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叔寶不做皇帝,不知道會不會有《玉樹後庭花》的傳世?如果沒有《玉樹後庭花》,不知會不會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名句?

但是陳叔寶是皇帝,不是可以整日花天酒地、詩詞唱和的世家子弟。

皇帝偶爾過一把世家子弟的生活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本末倒置,鎮日浸淫於酒色之間,皇帝一職反而成了腐化奢靡的工具,那麼就算人間想留,上天也不能容忍了吧!

「天作孽猶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就算不是韓擒虎,換了其他大將,都是很容易攻破陳國的。

因為此時的陳國,內里早已是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堡壘最容日從內部攻破,何況這內部還是自己主動崩塌的。

韓擒虎的五百士卒,不過就是陳國滅亡的一根引線。

在韓擒虎帶領五百士卒夜襲採石,一步步直到進入陳宮擒獲陳後主的過程中,不僅江南的百姓歡天喜地,就連陳國的將領也陸續投降。

內因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

如果陳叔寶是勵精圖治的一位君王,憑藉江南天塹,別說是韓擒虎的五百士卒,即或再多上十數倍,恐怕也是亡不了國的。

可惜不是。


隋朝滅陳功臣韓擒豹,據說在他十三歲那年擒住了一頭猛虎,所以他父親為他改名叫韓擒虎。隋文帝統一北方之後,蠢蠢欲動,想藉機會一統一天下,於是便採用了丞相高穎之計,制定了消耗北陳的大戰略,以「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虛張聲勢之法,麻痹陳國將士,消耗陳國軍士的戰鬥意志。公元588年,隋文帝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命皇子楊廣(即後面的隋煬帝),丞相高穎(實際的指揮者),以及大將楊素、韓擒虎、賀若弼等人伐陳。因隋朝長期試用的「麻痹戰術」湊效,賀若弼以及韓擒虎偷渡長江,而陳人並沒有覺察,都喝多了在睡覺覺。於是韓擒虎親率五百精銳兵夜渡長江,襲占採石,半日內就攻克了姑孰,緊接著進軍新林。隨後入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陳後主陳叔寶。因為京口、採石皆戰略要地,在隋朝進兵之時,陳將樊毅建議各分5000人去防守京口和採石這兩個地方,蕭梁後裔蕭摩訶也占成分兵,但是施文慶作為反擊隋朝的大將怕分他的兵力,不同意。所以,賀若弼和韓擒虎輕鬆佔據了這兩個重要的地方。「鋒刃之下,未可交當,吾自有計」的陳後主,被人從枯井裡拉了上來,成了亡國之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