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霍去病不死,好大的命題。霍去病如果不死,衛霍家族的命運還真說不定會怎麼樣,個人覺得,或許比現在既成事實還差也說不定。

霍去病雖然在軍事方面極具天賦,橫掃匈奴、封狼居胥,絕對可謂戰功赫赫。但是,霍去病的性格過於張揚,行事也比較魯莽,僅僅因為李廣的兒子李敢頂撞了衛青,他竟然私下射殺李敢出氣。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戰爭時期是優勢,一旦沒有了戰爭,瞬時間就會變成劣勢。

漢武帝為人刻薄寡恩、陰晴不定。霍去病如日中天之時,正式漢王朝對匈奴大舉作戰之時。正值用人之際,霍去病狂飆突擊的戰法恰恰又是彼時漢武帝最需要的,是對付匈奴的一柄利劍。為此,漢武帝自然是什麼好的都給了霍去病。

除此之外,與衛青分權也是漢武帝重用霍去病一個重要因素。作為外戚,皇后的弟弟、太子的舅舅,彼時的衛青實際上就是漢武帝娘舅田蚡曾經的角色。可當初的田蚡還僅僅是個文官,就能對漢武帝諸多掣肘。一旦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太子劉據(彼時尚未發生「巫蠱之亂」)如何應對這個手握重兵的娘舅?這一點漢武帝是有切身體會的。從漢武帝的角度,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允許衛青獨大的。用霍去病去和衛青分權,因為多了一層甥舅關係,衛青心理上更能接受一些。同時,也不至於會危及時任太子劉據的地位。如果用李廣利之類的人去和衛青分權,勢必會引發奪嫡之爭。如果用第三方,一來不確定因素太大。二來,衛青心理上也不太容易接受。此外,還可能會造成相互之間的推諉、爭鬥,於國家層面不利,畢竟彼時和匈奴的戰事還在持續。

但是,一旦匈奴戰事結束之後呢?衛青之所以能夠善終,是因為處處低調、處處示弱,而且主動放棄了實權,安安分分地接受了被漢武帝逐步架空的事實。同時,漢武帝在自己活著的時候,也想給彼時仍寄予厚望的兒子劉據留下這麼一個已經被拔去爪牙、但餘威尚在的鎮宅紙老虎。平心而論,如果漢武帝臨終前衛青還活著,或許不會發生「巫蠱之亂」,但是,衛青能不去善終就很難說了。

再看霍去病,霍去病可不是一個低調之人。如果他他活著,讓他學自己娘舅衛青那樣甘心當只鎮宅紙老虎恐怕很難。那麼,與漢武帝發生衝突或者受到漢武帝猜忌只是時間問題。同時,霍去病如果不死,有衛青、霍去病兩人酣睡卧榻之側,而這兩人還在軍中頗具影響力。恐怕漢武帝真的要睡不著覺了。竇太后與諸竇、王太后與田蚡對漢武帝的影響實在太大,漢武帝絕對不可能讓兒子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荊棘叢。僅剩一個低調、示弱,且主動交權的衛青,漢武帝尚能忍受。如果再加上如日中天的霍去病,衛霍家族還能不能為漢武帝所容忍,就真的很難說了。

即便出於給劉據鎮場子的需要,漢武帝短期內漢武帝不去處置衛青和霍去病,而且霍去病也學乖了,變得低調、隱忍,接受了漢武帝的權力限制。一旦漢武帝產生易儲或者自知來日不多,為劉據上位鋪路,恐怕二人的好日子也要到頭了。給繼任者留下這麼兩個在軍中影響力頗大的外戚,漢武帝恐怕不敢做。

因此,霍去病如果活著,或許「巫蠱之亂」不會發生,劉據會順利即位。以霍去病的性格,誰敢打表弟劉據和衛霍家族的主意,他是敢直接動刀子的。不過,也不一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整個衛霍家族的命運就堪憂了。


如果霍去病不死,那麼衛青的命運肯定不會太好。

首先我們知道漢武帝這個人疑心是很重的,尤其見不得朝堂內外戚勢力太大,畢竟他自己就是切身感受過的人,所以霍去病如果不死,憑藉著漢武帝對他的喜歡以及他自己能力出眾,估計也不會被漢武帝打壓,肯定能身居高位,但是一旦霍去病起來了,那麼整個衛家的勢力就太大了,基本上軍權都在外戚衛家手裡了,這肯定是漢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衛青就肯定會被打壓下去,給霍去病讓位,甚至為了不讓太子被外戚桎梏,很可能就會處死衛青,而從後來巫蠱之亂之後,霍去病弟弟霍光掌權備受重用也能預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恩寵之盛。

另外,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話,巫蠱之亂很可能就不會發生,也估計沒人敢惹太子,畢竟霍去病可不是衛青那樣的老好人,誰敢惹太子,誣陷太子,那他可是敢直接殺人的,畢竟這事他也干過,所以戾太子很有可能會繼承大統。

最後,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話,匈奴會更早的退出歷史舞台,那麼沒有周邊這些少數民族的時刻威脅,沒有後來的漢宣帝,促使漢朝不斷的強大,那大漢還能不能有今天這麼大的影響力也是未知的,畢竟死於安樂是歷史共性。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的事,漢武帝時期的大漢朝以及繼任者的大漢肯定是非常強大的存在。


感謝您的邀請,本人有以下下拙見,我個人認為:如果霍去病不在24歲過早去世,將來他和衛青也會被漢武帝打壓,或者扶植另一股勢力與衛氏集團制衡。如果霍去病不死,衛青選擇急流勇退以保全太子和衛式集團利益的可能性非常大,當匈奴漠南無王庭後,在霍去病封冠軍侯後,衛青就已經有風險意識,從李敢冒犯了他後,他也不對外聲張,也不報復,而是選擇了沉默,就可以看出,衛青是有很深遠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謀略的。當年的衛式集團成員包括了內有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外有衛青,霍去病,公孫弘等,該勢力不比呂后集團查,甚至比呂后集團還要強。漢武帝作為一代英主,他不會看不到這一點,面對強大的外戚力量,漢武帝肯定會有所行動的,因為呂后亂政的教訓對漢朝還是很深刻的。所以我認為如果霍去病不英年早逝,其下場沒準會很慘,通過他射殺李敢就可以看出他謀略稍遜一些,因此他以後做出其它出格的事激怒漢武帝殺他的可能性特別大。漢武帝為了保全劉家江山,中間換掉太子劉據另立新太子的可能也是有的,因為這麼強大的外戚勢力,漢武帝是必須要忌憚的。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漢武帝是何許人也?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代英主,但凡做到這一點的,也多是一個多疑、刻薄、殘暴之人。而漢武帝生平最恨的,就是有人挑戰他的權威。匈奴是所以被漢武帝打得那麼慘,甚至讓他不惜把國力敗光都要消滅之,就是這個原因。

而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當外部的威脅消滅之後,漢武帝就開始著力對付內部的問題。在內部,最讓漢武帝擔心的就是外戚專權。衛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出頭,還是因為衛子夫的影響。再加上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最後嫁給了衛青。這讓衛家勢力成為了第一外戚家族。如果再加上一個如日中天的霍去病,那麼漢武帝的猜忌心、多心疑會不會再次爆棚呢?

我們都非常喜歡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為中華民族爭光的故事。但是,當英雄歸來,榮光散去,又回被打回現實,進入爾虞我詐的死循環里。如果霍去病不死,衛青也不會有好的結局,他們只不過是另一個韓信、另一個英布、另一個徐達、另一個藍玉而已!


霍去病不死的話,漢朝走向極可能國力持續衰弱,中興無望。為何這麼說,首先,武帝本身是個大有為的皇帝,智商情商極高,在漠北一戰之後,內有前幾十年的國讎家恨,外有大敗匈奴的豐功偉績,武帝這時很難停下來修養生息,況且武帝崇儒學忽視道家,所以適可而止,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而引諸的停戰,是不大可能出現的,另外,霍去病去世,李廣利這個才能二流,人品二流的二流將軍都被武帝提拔重用,勉強繼續打匈奴,若霍去病沒死那可是真的窮兵黷武了。

另一方面,事實上,武帝在位期間也是做了很多增強國力的措施,而這些措施均是由善於內政的大臣提出並且實施的比如魏其侯,而霍去病若在,霍光是不大可能被重用的,這點可以參照衛青一系被武帝使用霍去病來平衡看出,那麼有沒有其他內政大才被重用呢,沒有,即使有也會被主戰派打壓。

所以,外有征戰,內無善政,又沒有什麼事情會去激發武帝的反思回到內政上來,中興就無從談起。

其實,霍去病死,李廣利起,李廣利只是霍去病的一個弱化的延續,也正是這種稍微平和一點的過度讓霍光等有機會走上前來,至於李廣利陷害戾太子,兩敗俱傷,而霍光坐收漁利只是這種承載大勢的特別事件而已,如若霍去病在,朝局的鬥爭只會更激烈。


謝邀

《史記》關於霍去病的為人性格是這樣寫的:"少言不泄,有氣敢任。……然而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車數十輛,即還,重車遺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類此"。這是寫他驕貴,不體恤士兵。後來,他還為報私仇,在打獵時射殺了李廣之子李敢。漢武帝為他隱瞞了這件事。

《史記》寫衛青的性格為人說"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從以上對二人的性格表現上分析,霍去病早死,應該是幸事。否則很可能惹出什麼事來,牽連衛青。

漢武帝晚年昏庸,聽信奸臣之言,因巫盅事件,逼死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濫殺了名將公孫賀等數萬人。衛青,霍去病不先死,恐怕也難得善終。

歡迎點評。


感謝你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按照原史書中記載,霍去病是在23歲時候亡故的,如果霍去病不死,他將會成為武帝手中用以制衡當朝大司馬衛青權勢的重要棋子,但同時,霍去病也將會於衛青成為大漢雙壁,繼續為武皇帝進行開疆擴土,讓大漢成為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裡版圖最大的朝代。

其次,如果霍去病不死,衛青肩上的重擔將不會這麼大,衛青更不會為了衛氏的將來那麼操心,以至於積勞成疾,最終病逝,按照衛青以往的行事準則將會繼續隱居家中,等到武帝百年之後將於霍去病一起成為太子劉據的擎天保駕之臣,自然在輔政大臣里沒霍光什麼事兒了

最後,如果武帝執政晚期,江充的巫蠱之禍依然出現,在霍去病不死的情況下,衛青將會帶著霍去病一起在最後關頭保住劉據的一條性命,皇后衛子夫更加不會自盡身亡。

可是歷史無法改變,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了對霍去病,衛青,以及戾太子劉據的無盡惋惜


霍去病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戰神,17歲就大破敵軍,是漢武帝劉徹最喜愛的臣子,甚至將他視若其子。 可惜他英年早逝,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漢武帝非常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謚為景桓侯。

如果霍去病不那麼早逝,衛青會怎樣?衛少兒、衛子夫是姐妹,衛青是她們的弟弟,太子劉據是衛子夫的兒子,而霍去病是衛少兒的兒子,衛青是太子劉據和霍去病的舅舅,太子劉據則是霍去病的親表弟。

此外,霍去病得到了公孫弘的大力支持,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弘就是衛青的姐夫,霍去病的姨父,也是太子劉據的姨父。明白了吧,這沾著親呢。

另外,衛青、霍去病的政治利益相同,其核心人物就是太子劉據。霍去病一生戰功卓著,卻對政治不太感興趣,唯一在政治上的大動作就是上書請求將劉據的三個兄弟分封為王,實際目的就是穩固劉據的太子位置。可見,霍去病和衛青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扶持劉據順利登上皇位。

如果霍去病不早逝,衛青很可能會主動讓霍去病去掌軍權,而自己主內政,這符合雙方利益也符合他們家族利益。這樣一來衛霍在軍政上會形成勢力集團,且沒有大的分歧,就算有小的摩擦在親情和共同利益面前也會消解。

對漢武帝而言,若霍去病不早逝,多30年左右的時間,匈奴肯定被滅,也不會有李廣利的投降,沒有李廣利,劉徹不會那麼的偏執,霍家也不會被族滅,不會有後來巫蠱之亂,至少太子劉鋸不會死,衛子夫也就不會自縊而亡。劉鋸若上位,漢朝最少還能再興盛幾十年,可惜了,一代戰神。


首先,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的確讓很多人痛惜。「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一句話一直傳頌至今,古往今來有很多渴望建功立業的人都被其激勵!但是我認為,即使他不死,他渴望的消滅匈奴也不會實現在他的手上。因為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封侯,如果讓他剿滅匈奴,之後無非就是加封食邑(異性不得封王),但是他年紀就身居高位,又立下大功恐有功高震主之嫌。即使他未死,衛青也在軍中,那麼手中軍權也會被漢武帝削弱,因為身為天子必須以自己統治的安穩為主,不過又多了兩個閑散侯爺罷了!霍去病,衛青,漢武帝這些人都是歷史的推動者,他們做的事情即使他們不做,後來的人們也會接過歷史的責任棒,歷史依舊是會向前發展!


首先霍去病的才能和地位在那放著,但是衛青也有自己的才能,這並不影響他的地位。1,霍去病去世後,有他的弟弟擔任將軍一職。這足見霍去病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2,衛青也是很有才能的,明君出賢臣,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嫌自己能臣多,何況衛青還有一個當皇后的姐姐衛子夫,所以無論霍去病死與不死,都不會影響到衛青地位。3,如果霍去病不死,漢武帝會更加鞏固他的地位和國家的安定,霍去病出戰匈奴之後幾十年,匈奴都不敢在犯邊境,也許霍去病不死,可能會擴大漢朝的疆土,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能保證邊境更加長治久安。給漢朝的發展奠定一個安定的環境。霍去病的存在肯定能保證漢朝的長治久安 。但是漢武帝也是一個心狠的主,霍去病會不會因為戰功膨脹或者功高蓋主誰都不能確定。霍去病和衛青都是大漢王朝不可多得的將領。為漢朝的安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