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衆號:SME科技故事

“哥哥連後腦勺都比別人優越!”

現在狂熱的粉絲,對愛豆的彩虹屁(讚美)是花樣百出,連個後腦勺都能吹上天了嗎?

確實,人與人顏值,有時就差在一個後腦勺上

劉詩詩與劉亦菲兩位天仙,就常被拿來比較。

擁有天鵝頸的劉詩詩,硬是沒能擁有劉亦菲般圓溜溜的後腦勺,略輸一籌。

同樣造型下的劉詩詩和劉亦菲

不過,後腦勺或圓或扁,有時還真不看基因。

這背後,還可能是長輩們的“一片苦心”。

“睡扁頭”,這一傳統習俗,與纏足文化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用石頭、書籍等硬物做枕頭,再把腦袋一固定,孩子腦殼就會逐漸被睡成一個大扁頭。

相傳,一個完美的扁頭兩側太陽穴會突出,眉間印堂飽滿,是福相、官相。

現代睡扁頭工具

但這背後,同樣也有無數名“扁頭星人”的心酸與無奈。

這一習俗使得不少新生兒,一出生就必須得接受“扁頭”這一設定。那本硬字典,永遠是他們的噩夢。

等這些孩子長大後,審美慢慢在線了,纔回過頭來與父母對簿公堂。

在知乎上,就有這麼一個問題:“把女兒的後腦勺睡扁了,若她長大後和我翻臉,我該怎麼解釋?”

扁頭與圓頭

那麼這一傳統是怎麼來的,頭真的能被睡扁嗎?

人類,估計是哺乳動物中最難生產的一支隊伍了。

與其他體型相似的動物胎兒相比,人類胎兒的頭是大得出類拔出。

所以,這大腦殼給孕婦分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直立行走的人類,其特殊的骨盤結構也讓分娩難上加難。

爲了化解這個矛盾,減輕母親的負擔,人類在頭骨的設計上也花了一番功夫。

嬰兒頭骨示意圖

人類胎兒的頭骨,在出生前後其實並不完全癒合定型,各個骨片都是相互遊離的。

其中最明顯的縫隙也稱爲囟(xìn)門(分前囟和後囟),柔軟的結締組織可爲大腦提供充裕的空間。

這種演化,當然是有利的。

當胎兒頭部受到擠壓時可適當變形,降低孕婦分娩的難度。

一般來說,這種未完全癒合定型的情況,可以維持到2週歲。

但正是因骨片之間縫隙的存在,嬰兒的頭骨形狀也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改變。

而嬰兒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睡姿對嬰兒顱面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

所以說,扁頭是真的可以睡出來。

當嬰兒長時期保持同一個睡姿,寶寶今後的頭型就有可能被改變。

而深諳此道的老一輩,早就如法炮製了。

初生嬰兒的頭顱就像那塊泥,而某些中國家長則是手藝精湛的捏泥人。

可惜的是,這些捏泥人的審美竟是如此的單一:頭就是要扁的纔好看,無法做到百花齊放。

不過,對於頭型的偏好,偌大個中國也有地域性差異。

睡扁頭這一說法,大多在北方民間流傳,主要聚集在東北和華北地區,在南方則不太常見。

直接影響現代北方人對頭骨形狀審美偏好的,是曾經掌握話語權的滿族人

出版於民國的《中華全國風俗志》中就記載着:滿族“嬰兒初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

那時的睡扁頭非常講究,可不是一本“硬字典”就搞定的事,甚至還出現了特定的臥具

滿族姑娘出嫁時,孃家還需陪嫁一個“搖車”,作爲女兒將來育兒的工具。

這種搖車一般掛在房樑上,搖車中還會放置一個睡板。

睡覺時,滿族嬰兒的手手腳腳都會被拴在睡板上。

除了能防止摔落以外,還能保證嬰兒保持仰臥的睡姿。

再加上一個充滿穀物的硬枕頭,滿族媽媽就可以獲得一個完美的扁頭寶寶了。

當時,連乾隆皇帝都開了金口,在《滿洲源流考》中寫道:“國朝舊俗,兒生數日,置臥具,令兒仰寢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刑似扁,斯乃習而自然。”

而再往上追溯,早在6300年至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國境內似乎就已經出現睡扁頭的習俗了。

考古學家在大汶口人遺址中,就發現了變形的頭骨,扁頭率就達到百分之百。

不過,並未發現大汶口文化居民與滿族之間的睡扁頭習俗的關聯,畢竟這中間還有較長時間的斷層。

而現在普遍認爲,滿族睡扁頭的起源與其狩獵生活有關。

將孩子置於地面不安全,遂將孩子吊在樹上,之後便成了搖車的習俗。

而搖車造就的扁頭,則進一步成了一種審美偏好。

大汶口遺址中出現的扁頭

扁頭這一特徵,在歷史上確實扁頭星人帶來過好處。

張作霖率領東北軍進入北京後,東北官兵乘車、看戲等都是免票的。

在查票時,只需亮出扁平的後腦勺就一律放行。

若有驗票人員不懂看人臉色做事,阻攔了這些扁頭官兵,他們就還會收到一句髒話問候。

所以,“媽了巴子是路條,後腦勺扁就免票”,正是當時流傳的一句戲言。

當然,時代在變化,扁頭帶來的也不總是好事。

辛亥革命之後,各地都發生了排滿和屠滿事件。

而辨別滿漢的一個重要依據,當然也是扁平的頭骨。

《中華全國風俗志》上記載:“故辛亥之役,摸腦骨以別滿、漢,以滿人平直而漢人硬起也”。

這光景,確實有些像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

但不同的是,辨別滿人還用不上什麼工具,只需要摸摸後腦勺,外加講兩句話以辨別口音。

雖說滿漢有扁圓頭之分,但在清朝中後期關禁開放後,大量漢族人就到東北定居了。

久而久之,這種睡扁頭的習俗便在民間擴散了開來,尤其是在北方地區。

直至今日,老一輩的審美依然被帶偏得厲害。

當年輕一輩頂着像被平底鍋拍過的後腦勺質問時,家中老人也答不出個所以然,只以“好看”、“有福氣”作託詞。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審美上的問題,睡扁頭對孩子健康有影響嗎?

在醫學上,人們通常把顱骨畸形統稱爲“扁頭綜合症”(flat head syndrome)。

不過,扁頭綜合徵裏可不止有扁頭一種,還有斜頭(偏頭)、尖頭(舟狀頭)以及扁平頭複合偏頭症(又扁又斜)等。

四種不同類型的扁頭綜合症

中國優生協會2002年的一項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嬰幼兒頭顱存在不同程度斜、扁、尖變形概率高達87.2%。

而根據形成原因,扁頭綜合症則可分爲兩種類型。

一類是體位性扁頭綜合徵,主要由睡姿、吸引器、產道擠壓等非病理性原因引起。

而另外一種則是病理性扁頭綜合徵,由顱骨發育不全、先天性頭骨畸形造成。

其中病理性扁頭,確實會導致神經發育出現問題,可影響智力和運動能力等。

顱骨早閉導致的不同類型的頭部畸形

但對於後天造成的體位性扁頭綜合徵,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在嬰兒時期,家長不小心把孩子腦袋睡變形是常見的現象。

而多數情況下,這種輕度的扁頭綜合徵,會隨時間推移而自動改善。

所以說,除了醜點以外,被睡扁的腦殼並不會威脅到孩子的智商和健康。

在祕魯出土的約2500年前的頭骨,因爲過於太畸形而一度被認爲是出土了外星人的頭骨

事實上,顱骨修飾的傳統也並非中國獨有,幾乎全世界都廣泛地存在。

13000-9000年前的澳大利亞、公元前7000-100年的祕魯、公元前2800-2200年的烏克蘭,公元400年的法國、甚至是17世紀的英格蘭都發現了被刻意修飾過的顱骨。

其中,將顱骨修飾的技藝發揮到最極致的莫過於非洲的芒貝圖人(Mangbetu)。

他們不以扁頭爲美,而是鍾情於更加極端的“錐形長頭”。

但這麼多年來,仍未發現這種奇異的顱骨造型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智商。

芒貝圖婦女在給小兒“綁”頭

不過,除了關注嬰兒的顱骨發育以外,我們更該警惕的是“嬰兒猝死綜合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所謂嬰兒猝死綜合徵,是指1歲以內嬰兒在誘因不明的情況下突然死亡。

因爲幾乎都發生在夜間,這也被稱爲“搖籃猝死”,與睡眠的姿勢有關。

歐美國家的家庭,曾經爲了好看的頭型,而普遍選擇讓嬰兒趴着睡覺。

確實,頭確實是不扁了,但也大大增加了嬰兒的猝死率。

有研究表明,嬰兒趴着睡發生猝死的風險可達仰睡的2.3倍至13.1倍。

意識到這個問題,美國才終於在1994年發起了一項全民“仰睡運動”(Back to Sleep)。

這項運動的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十年間新生兒猝死綜合徵發生率就降低了53%。

只是,這些開始習慣仰睡的國家,嬰兒們的扁頭綜合徵也難免隨之攀升。

所以從這方面看來,爲了頭圓而就選擇讓孩子趴着睡,也是要不得的

當然,頭圓和健康也並非不可兼得的事情。

比較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讓嬰兒睡眠是保持仰睡的姿勢。

但孩子清醒時,則多讓孩子匍匐着玩耍( Tummy to Play),不要讓嬰兒一味地躺着。

其實只要不是“睡扁頭”這種審美導向,不往頭下墊硬物,大多數人的頭型都不會扁得太過分。

而且美國兒科學會(AAP)就已明確指出,1歲以內的嬰兒應儘量避免使用枕頭,只有當頸曲構成後才需用枕頭。

另外,國內有研究已表明,嬰兒採用仰臥姿勢睡臥於保育牀墊上,可有效預防嬰兒扁頭綜合徵。

保育牀墊頭枕部位有圓弧形凹坑,可分散頭部壓力,降低局部壓力

若發現孩子有扁頭的跡象,也不用過於心急。

趁着嬰兒頭骨的可塑性還強,可注意矯正睡姿,經常變換頭顱受力的位置。

但如果你已經是個擁有完美扁頭的成年人,那應該也只能認命了。

當然,你也可以掙扎一下,請自行搜索“適合扁頭的髮型”

*參考資料

黃明樂. 東北滿族的睡扁頭習俗起源及其利弊初探[J]. 科技視界.2013

李徳山,薛成城.略論我國東北一種特殊的審美習俗——扁頭[J].通話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宋兆麟:滿族睡扁頭習俗探討[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

趙永生,曾 雯,魏成敏,張馨月,呂 凱.大汶口文化居民枕部變形研究[J].東南文化.2017

LIVIUS DRUSUS.10 Intentionally Deformed Skulls From Around the World.mentalfloss.2016.11.01

SIDS and Other Sleep-Related Infant Deaths: Expansion of Recommendations for a Safe Infant Sleeping Environment

ANDREA HSU.Rethinking SIDS: Many Deaths No Longer A Mystery.NPR.2011.07.15

馬良,李青,孟令丹,邴衛衛,李玲,董榮芝.睡姿指導對早產兒扁頭綜合徵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

陳維強.嬰兒睡眠姿勢與扁頭綜合徵的研究與預防[J].現代醫藥衛生.2015.02.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