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鬥和珅的都不算是小人物,而王傑、阿貴也不是就沒有鬥過和珅,只是他們在出生、年齡、官職、權力上基本上和和珅都不是一個量級的,或者時間上給的機會不一樣。

和珅出生於1750年7月1日,1776年,任戶部侍郎,此後官就是越做越大。和和珅年齡差不多的是福康安,而王傑,劉墉比和珅大十幾二十歲,阿桂,紀曉嵐更是屬於大他幾輪的老爺爺。老爺爺考慮的是回家抱孫子了,是犯不上跟小屁孩天天在一起掰手腕的。

阿桂出生於1717年9月7日,也就是說他比和珅大33歲,他一直在邊疆作戰,1776年封一等公調回朝中,那個時候,和珅還只是一個部長級別,阿桂無論軍功,權力,名譽都已經位極人臣,無以復加了,作為股肱元勛,名滿天下,也犯不著去招惹和珅,顯得小氣。

倒是和珅一直想學習和超越阿桂,然而阿桂老爺爺退休之前,小和同學都是在努力追趕狀態的。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族、回族起義,朝廷命阿桂和時任戶部尚書的和珅前往督師,阿桂是老將了,是乾隆的消防隊員,全國哪裡有兵變他就去哪裡,而和珅算是表現優秀的後生纔有這種馳騁疆場的立功機會。這次和珅先去,然而完全號令不動,阿桂去了以後,眾將用命。這是啪啪啪打和珅的臉啊。在軍中,沒有點威望是很沒面子的,阿桂當時的威望在全國上下那是響噹噹的。

後來阿桂晚年調回京以後,和珅已經乘他不在這些年大肆攬權,還一再拉攏他,然而阿桂的態度就是力保晚節——爺根本不想鳥你,根本不屑和你一起玩耍。

福康安生於1754年,比和珅小4歲,但是人家是清高宗孝賢皇后的侄子,大學士傅恆的兒子,說白了人家是貴族,皇室宗親,而且又有戰功。

福康安這樣的出生對和珅根本是打不上眼的,雖然你和珅也是滿人後代,但是你爹掛了,人走茶涼。我爹正是如日中天天天跟皇帝皇后喝茶,我和你和珅玩耍是給你面子。

倒是和珅家的不懂事曾經折騰過福康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珅弟弟和琳彈劾兩廣任上的福康安貪腐,乾隆嚴旨福康安自劾,罰其三年養廉銀,加罰公俸十年,革職留任。請注意,和珅的弟弟作為漕運總督,忠於自己的職務,確實抓到了福康安在漕運上貪污的實錘,漕糧是給皇帝的,給皇帝的東西你都敢貪,然而乾隆怎麼處理福康安的呢?讓他自我檢查。這就是身份地位的不同,自家兄弟黑了點錢,再怎麼也是血脈至親,提醒你自己收斂點就行了,而和珅再怎麼努力,也是包衣奴才,最後也是要一刀咔嚓的。

同時又無奈福康安很能打,平定邊疆一直需要這個人,軍權交給他皇帝又信任,所以馬上又減免了懲罰。後來福康安的一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外作戰,和和珅沒多少機會摩擦出愛恨情仇的火花。就算有,也只有和珅巴結福康安的份。

福康安由於長途跋涉和緊張作戰,積勞成疾,死得很早,他可沒有那個閑心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和和珅兩個撕。

紀曉嵐同學出生於1724年,也是比和珅大幾輪的。作為一個都要退休了的,每天舞文弄墨的文化教育部長,和和珅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更重要的是,紀曉嵐這個人是相當圓滑世故的。討好巴結的事情多,拉仇恨的行為少。

王傑生於1725年,比和珅大二十多歲。

王傑是學霸,清流,為人正直清廉,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在乾隆朝的時候,有任何事情就是公開懟和珅的,從來不給面子。到了嘉慶朝,1786年,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兩代帝王都是很喜歡王傑的,王傑也是不怕和珅的。沒事還要噁心挖苦一下和珅,參一下和珅,和珅只有受著。

其實做官做到這種程度上,已經沒有必要互相黑了,都是皇帝喜歡的大臣,有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就過去了,針尖對麥芒對哪個都沒有好處。

真正冒出來彈劾和珅的,是劉墉,劉墉比和珅大三十多,但是在整個乾隆朝劉墉官都不如和珅大,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地方上任職,但是人家爹是劉統勛,所以劉墉也算是個出生豪門的官二代,當然劉墉在和珅嘚瑟的乾隆朝是很識趣的,只有在嘉慶朝纔敢站出來,在嘉慶支持下鬥和珅。

然後和珅倒臺前後取代他權力的是大學士朱珪、大學士董浩,這些人也絕對都不是小人物。

其實,不是和大人說哪個,牛人也好,不牛也好,在和大人眼裡都是垃圾,因為有一個絕對的真理——

一兩個大臣的奏摺和吐槽是根本搞不定和珅的,真正要搞掉和珅的最大的後臺是皇帝嘉慶,皇帝不發話,大家都是瞎折騰,皇帝發話了,大家只不過是趨炎附勢一人上來踩一腳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