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數字中國聯合會主辦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峯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億歐作爲支持媒體受邀參加。

  上午10點30分左右,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以下簡稱“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了主題演講“數據與資本的遠與近”。以下爲李小加演講要點整理,後附演講全文。

  1、目前資本在5g時代沒有找到新動力,數據和AI還不能完全吸引到足夠的資本。

  2、孤島數據只能在孤島上引用,數據越多樣共享越有價值。

  3、5G時代,技術可以解決數據保護和使用問題。在數據加密下確定數據使用權,通過技術進行加密,確權後製定標準,形成資本定價,整合信用體系。相信在未來,通過技術重塑資本市場,中國一定可以實現重大超越。

  “1G”時代的資本“尋親”

  在5G時代,如何尋找資本?

  李小加一開場便亮出了自己的演講要點,他通過資本運作的基本框架,將過去的1G時代和5G時代的方式進行了對比。

  他表示,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爲數字化的經濟。數據很值錢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了。在5G時代,海量數據成爲了現在的原材料,雲計算提供算力,傳輸即過去的運輸。如今雲計算的算力提供新的能源,再通過AI將算力轉換成新的產品,從而獲得收益。

  “但是目前資本在5G的時代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對象,今天的數據和AI也還沒有吸引到完全的資本。”李小加表示。

  李小加認爲,最大的問題是數據本身。大衆認爲數據和資本很近,是因爲鏈條很清晰,特別是在大健康領域。但是,實際上如今的數據和資本還很遠。

  一方面,儘管是海量數據,但仍舊存在數據孤島的問題,絕大部分的數據都處在閒置狀態。絕大數公司都有數據,但仍舊是小範圍的,處在灰色地帶的。

  另一方面,對比傳統經濟,底下的鏈條都是由利益分配準則、上市準則等各大準則約定好的。如今數據與資本還很遠,是因爲底下很多工作還沒開始,包括確權,標準,定價,存正和信用體系。然而只有收益和最終的產品打通的情況下,利益分配到各個層級,才能拉近數據和資本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