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三個獎項被並稱為華語電影的最高成就三大獎,要知道因為這三個獎項是三個地區分別所設,所代表的含義也盡不相同。

從歷史的長度來看,金馬獎是三個獎項之中最早設立的 ,早在1962年就舉辦了第一屆,本意是旨在促進臺灣地區的電影發展,到後來因為某些zz因素才慢慢地演變為由民間舉行,儘管從八十年代開始,金馬獎已經體現出「包容性」了,但由於某些因素,並未向內地電影完全放開(當然這也和當時內地電影年產量有限有關),除了本土電影,接納的多是香港電影,但在接下來的金像獎面前,曾經的金馬獎似乎還是沒有佔有太大優勢。

相對金馬獎,金像獎是完全立足於香港本土。當時因為港片年產量密度大,比臺灣高的多(獎項的設立其實還是為了鼓勵從業人員多拍優秀電影),電影從業人員數量可觀,所評選出的獎項含金量更高。金像獎設立於1982年,那個時候正值香港電影開始百花齊放(得益於新浪潮時期崛起,香港影壇開始出現多類型片種),在加上港片席捲了亞洲大部分地區(包括臺灣地區,日韓及東南亞國家等等),但是卻沒有一個像樣的電影節和獎項。於是《電影雙週刊》雜誌與香港電視臺合作,組織了一個民間的電影節,於是金像獎便成立了。所以八十年代初期到1996年左右,金像獎可以說是華人地區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影獎,甚至一度超過了金馬獎。

金雞獎設立於1981年,但不同的是它由zf機構設立,屬於zf行為。那時內地電影剛剛嶄露頭角,而又適逢第三代導演開始發光散熱之時(譬如第三代導演裏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謝晉便憑藉《天雲山傳奇》拿下了第一屆金雞獎「最佳劇情片」)。雖然金雞獎的評選規則裏也註明瞭「歡迎港澳臺電影參加」,但卻因為評選前嚴苛的「審查機制」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你覺得金雞獎在金馬獎和金像面前,誰的影響力會容易「更大一些」呢?

而隨著香港電影滑落,如今金像獎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儘管其入選標準依然是以下三點:

1.電影導演具有香港戶籍;

2.一部電影的製造團隊中至少有8個或者8個以上是香港戶籍(以前是6個)其中包括:演員,編劇,剪輯,攝影,美術指導,武術指導等;

3.電影有香港資金注入。

這樣的評選標準乍看還是維持了一定「純度」,但實際上也是在化繭自縛,雖然香港電影「沒有死」,但畢竟每年符合「金像獎」入選資格的影片,在數量上還是比不過全由內地班底打造的電影,而且隨著內地電影工業越來越成熟,有經驗的內地電影工作者越來越多,這個數量在以後肯定還會越來越小。所以我們不難看到金像獎獎來獎去還是從前的那一撥人。如果金像獎不改革的話,前景堪憂。

沒想到幾十年後,金像獎和金馬獎的影響力發生了逆轉,今年的金像獎幾乎是「無人問津」,但「金馬獎」卻熱火朝天——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金馬獎,正在於它具有了更強的包容性:

無論什麼類型,無論成本大小,也無論新人還是資深老人,其中也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只要是華語電影,只要具有藝術性(不管電影是商業屬性和藝術屬性),符合電影的藝術標準都可報名參加。

一個電影獎項要有影響力的基礎就是要有激烈,公平合理的競爭,如果自己跟自己玩,那還有什麼意思?

【麥克瘋說電影】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目前影響力是金馬獎更大。

其實金雞百花獎是完全可以超過金馬獎的,只有做如下幾個方面改進:

1. 金雞百花從不同的評獎方式每兩年各辦一次改成統一一個評獎方式每年辦;

2. 獎項設置參考金馬和奧斯卡的設置方式;

3. 影片選擇更寬泛,地域,題材上面能更加放開。

4. 評審人員的選擇兼具專業性和市場性。

如果真的認真改革,依託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相信不出三年就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華語電影獎項。


金像獎金馬獎之前一直閉門造車,不對內地電影人開放,但自從對內地電影開放之後,很快就有大批內地電影人獲獎,而金雞獎卻鮮有港臺藝人獲得,雖說不是沒有啊,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在一些彎彎港燦內地港臺吹眼裡,金馬最好了,被他們吹的天上有地下無的。而內地的很多文藝青年很喜歡這種論調,一直跟著附和捧臭腳,因為之前港臺娛樂行業較為發達。但事實上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真的不一樣,內地的演員戲路更廣,格局也要大的多。

現在的金雞獎含金量要比另外兩個地區獎高的多,每兩年一屆,參加評選的影片不論數量質量題材都要遠遠多過另外兩個獎。金像獎現在好多內地電影直接都沒有參加評選的意願了,每年都是一些老牌香港電影人參與評選。至於金馬獎,如果不是臺灣當局規定只有獲得金馬獎的內地電影才能在臺灣上映的話,我都不知道它還會不會有人關注。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實話實說,不喜勿噴。


1、金馬獎

2、金雞獎

3、金像獎

在香港電影強盛的時期, 金像獎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獎項,之後金馬獎就成為了它的補充,可是隨著香港電影的沒落,金馬獎的影響力已經不足一談了,轉而變味了金馬獎第一,金雞獎第二。金馬獎針對的是香港本土的,有點抱殘守缺的意思,金馬獎現在很開放的態度面對電影市場,它針對的是小眾電影,而金雞獎則是看中商業與藝術並重,比較平衡。


金球獎最有影響力,做為當今足壇個人最高榮譽之一的金球獎是每個球員夢寐以求的!而絕代雙驕梅西和C羅分別5次獲得該榮譽!


獎項的評選必須絕對的尊重藝術,不能有財力影響,政治影響。說到這,就只能是臺灣金馬了。兩岸三地,齊聚臺灣,民主公平,角逐大獎。


論影響力,金馬獎無疑最大。它的成功就來自於他的開放性和多元視野。如果說2000年以前,臺灣電影成就還能與大陸一爭高下,支撐起金馬獎。從那以後,如果沒有大陸影人和作品的參與,金馬獎將黯然失色。金雞獎確實專業也權威,但是缺少金馬獎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難以成為華語電影最高獎。這次事件對金像獎的崛起倒是一個機會。


金雞,能不能取個好聽點的名字,女演員都不敢領獎了!!!領了就是金雞!不領不是金雞!怎麼搞


順序!金像,金馬,金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