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培仁 | 文章來源:《道教經典百問》

道教創教時經典不多,主要有《道德經》、《太平經》等。據史書記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教徒稱其爲張道陵、張天師)於東漢順帝時(126-144)入蜀,造作道書。但造作哪些道書,從來就是一個謎。

根據葛洪的《神仙傳》記載,張陵所說蜀(今四川)人純厚,容易教化,而且多名山,便與弟子入蜀,住在鶴鳴山(今大邑縣境內),“著作道書二十四篇”。《隸續》卷三收載有東漢熹平二年(173)三月一日《米巫祭酒張普題字碑》,其中說祭酒(正一道教職)張普與其徒衆王盛、黃長、楊奉等盟誓,“受微經十二卷”。

這些記載都說明,張陵這一派創教之初確實製作了經典。但後世不少題爲張陵撰的道書並非他本人所作,而是後人的依託。相傳張陵造有《黃書》,但今本《黃書》(正一道所修習的《黃書》,在《正統道藏》中誤題“洞真”)已是東晉以後文。

今存而可信爲張陵所作的是《正一法文天官章本》。但這並非原書名稱。《魏書.釋老志》說:“及張陵受到與鵠鳴,因傳天官章本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這部所謂“天官章本”就是《千二百官儀》,保存在《正一法文經章官品》之中。此書正是正一道上章之儀書,千二百官是章本所要請的天官。

按照道教的觀點,一切災病都由於鬼魅作祟,因此需請天官救治。上章意在奏請天官。陸修靜《道門科略》說,六天故氣橫行,老君故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禁戒科律,“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陶弘景《登真隱訣》說:“今所應上章,並無正定好本,多是凡校,祭酒虛加損益,永不可承用,惟當依《千二百官儀》。”

直到南宋,道士還據此書校勘所刊章本。正一道又有所謂“三百大章”,《赤松子章歷》說天師三百大章,“爾後年代綿遠,寶章缺失。今之所存,十得一二。”可見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張陵所作的道書已有不少遺失了。今本《正一法文經章官品》也有重出、後人竄入的文字,但大體保存了東漢原文面貌,且可以據此解決某些歷史懸案。

過去有一種看法,認爲張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人也像張角黃巾軍一樣反對漢王朝,但此書“逐盜賊”條卻有這樣的話:“日月大兵十萬人,絳衣,主陰陽,爲漢國闢捕千賊萬盜,主收之。”說明張陵並無反抗朝廷之意,無怪乎後世道教徒稱張陵字輔漢了。

除這些道書之外,東漢煉丹家魏伯陽撰有《周易參同契》,張陵之孫張魯著《老子想爾注》,另有佚名著《老子河上公章句》,《靈寶五符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也出自東漢道士所傳。

(節選自丁培仁《道教典籍百問》,今日中國出版社,1996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