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衛青是寬容豁達之人,還說得過去,但霍去病就和寬容豁達壓根挨不上邊了。至於李廣父子的死,原因各不相同,李廣死於自己的性格,而李敢則死於謀殺,不過也算是事出有因,歸根結底還是性格問題。

寬容豁達、低調處事的大將軍。

大將軍衛青出身寒微,因其姐姐被漢武帝寵幸,才得以入仕。但卻因為漢武帝和陳阿嬌的關係緊張,而觸怒了館陶公主,館陶公主便想殺死衛青打擊衛子夫。如果不是衛青的兄弟捨命搭救,衛大將軍早就成了壯志未酬、含冤而死的英雄了。

大將軍衛青,是平陽縣人,他父親鄭季,本是個小吏,曾經在平陽侯家做做事,和侯府中的婢女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衛青同母異父的哥哥叫做衛長子,姐姐叫做衛子夫,因為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寵幸,衛青得以入仕,他冒充姓衛,衛青字仲卿。

衛青小的時候,跟隨母親在平陽侯府做奴僕,少年的時候回到父親身邊,但父親鄭季身邊,父親讓他去放羊,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並不把他當兄弟看,把他當做奴僕一樣。衛青曾跟人到甘泉宮的監獄中,遇到了一個脖子上戴鐵項圈的人,這個人看了衛青的面相後說:「兄弟,你是個貴人,以後一定會做侯爵的!」衛青說:「我是一個奴僕,不挨打挨罵就已經知足了,怎麼可能封侯呢?」衛青長大以後,又去了平陽侯府做騎兵侍衛,侍候平陽公主。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入宮後,受到漢武帝的寵幸,但這招致了館陶公主劉嫖的不滿,他抓住了衛青想要他殺死。衛青的兄弟公孫敖等人將衛青救了出來,漢武帝知道後,加封了衛青和這幾個兄弟的官職,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後,衛青做了大中大夫。元朔五年的春天,衛青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漢武帝命衛青率領漢軍三萬出擊匈奴。此戰中衛青的部隊擊潰了匈奴左賢王的主力,俘虜了一萬五千多人,牲畜更是不計其數。在班師回朝的時候,漢武帝已經讓人把大將軍印帶到了邊境上,衛青在邊境上受封為大將軍,兵馬統一歸衛青節制,以大將軍的身份凱旋迴朝。在處理從前線逃回來的蘇建這件事上,衛青體現出了其為人的寬容豁達。當時蘇建手下只有三千人,卻獨自面對匈奴單于的大軍,陷入了苦戰,最後打到只剩下幾個人了,蘇建萬般無奈逃回大營。這時,衛青手下的人卻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人認為對於這種敗軍之將,衛青應該立刻斬之以立威;另外一種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死戰,最後能僥倖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如果把他殺死,豈不是告訴大家打了敗仗,都不要回來,投降匈奴算了嗎。對於衛青來講,這是一個難題,但衛青說:「做為大將軍,我有生殺與奪的權力,但是我並不打算去殺人立威,蘇建的問題應該由皇帝陛下來定奪。」於是將蘇建打入囚車,押回京城交給漢武帝處置,蘇建用錢免罪,逃過了一死,但如果衛青沒有給他機會,恐怕他已經在陣前就被斬首示眾了。通曉人情世故、低調處事做人、大巧若拙智者、君恩至上臣子,可以做為衛青的標籤。鋒芒畢露、刻薄寡恩的冠軍侯。

霍去病是衛青姐姐的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便因為討伐匈奴有功而被封為冠軍侯。霍去病的打法可以稱之為閃電戰,用精銳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黃龍,對匈奴完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樣一個軍事天才,卻是一個心胸狹窄、刻薄寡恩的人。

因為從小在宮中陪伴在皇帝身邊,因此霍去病可以說生活上一直無憂無慮,並不了解士兵的疾苦。漢武帝為他準備的美酒食物,他寧可放臭也不會與士卒共享,戰鬥勝利之後,霍去病還經常開闢場地用來踢球娛樂,類似的事情並不是一兩件或一兩次。

說完了衛青和霍去病的為人,我來談談誰該對李氏父子的悲慘命運負責。在我看來,李廣和李敢的性格是造成他們悲慘命運的內因,至於霍去病不過是外因。

極端的性格是悲劇的催化劑。

李廣一生都沒有封侯並不是偏見,而是軍功不夠,達不到封侯的標準。且李廣其人不等隱忍,不能直面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因為迷路導致延誤了大軍匯合的日期這件事,李廣選擇了消極對抗。最後更是以不堪受辱為理由,採取了自殺的極端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另外一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李廣極端的性格,當他被罷官賦閑在家的時候,一次和好友外出打獵,回來的時候天色已晚,出於職責所在,霸陵尉扣留了李廣。但李廣認為霸陵尉是在故意為難自己,因此一直懷恨在心。後來漢武帝恢復了他的官職之後,李廣就藉此機會,把霸陵尉徵調到軍中然後殺害,這是典型的小人行徑。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至於李敢,因為父親之死,一直對衛青懷恨在心,於是採取了公開襲擊衛青的辦法,把衛青打成了重傷。衛青念在他喪父之痛,並不和他計較,但是作為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咽不下這口惡氣。於是在一次漢武帝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射殺了李敢,為衛青出了一口惡氣。

李敢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這種事估計是他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漢武帝和衛青當然會知道李敢的死因,但他們都選擇了保守秘密,因為於國於私,當時都不能處置霍去病。因此李氏父子的極端性格是造成他們悲慘命運的內因,霍去病的年輕氣盛、心胸狹窄是外部因素。但霍去病的毛病是一個人慣出來的,這個人不是衛青,而是漢武帝劉徹,這也是漢武帝明知霍去病殺死了李敢,而不治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李敢認為衛青對他父親李廣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在一次會面中襲擊了衛青並中傷了他。這是要造反呀,以下犯上是要殺頭的的呀!但是衛青並沒有責怪李敢,並以大將軍的身份將這件事情壓下來了。

但是這件事被霍去病知道了。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感情極好。霍去病知道李敢刺傷了衛青後就把李敢記恨上了。在一次皇帝舉行的狩獵中把李敢當場射殺了。畢竟霍去病年少輕狂,但指揮打仗有一手,又正受漢武帝的恩寵,漢武帝也沒有責難霍去病,只是說李敢被鹿撞死的(這說法能不能在狗血一點)。李敢可是在打匈奴中立下過大功的,並被封為關內侯,被鹿撞死這說法鬼都不信。

李廣難封。李廣幾乎每次帶隊都打敗仗,但他的箭術一流,每次都能夠死裡逃生,功過相抵。最後一次上戰場,作為前將軍他竟然把嚮導弄丟了導致迷路而錯失戰機,最後要追究他的責任,李廣羞愧不已拔劍自殺了。

所以其中的恩恩怨怨只能是被大家調侃了。

以上觀點來自歷史有點酷。

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一邊是少年得志,威風凜凜,力求改革創新軍隊;一邊是懷才不遇,躊躇滿志,堅守老一派做法,所以他們之間就會產生分歧。而漢武帝過多偏袒外戚,讓李廣多少有點心意難平。論戰功,飛將軍李廣並不比衛青和霍去病差,只可惜生不逢時,至死都沒有封侯,晚年因迷路耽誤戰事而引咎自盡,感覺李廣一族就是一個悲催的存在,他兒子李敢因為頂撞大將軍衛青,被霍去病設計射殺在上林苑裡,孫子李陵又因為被匈奴俘虜,而傳出投敵的謠言,導致三族被誅殺!太史公更是無辜躺槍,遭遇宮刑,可嘆可氣。


首先咱們要知道,李廣並不是被害死的,而是他自尊心太強了,最後導致他因為一次戰爭失利自刎而死,而李廣的兒子李敢卻認為是衛青和霍去病害死了他的父親,自此懷恨在心,說起來衛青也為李廣的死而難過不已,但是有人卻不理解,因為家族的關係,李敢仇恨衛青的整個家族,其中就包括後起名將霍去病,而霍去病自然也對不聽招呼的李敢不爽,後來有一次,李敢竟然打了自己的頂頭上司—衛青,這就將雙方的矛盾徹底公開化了,霍去病本來就是個年輕氣盛的青年將軍,結果一怒之下就殺了李敢!如果非要說是雙方都是因為才華而容不下對方,不如這些事件都是因為雙方的情緒化導致的問題!


首先題主出的問題有誤,寬容豁達之人衛青算一個,霍去病就算不上寬容豁達之人。

再來分析李廣父子死因:

與李家關係很不錯的司馬遷(為李陵辨護受了宮刑,衛青手下封侯的,後來當將軍的很多,司馬遷只給末封侯的李廣立傳)是怎寫的呢?「

元光五年,騎將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說的是公孫敖吃了敗仗,李廣自己都被抓,最後自己逃回來了,兩個都應該殺頭,後來都給了錢做了平民(公孫敖當年還救過衛青的命),所以說衛青帶兵賞罰分明的。

李廣又是怎麼死的呢?「大將軍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前將軍廣,廣自殺。」

這裡是說李廣軍隊迷路了,沒有完成任務,衛青派人問責,結果李廣自殺了。此次失利應該沒有上次被虜那麼嚴重,最多也就是交點錢,大不了回家種地去,李廣自殺或有感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感到封侯無望。

因此說衛青害死李廣,則言過其實了,李廣死的時候,衛青三個兒子都封侯了,外甥霍去病也封侯,沒有必要去害一個未封的李廣。

至李廣兒子李敢,確實是霍去病射死的,原因李敢擊傷衛青,霍去病去報仇,要知道李敢是霍去病的手下,當年跟著霍去病是有立功封侯的,說霍要害李敢那也是不對的。司馬遷說霍去病自己吃完寧願扔掉也不給兵士們吃,可能所誇大,但可以看出霍去病也不是什麼心胸寬闊之人,再加霍與衛成長環境不同,又少年得志脾氣暴躁在所難免,一時衝動很正常。


李廣父子不全是被人害死的,可以說是李廣此人有些地方太差,領軍打仗居然可以迷路,空有勇武又有什麼用處?

而且李家是漢武帝十分忌憚的將門代表,讓他不能封侯並不算是故意,因為他的確功勞上有那麼一點瑕疵,而他偏偏還總跟漢武帝對著干,漢武帝不想弄死他就不對了,反正衛青霍去病能打,還都是自家親戚,要什麼李家?

再說衛青霍去病,衛青還好一些,出身低微,一步步走上了高位,為人低調,即便真的要對付李家,也不會明目張胆,而是會借用軍法,讓人無話可說。

但是霍去病就不一樣了,漢武帝當兒子養了好些年,天子門生,誰也不放在眼裡,李家若是敢對他有異議,這位大少爺可不懂什麼人情世故,結果也是明擺著的。


李廣迷路,後羞愧自殺身亡,和衛青沒有多大關係吧!

後來李廣之子李敢擊傷大將軍衛青,我覺得這個時候,如果衛青願意,完全可以當場格殺李敢,但衛青沒有聲張。

衛青可以忍,但有人忍不了,他的外甥霍去病忍不了,霍去病是私生子,他的父親不敢認他,所以霍去病自小應該和舅舅衛青關係最好,有人敢以下犯上,擊傷他舅舅,你想想霍去病會怎麼做

李廣是自殺的,怪不得他人

但李敢以下犯上,就該死,他被射殺,完全是咎由自取,更加怪不得他人


李敢被霍去病射殺大概沒錯,但也是因為之前李敢打衛青的報復行為,而所謂衛青害李廣,更不認同,李廣一定程度上是多年來運氣不好加上自身的一些不檢點。


一個人想混出點名堂來,第一是要有膽略,第二是要有智謀,第三是要有運氣!李廣這人運氣太背!個人讀史感覺這個人多少和匈奴人有點不清楚的瓜葛!


其實李廣的下場並不是很悲慘,你看漢武帝時期很多高管顯貴的下場就明白了,李廣能活到那麼大年紀,漢武帝還是對他客氣的,哈哈,衛青家族最後不是被漢武帝給滅族了嗎?漢武帝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口氣幾乎全部殺光,李廣是什麼人呀?所以說他能活到那麼大年紀,絕對是因為他有利用價值,哈哈。漢武帝殺掉了他的許多宰相級別的高管,宰相的話級別比李廣高,所以說李廣的下場並不是很悲慘,霍去病家族也是最後被全滅,雖然不是漢武帝乾的,但是因果循環也許真的存在,哈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