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夠準確,袁世凱不是二十歲去的朝鮮,而是二十三歲去的朝鮮。也不是李鴻章派他去朝鮮平叛,他只不過是跟隨吳長慶去的朝鮮。

事情是這樣子的:1881年,科舉不成的袁世凱投筆從戎,投奔了他爹的好兄弟吳長慶,這年他22歲。

1882年,朝鮮內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去了朝鮮平定內亂,這年他才23歲。朝鮮自漢朝以後,特別是明清時代,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發生內亂,就向宗主國大清求救,袁世凱就是在這樣背景下來到朝鮮,並在這裡呆了12年,一直以大清朝利益為首,從而奠定了自己在回國後的政治資本。

李氏王朝是朝鮮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自明朝洪武時期建立以來已經有500年歷史,可以說是一個時間很長久的一個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學習中國,到了19世紀,在外交上也學習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我們知道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強盛,而清朝雖然也在同時期搞了洋務運動,但病入膏肓,為時已晚,積貧積弱的大清國內憂外患,對藩屬國朝鮮更是自顧不暇。而這時的日本、俄國對朝鮮覬覦已久,特別是日本,早在1876年就逼迫朝鮮打開國門,跟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朝鮮在1882年爆發了「壬午兵變」。壬午兵變背後是朝鮮攝政王(守舊派)大院君李昰應和皇后(改革派)閔妃(明成皇后,皇帝李熙老婆)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事情經過是漢城舊式軍隊士兵一年多沒領到工資,發動起義,衝進宮中把閔妃趕跑,扶持大院君親政。

清朝火速派吳長慶率領3000兵馬從仁川登陸,平息了此次叛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出征,負責出征前準備和仁川登陸,平定叛亂後扶持李熙當政,年僅23歲的袁世凱在整個平亂過程中表現十分突出。朝鮮請求清廷保留兵力保護政權,吳長慶等人的清軍包括袁世凱留在了朝鮮,幫助朝鮮訓練新軍。

袁世凱的能力在朝鮮被全面體現了出來,而且特別突出和優異,調回清國前,幾乎掌握了朝鮮的外交內政,無異於朝鮮的太上皇。


這個說法不確切!袁世凱去朝鮮不是李鴻章派的,他是跟著淮軍吳長慶的慶字營去朝鮮的。當時張謇在慶字營當幕僚主管公文。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政變時,清政府派慶字營去朝鮮鎮壓,張謇因事不能隨營前往,便給當營務幫辦的袁世凱封了個「前敵營務處」的頭銜隨營前往。這個頭銜是個毫無意義的虛銜,但對不學無術的袁世凱來說也夠了。袁在朝鮮混了共12年,參加了鎮壓壬午政變,幫朝鮮政府編練了新軍,支持朝鮮保守黨,並帶兵鎮壓了親日的開化黨,為此,贏得了勇敢,果斷,足智多謀等讚譽,由此得到李鴻章賞識。此後他為了巴結李鴻章,經常越過吳長慶直接向李彙報朝鮮情況,官位也從一個未入流的軍佐步步高升,最後成為會辦朝鮮防務,並由李鴻章保舉成為:欽命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官銜為三品道員。


早在袁世凱被李鴻章重用之前,袁世凱就已經在朝鮮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這才使得李鴻章對其委以重任。

在袁世凱兩度參加科舉而名落孫山之後,他就前往山東去投奔與自己養父袁保慶有「訂兄弟之好」的吳長慶。吳長慶是李鴻章的部下,此時是駐紮于山東,而因為有養父的這一層關係,袁世凱很受到吳長慶的重視,被其收進幕府。這期間,袁世凱本想繼續讀書,考取功名,不過這個時候,朝鮮那邊出現的事情改變了袁世凱的一生。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王妃閔妃一黨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而朝廷也決定派遣吳長慶所部前往朝鮮,而袁世凱就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到朝鮮。在朝鮮作戰的這期間,袁世凱總是帶頭向前,充分的展現了領導才能,而兵變也很快就被平定了。

在戰爭結束之後,吳長慶向朝廷呈報戰果,並且將袁世凱列為首功。評價為「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而此時袁世凱得以留在了朝鮮,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

1884年,朝鮮再一次發生了政變,而此時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派人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在得知事情之後,便直接指揮清軍擊退了日軍,維繫了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袁世凱逐漸走進了李鴻章的視線。

李鴻章早就覺察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日本對於朝鮮虎視眈眈,而一旦讓日本得到了朝鮮,這無疑就是打了大清王朝的臉面。並且,李鴻章意識到了日本對於清朝的敵意,他明白在以後中日之間必然會有一場大戰,所以他在早期就對日本充滿了警惕。

1884年發生的事情讓李鴻章看到了袁世凱的軍事才能,特別是他率領清軍與日軍作戰的勝利,讓他越發的重視這個25歲的年輕人。

在1885年,吳兆有等人因為嫉妒袁世凱的戰功而彈劾待在朝鮮的袁世凱,稱其為「妄開邊釁」、「擅挪軍款」。於是,同年,袁世凱歸國,閑賦於家。

不過,李鴻章打算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機會,他力排眾議,命袁世凱於1885年10月護送大院君回朝鮮,並且向朝廷上書封其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令其強化清朝和朝鮮的宗藩關係,防止朝鮮獨立自主的傾向和日俄等國的窺伺,這個時候,袁世凱二十六歲。


公元1882年清光緒8年朝鮮壬午兵變叛亂,清政府經直隸總督李鴻章舉薦派淮軍提督吳長慶帶領五營淮軍赴朝平叛!袁世凱在家鄉考秀才沒有中,就投奔自己嗣父袁保慶的結義兄弟吳長慶!吳長慶收留並請後來的狀元張謇給他補課,袁世凱在吳長慶軍中多有歷練!此次隨吳長慶出征朝鮮任營務處幫辦展示了機智勇敢決斷的軍事才能!吳長慶在李鴻章面前保舉袁世凱任五品同知!李鴻章是袁世凱叔祖袁甲三的同年,對於這個故交的後人他關注了考察了,尤其是在把朝鮮國王的父親綁架到保定的過程和平息朝鮮內亂的過程,讓李鴻章認識到袁家小子不含糊是可用之才!遂將袁留在朝鮮任駐朝鮮總理通商事宜!成為獨當一面的承擔者!(照片青年袁公,棒子國王父子)一個問題重複設問都能通過頭條沒審核嗎?


感謝邀請!各人認為,李中堂還是慧眼識珠的。英雄出少年,袁世凱能這麼年輕就被委以重任,是有原因的。據說袁世凱在朝鮮時抵抗倭寇十分英勇,頭腦靈活。是清兵里為數不多能打勝仗的將領。袁世凱在日後當大總統,發展中國工業和現代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方面比那些昏庸的滿清官員強多了。還是那句老話,大奸必有大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