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不必强求,还是应该做好自己计划的事,稳扎稳打。美国是在火箭的运载能力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尝试才让私企发展低成本航天,他的一次性国字型大小火箭始终也没有放弃发展。而我们还处于攒运力的阶段,空间站、嫦娥5、火星车全部都在等长征五号,现在连环保燃料都顾不上,降成本更是以后的事。

火箭回收也不是什么新玩意,1993年麦道的三角快帆,2003年日本的rvt9都是回收火箭,最后也没弄出什么名堂。马斯克不单单是回收这一项技术,很少被提及的还有后面猎鹰火箭逆天的干质比和运载系数、世界最高的推重比和室压,以及动力冗余,深度节流,共用芯级等等等黑科技和先进理念支撑的,如果我国能掌握这些技术即使不回收,一次性火箭的水平也能上几个台阶。往大了说是美国航天几十年来雄厚科技实力为后盾,不是那么容易追上的。国企跟私企的效率也不好比,spacex那6000员工,你这边三十五万(中航科技,中航工业官方网站公开数据)

马斯克通用芯级、动力冗余、系统备份、多发并联的理念已经受到了重视,能不能成还有待观察。


中国航天的重点现级段应该是增大推力和成功率!回收的目的是什么,不就降低发射成本吗,中国火箭的发射成本本来就大大低于美帝,不能被带偏了,应坚持按自己的路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