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舒芳

出品|科技考拉

這一次,外界對美團財報的關心超乎想象。

3月11日下午港股收盤後,美團發佈2018年年報及四季度財報。當天晚間,百度搜索熱點第一位就是“美團Q4財報”,搜索數達903萬,超過“齊達內迴歸皇馬”、“波音737MAX8停飛”等當日熱點新聞。

從數字上看,這是一份說得過去的成績單,但我們可以給它卸卸妝。

以營收爲例,2018年和上一年相比,增速達92.3%,四季度營收也同比增長89%,兩個數字都相當體面。但體現在二級市場上,情況就不是很樂觀了。3月12日開盤後,美團股價大跌,最終以11.12%的跌幅收盤。

那麼,這份看起來並不算差的財報,爲何引發股市如此反應?我們猜測,大致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最爲核心的外賣業務,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

根據財報,美團在四季度來自餐飲外賣的營收爲110.06億元人民幣,但第三季度的這一數字爲112億元。也就是說,在美團業務版圖中佔據絕對份額的外賣業務,第一次出現了環比收入下降。

在負增長的問題上,絕對數字是最不重要的,投資者看重的是這個信號本身。

尤其是對於一家還在虧損的企業來說,這個問題是格外致命的。投資者忍受虧損的前提是,他們可以看到這家公司以投入換規模的希望,而負增長絕對不是希望的代名詞。

2.各項業務增速都在放緩。

增速的下降,不只是外賣一項。

根據財報,四季度餐飲外賣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0.6%,遠低於上個季度的84.8%,甚至低於2018年全年的65.3%;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同比增長11.9%,低於上個季度的46.8%;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同比增長82.5%,和上季度的471.3%相比,下降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包括主營業務和新業務在內,美團的逐項業務在四季度都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

美團CFO陳少暉在隨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將這一變化解釋爲“公司在四季度有意將商業化率增長放緩”,但從股價走勢來看,投資者似乎對這個解釋並不買賬。

3.餓了麼和口碑合併後所帶來的合圍之勢。

2018年10月,餓了麼和口碑合併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正式成立。在美團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與競品的關係是不少分析師關注的焦點。

外賣市場一直以來的焦灼戰況,使得大家對格局變化尤爲敏感。尤其是,渠道下沉已經被餓了麼定調爲今年最重要的戰略,而下沉市場恰好是美團的優勢所在。

換句話說,餓了麼這次是準備在對手的長處上直接幹仗了,並且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今年年初,餓了麼新招超過2000名員工,口碑淨增超過4000人城市業務團隊,而根據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餓了麼CEO王磊的口徑,接下來仍然計劃招聘超過5000名新員工。

無論如何,這對美團來說都是壓力。

4.解禁期即將到來。

另外一個必須考慮到的因素是,美團的6個月禁售期即將結束,根據招股書,近27億股B類股將於3月解禁。

出於對大股東拋售的預期,市場會提前有所反應,這也是正常現象,先於美團解禁的小米同樣經歷過一次大跌。一個合理的推測是,投資者對解禁期的預期和對財報增速下降的不滿相疊加,導致了這次市場的不利表現。

最後,提名美團這次財報中一個容易被忽視、卻值得將來進一步期待的變化——收入模型的優化。

根據財報,四季度的收入中按類型劃分,佣金收入佔比66.4%,在線營銷服務佔比15.5%,其他服務及銷售佔比18.1%。對比去年同期,這三個數字分別是81.6%、14.2%和4.2%。

儘管佣金仍然佔據了收入的絕大部分,但比例已經有明顯下降。王興在電話會議中表態稱,目前只有20%的活躍商戶在使用按點擊付費的模式,以及30%的商戶在使用訂閱付費業務,每用戶貢獻營收(ARPU)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顯然,美團的收入模型正在優化。這一趨勢如果能繼續保持,美團未來很可能順利擺脫對佣金收入模式的依賴。不過,這個目標對美團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畢竟單論在線營銷這項技能,阿里是專業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