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風!

  這是農曆己亥年伊始,我A的狀態。

  易主席給股民的見面禮晚了幾天,但還是送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大禮。

  易-會-滿,字滿倉,號上漲居士,浙江蒼南人。

  1984年-2016年,易主席從工行的基層員工開始,一路升職加薪,做到了宇宙行的一把手,如今又天降大任,受命掌印證監會。

  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甚是符合我朝羣衆的喜好,希望易主席自帶的上漲屬性能給股市帶來長紅。

  而農曆新年以來,各大板塊爭相上漲,猛猛噠的狀態讓人欲罷不能。

  那麼今年以來,個子竄的最高的是哪些呢?

  當屬觸摸屏、OLED、柔性屏這幾個板塊。

  這三個概念,其實是一回事。

  今天我們介紹一家柔性屏概念公司,聯得裝備(300545)。

  這是一家很多人都在推的公司,但大多籠統、霧裏看花,在君臨看來有很多東西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1

  聯得裝備的主要產品是平板模組組裝設備,如邦定設備及貼合設備,用於LCD面板和OLED 面板的組裝。

  首先解釋下,啥是LCD、LED和OLED。

  LCD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液晶顯示屏。

  從構造上看,LCD屏幕很像還沒捲起來的捲餅。

  由偏光片、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透明電極、薄膜晶體管、液晶等材料組成。

  這個時候的面板還不能正常顯示,需要把面板和集成電路、驅動芯片、電路板等組件進行熱壓邦定、電路連接,然後再搭配背光光源,形成顯示模組器件(LCM),才能正常使用。

  也就是說,LCD屏幕自身不會發光,它的光來自藏在後面的背光光源。

  背光光源有兩種,一種是CCFL(冷陰極熒光燈管),一種是LED(發光二極管)。

  所以大家平時所說的LED屏幕應該叫以LED作爲背光的LCD屏幕。

  OLED又是啥?

  它的中文名叫有機發光二極管。

  LED屏幕是LCD屏幕的一種,但OLED是獨立的另外一種屏幕,它沒有液晶層。

  OLED屏幕也是多層結構,不過層數要比LCD屏幕少。

  它有一個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通電即可發光,無需背光光源和濾光板,偏光板也僅需一層。

  跟LCD屏幕相比,OLED屏幕擁有更廣的視角、超高的對比度、更低的功耗、超高的反應速度、更驚豔的顯示效果。

  按照驅動方式不同,OLED分爲主動式驅動和被動式驅動,所謂的主動式驅動OLED,就是火的不能再火的AMOLED。

  通常,OLED屏幕和LCD屏幕的基板都是玻璃,都屬於硬屏,但如果用塑料等材料做OLED的基板,由於本身OLED面板已經比較薄了,這個時候它就能實現彎曲,這就是所謂的柔性屏。

  如果再給柔性屏增加觸控組件,這就是柔性觸摸屏,柔性屏的極限狀態就是摺疊屏。

  說到這,君友應該明白LCD和柔性屏的相關特徵了,也應該明白,無論是隨處可見的LCD屏,還是代表未來的柔性屏,它們都是由一層層組件組裝疊加而成,聯得裝備的產品就是用來組裝。

  需要區分的是,面板設備大致有三種,第一種用於生產面板的各個組件,第二種用於檢測,第三種用於組裝。

  第一種設備,含金量極高,市場規模也非常大,但目前國內沒有能撐門面的企業,特別是OLED蒸鍍設備,全球OLED廠家幾乎都指着日本的Canon Tokki活命。

  Tokki每年的蒸鍍機產量不過10臺,這還是在拼了老命增產的情況下,而且大半給了三星

  一臺Tokki蒸鍍機售價1.14億美元,和荷蘭ASML光刻機一起,成爲全球最貴的單一設備。

  第二種設備,國內的龍頭是精測電子(300567),聯得也通過外部收購的方式涉及。

  第三種設備,聯得就是國內的扛把子。

  做捲餅的時候,餅、雞蛋、火腿腸、脆餅、醬、裏脊、蔬菜等材料都是現成的,只需要加熱,然後疊加,就可以做成一套。

  聯得的產品也一樣,通過加熱等步驟把各個已經做好的組件邦定在一起。

  2

  可以說,聯得位於產業鏈承前啓後的關鍵位置。

  要精密地把各個組件邦定貼合在一起並非易事,用到的設備種類也很多,什麼偏光片貼附機、邦定機、背光疊片機、背光-模組組裝機、薄膜對玻璃貼合機、玻璃對玻璃貼合機、水膠貼合機、精雕機等等。

  長期以來,這些設備都被日本TEL、日本東麗、日本芝浦、臺灣旭東機械等設備大廠壟斷。

  聯得的出現,讓國產設備開始逐漸取代洋貨。

  聯得生產的某款自動OCA貼合連線機

  如今他的客戶包括蘋果、華爲、富士康(61138)、歐菲科技(002456)、信利國際(00732)、京東方(000725)、深天馬(000050)、藍思科技(300433)、超聲電子(000823)、南玻(000012)、長信科技(300088)、勝利精密(002426)、宇順電子(002289)。。。

  超豪華的客戶陣容。

  某種意義上講,聯得裝備和鋰電池設備領域的先導智能(300450)有幾分相似。

  都是各自產業鏈中的上游,屬於設備擔當,也是率先受益的羣體。

  但是看看人家先導智能,自上市以來股價就表現優異,再看看聯得裝備,上市一波流,然後就是漫漫熊市。

  到底是爲什麼?

  我們都知道,面板產業已經從日韓臺轉移到中國大陸,京東方的出貨量早已冠絕全球,大陸也馬上成爲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基地。

  數據來源:羣智諮詢

  無論是在液晶電視面板領域,還是在智能手機面板領域,中國力量都開始支配市場定價。

  數據來源:羣智諮詢

  數據來源:羣智諮詢

  既然中國面板行業都這麼牛逼了,聯得裝備也不賴,咋就沒有跟着發達呢?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面板行業並沒有想象中的好。

  一是大而不強,雖然產量上已經遙遙領先,但缺乏高端產品;

  二是發展不均,在產業鏈的上游話語權很弱,關鍵材料和關鍵設備甚至有錢都買不到;

  三是競爭激烈,任何行業,一旦我們做起來了,也就意味着產能過剩和價格戰,幾百上千億投出來的東西,最後換來的卻是極爲微薄的利潤。

  和半導體一樣,這個行業,得熬。

  3

  那今年的面板板塊,怎麼就因爲柔性屏概念突然火爆起來了呢?

  其實也不算突然,去年第四季度就開始醞釀了。

  但最重要的,還是華爲2月中宣佈要推出摺疊屏手機的消息,成爲引爆這波行情的導火索。

  回顧手機的發展史,三分之一是手機屏幕發展史,三分之一是手機芯片發展史,三分之一是手機相機發展史。

  屏幕的發展無疑是最直觀的。

  1974年,摩托羅拉推出全球首款手機,沒有屏幕,1983年,摩托羅拉推出全球首款黑白LCD屏手機。

  20年後的2003年手機進入彩屏時代。

  2005年,諾基亞N70誕生,此後的兩年N系列代表了全球手機的巔峯。

  當時N系列最具代表性的N73所用的不過是一塊2.4英寸、26萬色的TFT-LCD屏幕,分辨率240×320。

  2007年是手機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諾基亞發佈了代表舊時代的最後一部頂級旗艦N95,2.6英寸、分辨率240x320。

  LG推出了全球首款採用電容觸摸屏手機KE850 Prada,3英寸、分辨率240×440。

  蘋果發佈了第一代iPhone,3.5英寸,分辨率320×480,具有多點觸控功能。

  Google與84家公司組建聯盟共同研發改良安卓系統。

  2007年之前,手機發展相對緩慢,手機屏幕發展也不快。

  2007年iPhone的橫空出世讓人們開始在意分辨率、屏幕大小,也開始對觸屏有所期待。

  新老設計理念在這一年實現交替,智能手機時代開始真正啓航。

  2008年,HTC代工出第一部安卓手機、谷歌G1,安卓手機開始了對iPhone的模仿和追逐。

  那一年,精明到家的諾基亞推出超高人氣的電阻觸屏手機諾基亞5800,用最低的成本創造了最好的利潤。

  2010年,蘋果發佈iPhone4,第一次採用了視網膜屏幕(960x640),喬布斯也發明了ppi的概念;同年三星發佈Galaxy的開山之做Galaxy S1,搭載4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480×800。

  從此,手機進入比拼尺寸、分辨率、ppi的時代,板磚越來越多。

  2012年,蘋果推出iPhone5,4英寸,分辨率1136x640。

  2012年,HTC推出全球首款1080P級別分辨率的手機Butterfly,分辨率1920x1080,440ppi。

  2013年10月,三星推出全球首款曲面屏手機GALAXY Round。

  曲面屏成爲潮流,廠家競相追逐。

  2013年底,vivo推出全球首款2K(2560×1440)分辨率手機vivo Xplay 3S。

  2013年,屏佔比的概念成爲賣點,窄邊框手機大行其道。

  2014年,蘋果推出iPhone6和6plus,分別是4.7英寸、5.5英寸,分辨率分別是1334*750像素、1920×1080像素。

  2015年,索尼推出全球首款4K(4096×2160)peria Z5至尊版,801ppi。

  2016年10月,小米推出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屏佔比高達91.3%。

  全面屏成爲炒作熱點,廠家不再盲目追逐超大尺寸、分辨率和ppi。

  2017年,蘋果推出iPhone X,採用異型OLED屏幕,5.8英寸、分辨率2436×1125,458ppi。

  劉海屏風靡全球。

  同年,vivo推出全球首款屏下指紋手機vivo X20 Plus。

  2018年,蘋果推出iPhone XS Max,6.5英寸異型OLED屏幕,分辨率2688×1242,458 ppi。

  同時水滴屏開始流行,挖孔屏也隨之誕生。

  2019年2月21日,三星推出S10系列手機,採用最新的Dynamic AMOLED 屏幕,同時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款摺疊手機Galaxy Fold。

  從1983年手機有屏幕至今,

  屏幕尺寸從不足一寸,到普遍6寸左右;

  屏幕分辨率從不足100×100到普遍2K級別;

  屏幕色彩從單色到32位色(1677萬);

  屏幕功能從無觸屏到有多點觸控;

  屏幕類型從LCD到Dynamic AMOLED。

  4

  人是視覺動物,手機屏幕的不斷進步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手機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子設備。

  很長的時間,手機廠家都在圍繞屏幕做文章,往往很見效,但是這兩年不太管用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有加速下滑的趨勢。

  數據來源:IDC,君臨研究院整理

  2月14日,中國信通院報告顯示,2019年1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404.8萬部,同比下降12.8%,環比下降4.6%。

  一向高傲的蘋果公司也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

  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降低拖累了智能手機面板的出貨量,真的是同甘共苦。

  數據來源:CINNO Research,君臨研究院整理

  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二:

  一是手機市場已經相對飽和,手機已經相對飽和,二是手機同質化嚴重,無論是橫向和對手比較,還是縱向和自己比較,手機都越來越沒有新意。

  中國人不再人傻錢多,手機行業急需新的引爆點。

  5G當然是一個,但是更能帶來視覺衝擊的,當然還是屏幕的革命。

  摺疊手機的概念其實已經出現好幾年了,終於在2019年有望真正實現,這是一針強心劑。

  與此同時,國內OLED行業的基本面也在好轉。

  目前國內廠家在運行的以及在建的6代AMOLED生產線就超過10條,總投資接近3900億。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君臨研究院整理

  這些生產線如果能在未來2年左右的時間全部順利達產,總產能將達到40萬片/月。

  這還不包括早期的生產線的產能。

  另外先進世代的生產線可以通過較老世代的生產線改造而來,甚至可以從LCD生產線改造而來,這也將進一步降低OLED屏幕的成本。

  2018年第一季度,維信諾(002387)已經成爲世界第三大OLED面板供應商,僅次於三星和LGD;

  而在近期,京東方確定成爲三星和LGD之後第三家爲蘋果提供OLED面板的供應商,爲2020年發佈的摺疊屏iPhone提供柔性OLED面板。

  雖然蒸鍍機依舊奇缺,但是除了韓國,我們在數量上並不落後於其他國家。

  在OLED領域,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梯隊。

  諮詢機構給出的OLED市場預期也非常樂觀。

  在這一波柔性屏概念火起來之前,諮詢機構DSCC就認爲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智能手機OLED屏的佔比將超過LCD屏,柔性屏也將迎來大發展。

  數據來源:DSCC,君臨研究院整理

  IHS近期更是預測,2019年全球可摺疊OLED出貨量將達到140萬片,2025年增長至5050萬片,年複合增長率81.77%,柔性OLED的需求會更大。

  5

  這些,聯得裝備都看在眼裏,樂在心裏。

  作爲一家生產配套設備的小公司,他的生存嚴重依賴行業景氣度,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花了很大篇幅來講行業。

  設備一般佔生產線總投資的80%,前道設備是大頭,然後是檢測設備、模組設備、激光設備。(不同的劃分方式各部分佔比會有所不同)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

  聯得屬於後道模組設備行業,後道模組一般佔設備投資的10%,單單看國內6代OLED生產線的情況,這幾年後道模組就有大約300億的市場規模。

  如果再算上其他生產線,保守估計後道模組設備的市場在未來3-5年會達到600億。

  前文提到過,後道模組設備種類有很多,聯得裝備作爲國內行業中的老司機,早已實現全覆蓋,可以提供全套設備,這是國內同行不具備的。

  而在所有的後道模組設備中,最關鍵的是邦定設備,這恰恰又是聯得裝備的拿手菜。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

  2016年,聯得還在國內率先開發出應用於AMOLED的邦定機。

  檢測設備在後道設備中也屬於佔比很高的設備。

  2017年10月,聯得開始着手收購檢測設備企業華洋精機,目前聯得已經擁有華洋精機40%的股份,一旦交易完成將獲得51%的股份。

  可以說在後道模組設備領域,聯得就是小霸王級別的存在。

  在看看營收。

  數據來源:Choice

  很多公司上市的那一年就是他業績最好的一年,但聯得表現不錯,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

  這與其股價表現形成反差,當然股價連續下跌除了行業原因,其自身也有降估值的需要。

  現金流比較難看。

  數據來源:Choice

  當然這也說的過去,畢竟是擴張期、加上客戶都是話語權很強的巨頭。

  但是再深入看聯得的經營情況就會發現,它也存在很多問題。

  在A股,和聯得裝備有一定可比性的企業有智雲股份(300097,2015年11月收購鑫三力)、正業科技(300410,2016年3月收購集銀科技)、精測電子(國內檢測設備龍頭)。

  此外風華高科(000636)還參股了太原風華,但是沒辦法並表。

  我們對比一下這4家公司的相關數據。

  (模組相關設備不是這三家公司的全部業務,但是佔比都在50%以上)

  毛利率聯得墊底。

  數據來源:Choice

  淨利率聯得墊底。

  數據來源:Choice

  加權淨資產收益率聯得中等。

  數據來源:Choice

  存貨週轉率聯得處在低位。

  數據來源:Choice

  很關鍵的研發投入,聯得也不算突出。

  研發人員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君臨研究院整理

  研發投入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君臨研究院整理

  不過,聯得裝備的研發投入增速在2017年出現爆炸式增長。

  業績預告顯示,聯得裝備2018年的淨利潤增長有望達到49.50%-59.23%。

  結合上面的分析,總的來說,聯得裝備增長不錯,但是盈利能力和經營狀況有待提升。

  模組設備雖然在總的設備投入中佔比不算特別大,但是絕對值也不小,而且相比於其他設備,模組設備更新換代要更快,這也算個紅利。

  接下來,就要看他能不能把握住柔性屏的機會了。

  6

  自1979年,在柯達工作的香港科學家鄧青雲發明OLED以來,這個東西已經誕生幾十年了,曾經不少國家都在研究,但太燒錢。

  後來,只有韓國在搞,或者說在賭,他們做的也很吃力,就在2018年上半年三星還縮減了產量。

  因此有人說,如今我們花大錢去做OLED,是上了韓國的當。

  這種觀點和有人認爲中國搞燃料電池,是上了日本的當是一樣的。

  按照這種觀點,現在很多國家都不搞航母了,中國造航母是不是上了美國的當?

  中國怎麼就那麼容易上當?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或許會有別的看法。

  面板行業具有週期性,回顧過去可以發現,最好的入場時機就是行業低谷的時期。

  這和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建晶圓廠的邏輯完全一致。

  1993年,第一次衰退期,日本大舉進入;

  1996年,第二次衰退期,韓國進入;

  1998年,第三次衰退期,臺灣進入;

  2001年,第四次衰退期,更多臺灣企業進入;

  2003年,第五次衰退期,中國進入。

  從入場節奏把握上,我們表現不錯,但是從時間上,我們很滯後,畢竟日韓臺等地區已經發展多年。

  所以在LCD領域,我們一直努力地追,等終於追上了,這個行業又開始走下坡路,而且可能是永久性的。

  現在國內OLED的崛起剛好就在整個面板行業的又一個低谷,你還認爲這是上當了嗎?

  如果說此前中國做OLED多少有點瞻前顧後,摺疊手機概念的到來讓這一切發生微妙改變。

  其實在君臨看來,摺疊手機能否在今年真正爆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行業找到了非常確定的方向。

  讀到這裏,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爲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