞仍為「季風低壓環流」所盤據,為多颱的型態,「貝碧佳」、「棕櫚」登陸後將快速減弱、消散;「蘇力」東南方海面則另有一「熱帶系統」將接力發展,系集模式模擬其未來路徑,亦以侵襲日本的機率較高。

另外,吳德榮提到,最新(16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今日起至下週四(23日)「季風低壓環流」盤據西北太平洋,水氣多、大氣不穩定;午後的地表增溫、夜間的陸風環流皆能激發強對流發展,尤其以午後發生的機率最高,其他時間也有機率,請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特報,要防範「劇烈天氣」(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的影響。白天遇不降雨時,氣溫仍偏高,各地高溫約在33至35度左右,要防曬、防中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