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其實是北宋滅國的根苗,他並不是什麼好皇帝,黨爭從他開始進入了進入極端化的發展,新舊黨之間你說對,我就說你錯。雖然王安石的變法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卻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引起了強烈的抵觸,引起了新舊黨爭。宋神宗的搖擺不定註定了變法不能有持續性的效果出現。哲宗繼位改元元祐,哲宗年幼高太后臨朝垂簾聽政,用司馬光為相新法盡廢。 支持變法者稱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為「元祐黨人」,黨爭日益激烈。

宋神宗

元祐八年(1093),神宗母高太后死,宋哲宗趙煦親政後重新啟用變法派。

年幼的宋哲宗早就厭惡了以司馬光為首的元祐黨人的囂張氣焰,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於次年改年號叫「紹聖」。紹聖紹述的目的在於打壓元祐黨人。之後就是徽宗任用蔡京等奸相直接把宋朝帶溝里去了。

想要改變宋朝的命運應該把宋仁宗換成秦孝公,把宋神宗換成秦惠文王。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商鞅但是沒廢了新法。政策的持續性保證了變法的有效性。所以秦國的改革才是成功的。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所以即使哲宗是宋神宗這樣的君王,也無補於事。


不會,宋神宗雖說在王安石變法上表現有點退縮,懦弱些,但對國家的治理方面遠遠不是宋徽宗所能比較的,為什麼,宋徽宗這人正如宰相章惇所言的那樣輕兆,意思說不穩重,不靠譜,沒責任心,生活奢侈無度而且興趣完全在書法,繪畫這些藝術方面,這樣的皇帝如果面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你能指望他堅守陣地,力挽狂瀾?肯定選擇「走為上計」趕緊逃跑,跟宋高宗沒什麼區別,而宋神宗在這方面比他強的實在太多了,對內能清醒的認識到危機,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面臨的問題,並積極尋求改變,所以在他任內積極推行改革變法,不過由於變法措施不當,反對派強烈反對最終沒能善始善終,但對於宋朝還是取得一些成就,特別是軍事實力增強,軍隊戰鬥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政府財政收入大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前積貧積弱的局面。

所以我想如果宋哲宗後面的皇帝像宋神宗一樣的話,會繼續延續宋神宗,宋哲宗時期的積極有為政策,堅持改革,宋朝會進一步走向強大,也就不會有後人眼中那樣「弱宋」的形象。


不上160年說不定會長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