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質疑MIS網路自動化收入系統是不是詐騙的

 

深入瞭解後,MIS網路賺錢真的可行

 

我努力了快3個月,成績真的也越來越好

 

不出門收入真的也比很多上班人還好,看到這新聞真的感觸很多啊~

 

臺灣有不少年輕人收入不到22K,有沒有想過這樣下去要怎麼生活?

 

 

病因1 老闆有錢,只是沒分給你

過去10年,臺灣GDP並非沒有成長,勞動生產力也並非沒有增加。關鍵是,成長果實分給勞工的份量少了。

1991年時,臺灣經濟大餅的51.6%隸屬於受僱員工報酬,但到2012年只剩46.2%。老闆不是沒有錢,只是不分給你。

「臺灣的薪資說穿了,就是老闆說了算,」龔明鑫直言。不像日本每年有「春鬥」傳統,勞團與企業主有個集體談判的機制,雖然近幾年的全球化讓勞團談判能力減弱,但仍比臺灣強。

病因2   三角貿易 無助就業和薪水

過去臺灣的產業特性是「規模經濟」,以薄利多銷取勝,逐低成本而居。龔明鑫指出,全球化「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緣故,使得企業移到薪資低的國家設廠,投資外移至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國家。

產業外移後,除了研發,臺灣總部就只剩下接單、財務調度等「三角貿易」。主計處調查 顯示,三角貿易已佔整體製造業營收的三成六,但「三角貿易對國內就業和薪水,幫助沒有那麼大,」臺經院助理研究員方俊德指出,三角貿易的獲利歸企業主,臺 灣就業機會沒有增加,勞工分不到報酬。

病因3   服務業陷入低成本陷阱

製造業出走,留在國內的服務業蓬勃。目前,臺灣服務業佔GDP七成,僱用近六成人口。

但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等人合著的《崩世代》卻明指,臺灣就業市場出現「成本弊病」。意指服務業常以壓低工資,或僱用契約工、派遣員工來面對競爭,以致服務業愈發達,多數勞工卻面臨薪資降低的困境。

服務業陷入成本弊病,不光在臺灣。也是所有已開發國家的通病。

英國《展望》雜誌分析美國和其他先進經濟體發現,很難將提高製造業生產力的方式套用在服務業上。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就增加汽車製造的生產力,但是營運一家醫院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病因4   過度教育,大學文憑不值錢

大學生起薪低,是讓全臺凍薪的一個關鍵因素。更弔詭的是,起薪低的趨勢,讓臺、清、交等老牌國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水準都被拉低。

過往僱主看到大學文憑,心中自有一個薪資對照表。但臺灣從1994年教改前的23家大學,如今暴增到122家,畢業生成長兩倍多,每年22萬人大學畢業。人人有大學文憑,等於人人沒有大學文憑。

「當企業主對應徵者的生產力不夠瞭解,會過度依賴市場上既有的參考資訊,」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香如指出,最好的例子就是「22K」的出現。

陳香如解釋,2009年當政府提出「畢業生實習計劃」,以俗稱22K的2萬2千元作為企業的補貼薪資。在失業率高、大學生能力無法判斷的時候,彷彿成了畢業生隱性的基本工資,產生了心理學說的「定錨效果」。

月薪不到3萬元。依內政部估算,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4,797元。如果要養一個家,以平均扶養人口2.1人估算,薪水得3萬1千元才夠。

當低薪與凍薪已成為臺灣人民憤怒的主要來源,與國際相較,不具吸引力的起薪,讓臺灣成為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人才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到底要如何突破困境?

 

看到mis網路自動收入系統的成長 http://xor.tw/4nlww

讓我相信自己當初的選擇真的沒有錯

我想只要你願意跟著我學習,我會帶領你在mis成長的

幫助夥伴賺錢是件非常快樂的事,熱情的分享,幫助別人賺錢真的很棒

看到自己的夥伴一個一個成長,也在網路上賺了不少錢真的很開心

只要你肯做肯學,努力+堅持你也能超越我的收入

想改變你的現況~想增加收入的朋友,快來跟我聯絡吧^^

加我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53926598

 

10384313_790341244320209_3527875619222339990_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