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耐心的教導,齊女士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就值得各位家長學習。齊女士因爲工作繁忙所以沒能陪伴孩子度過童年,因此孩子不願意聽齊女士的話,常常表現出叛逆的行爲,齊女士也十分的痛心,隨後齊女士在一次去學校看望孩子的路上,看到了一窩杜鵑鳥,齊女士彷彿回到了自己小時候,那時她也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十分叛逆,是自己的父親改變了她,父親沒有打罵齊女士,只是給齊女士講述了一個簡短的故事,從那之後齊女士不再叛逆,那個故事徹底改變了齊女士。隨後齊女士接到了孩子,在回家路上耐心地與孩子交流,將父親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之後齊女士的孩子開始慢慢接受自己的母親,並乖乖的聽齊女士的話。

那麼齊女士給孩子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就來看一看。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中只有媽媽和四個孩子,媽媽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每天給孩子捉魚、做飯、縫衣服,媽媽給孩子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可是孩子卻一點都不聽媽媽的話,從來不幫媽媽做一點事,每天都在雪地裏玩,直到天黑纔回家,媽媽在忙了一天後還要給孩子抖靴子、烘衣服。有一天媽媽捉了一天的魚,勞累過度得了病,躺在牀上呼喚孩子們,想要孩子給自己打點水來喝,可是每個孩子都找理由不想去,媽媽哀求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彷彿沒有聽見媽媽的話,又跑去雪地玩耍了,天黑回家後看見媽媽站在屋子中間,變成了一隻杜鵑鳥飛向了遠方,孩子們白天黑夜地追趕自己的媽媽,冰雪凍裂了孩子們的腳,留下了一路的鮮血,可是無論怎麼追,媽媽都不會回來了。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得到父母關愛的同時也要想到孝敬父母,關心父母。

那麼在平日的生活中,給孩子講故事有什麼好處呢?

孩子年齡小無法接受理論性的道理,通過故事可以教授孩子親情、友情、勇敢、禮貌等情感和品質,讓孩子聆聽故事的同時學到了社會道理。講故事還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故事是由文字表達的,而孩子在聽取了故事後,可以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將文字符號轉化爲現實畫面,鍛鍊了孩子的想象力。其次講故事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語言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父母給孩子講述故事的過程,其實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孩子會無意識模仿父母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家長們不要害怕給孩子講重複的故事,要多給孩子營造語言成長的環境,通過語言環境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講故事其實最重要的是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在父母講授孩子傾聽的過程,會讓雙方都體驗到親情的溫馨和樂趣,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更爲融洽和諧。

那麼在平日的生活中,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哪些場景適合講故事呢?

1、 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在孩子出現一些壞習慣時,家長們就可以選擇給孩子講述小鱷魚亨利的故事,亨利是一隻有着和孩子一樣壞習慣的鱷魚,他每天因爲自己有着壞習慣而自豪,直到有一天亨利因爲自己的壞習慣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亨利才後悔不已,亨利不停地尋找自己的朋友,終於在仙女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在尋找朋友的路途上亨利已經改掉了壞習慣,在亨利誠懇的道歉後亨利又和朋友快樂的生活在小湖邊。

家長可以將自己的孩子代入亨利的形象,將亨利的朋友映射到孩子身邊的朋友,通過故事人物的經歷影響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適當的給孩子講述壞習慣如何改正,達到改掉孩子壞習慣的目的。

2、 培養孩子的禮貌

在教育孩子講禮貌時,可以使用五里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於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着走着,他迷路了,不知道該往哪裏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喂,老頭兒!快告訴我,寺廟在哪裏!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里)。”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想到了老伯伯的話,原來是要他講禮貌,於是他後悔不已。

家長通過講述五里的故事給孩子闡述禮貌的重要性,並教育孩子只有學會禮貌才能改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引導孩子學會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告訴孩子要獲得他人的幫助就要禮貌待人。

3、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可以給孩子講大力神的故事。有一天,大力神在山路上行走時,發現路中間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便踢了它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踢開反而膨脹起來。大力神有點生氣,便狠狠踩了一腳想把它踩破,可是那東西不但沒有踩破反而又膨脹了許多。大力神惱羞成怒,掄起一條木棒狠砸起來,那東西竟然加倍地膨脹,最後大到把路堵死了。一位智者路過,連忙對大力神說:“朋友,快別動它,忽略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的心裏老記著它,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前進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負面情緒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就會無限膨脹,直到吞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成爲一名真正的“大力神”。

那麼各位父母是怎麼教導自家的孩子的呢?平時會使用給孩子用故事的方式教育他嗎?快來分享一下自家的育兒妙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