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爲筆者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第四屆資本市場IRM高峯論壇”上的演講實錄,已經筆者本人審閱。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參加《經濟觀察報》的活動。由於時間非常緊張,我就講20分鐘,所以很多細節我就不講了,主要講一些我們對於2018年的核心判斷和對2019年的核心展望,我主要講兩個維度,一個是全球,第二個是中國。

2018年全球經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非常短暫的同步復甦消失了,在2017年,像中國、歐元區、英國、日本以及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表現都不錯,但是在2018年,只有美國經濟仍在高歌猛進,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都在回落。經濟同步復甦的消失就會導致貨幣政策的分化,在2017年,大家知道中國金融強監管的後果是國內短長期利率水平的上升,而歐洲和日本也釋放了會在未來停止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但是到2018年,只有美聯儲有4次加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發生逆轉,有4次降準,結果導致中美利差不論短期長期都在顯著縮小,這就是爲什麼美元指數從89回到97,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貶值10%的根本原因。

2018年中東地區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導致油價劇烈振盪,1到3季度油價每桶上升20美元,4季度則回落30美元,這都是供給側衝擊導致的,與需求面無關。2018年最重要的全球事件是中美貿易摩擦超預期地加劇,而且迄今爲止其演進方向還有不確定性。

展望2019年的全球經濟,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和貨幣政策的分化依然會持續。我的判斷是美國經濟至少在明年上半年還有比較強勁的增長,很多人認爲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會回落,但是有一個不確定性,就是如果說民主黨和共和黨有什麼領域可能達成一致的話,這一定是基建。後年特朗普競選連任,在明年有可能會大力推動基建,而基建向來是民主黨比較推崇的領域。如果兩黨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從明年下半年起新的基建計劃展開,那麼就有可能使美國經濟高增長再延續半年左右。相反,由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增速會繼續回落,所以在明年上半年,甚至下半年,經濟增速的分化會繼續。經濟增速的分化繼續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貨幣政策的分化依然繼續。我判斷明年上半年美聯儲有最後兩次加息,而從明年下半年起,美聯儲可能加快縮表步伐,其含義在一定程度上跟加息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知道明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依然將會面臨比較大的貶值壓力。明年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依然劇烈,除了中東地區,朝核問題可能重新浮出水面。明年全球油價可能繼續呈現寬幅振盪態勢。儘管最近中美貿易摩擦進入了暫停階段,但我本人並不太樂觀。這次中美貿易摩擦反映了很多中美深層次矛盾,很難通過短期內一攬子談判的方式徹底解決。我認爲邊打邊談可能成爲常態。

明年的全球經濟可能還不如今年。去年全球經濟增速3.7%,今年依然是3.7%,明年可能回落至3.5%到3.6%。明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特點可能是波動性進一步加劇。美股牛市從2009年到2017年持續了8年,在2018年進入了牛熊交替階段。儘管目前距離今年的最高峯,美國股票指數跌了20%,但如果和今年1月1號的美指比,跌幅僅僅是個位數。所以今年算不上美國股市熊市,而明年可能是美股熊市第一年。明年美股波動性將會繼續加大,同時美股指數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回調。如果美股波動的話,全球股市都跑不了。值得一提的是港股,明年港股的波動性依然會很大。

明年全球安全資產將會受到追捧,但是美債可能是個例外。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依然有上行空間,除了美債之外,剩下的安全資產就應該是我們明年非常關注的資產,因此這就是我們爲什麼非常看好黃金的原因。

今年黃金價格跌了10%以上,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從89升到96。明年美元指數我們看盤整,所以制約黃金價格上升的主要因素沒有了。如果明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話,黃金將會有不錯的收益。除了黃金之外,像瑞郎和日元這樣的避險資產,包括美元貨幣本身都值得我們考慮。

全球經濟講完了,現在我開始講中國。

中國經濟方面,我同意管清友的看法,除非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有顯著放鬆,否則明年的經濟增速會很低。現在市場上關於明年經濟增長在6.2到6.3的中值判斷,大致是基於兩個前提,第一是貨幣政策至少延續今年的寬鬆基調,也即每個季度降準一次,第二是真實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至少必須突破5-6%,否則這個6.2到6.3的增速是實現不了的。

爲什麼呢?因爲明年有兩個因素將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行。一個是貿易部門,今年儘管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開始,但是迄今爲止貿易摩擦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只體現在進口端,就是很多企業預期明年將會加徵關稅,從而提前進口,因此今年貿易順差已經負增長,但是今年出口增速迄今爲止還非常不錯。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哪怕貿易摩擦沒有進一步加劇,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從明年上半年開始逐漸體現出來,今年秋季廣交會的數據已經可以清楚地驗證這一點。由於我們還開了進博會,因此預計明年貿易順差不如今年,因此明年貿易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繼續顯著爲負,甚至全年出現經常賬戶赤字的概率也比較高。

第二個導致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是投資。今年三大投資的格局大致如下:房地產投資表現不錯,增速大致在10%左右;基建投資非常糟糕,目前增速在0左右;製造業投資出現了較爲強勁的反彈,其實這背後也是民營企業投資的反彈。然而,今年製造業投資的最大特點是改建很多,新建極少。換句話說,企業沒有新建產能,而是在做傳統設備的技術改造。爲什麼要做技術改造呢?主要是應對節能環保方面的監管。節能環保導致的技術改造都是一次性的,很難持久。大家可以想像,再加上出口增速明年下行,所以製造業投資增速在2019年的表現不容樂觀。

從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來看,房地產調控在全國範圍內顯著放鬆的概率不太大,因此房地產投資增速在2019年很可能溫和回落。基建投資在2019年必然會反彈,但是究竟能反彈到什麼程度,主要取決於中央財政的寬鬆程度和銀行信貸的配套程度。我覺得,基建投資增速的最終反彈是溫和的,最高到10%左右。

明年通脹壓力比較小,我們判斷明年CPI增速和今年持平,約在2.1-2.2%左右。不過,明年PPI全年可能出現負增長,也就是通縮。明年增長和物價雙雙下行,這也是爲什麼管清友說不要犯重大宏觀錯誤的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宏觀政策總體上一定要發力,如果在這種背景下,宏觀政策再緊縮,那後果就非常糟糕了。

貨幣政策今年已經發力。今年二季度開始,貨幣政策方向明顯逆轉。我們有了連續降準,幾乎每個季度一次,我們還擴大了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我認爲明年貨幣政策至少會延續今年的基調,明年可能有4次降準。最近一次降準可能會發生在春節前。明年也會有更大力度的公開市場操作,且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可能繼續下調。但是,基準利率會不會下調,這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爲基準利率下調可能給匯率以及房價造成不利影響。央行在決策時可能會更加審慎。

換言之,貨幣政策已經轉爲寬鬆了,而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又可能帶來很多風險,因此2019年更應該發力的是中央財政,因爲地方政府已經入不敷出了。中央財政一定要突破收支平衡的思維。爲什麼一定要追求收支平衡呢?中國政府的國債發得那麼少。在短期內要做逆週期財政操作,一定要減稅或者擴大支出,爲了不讓財政赤字太難看,中國政府應該擴大發債規模,多發國債還可以爲金融機構提供難得的安全資產,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市場對於減稅高度期待,我非常認同清友的看法,減稅的真實效果,大家不要期待太高。道理很簡單,財政政策發力要在短期內見到效果,減稅不如擴大支出。雖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與居民收入,但如果企業不投資、居民不消費,經濟還是起不來。所以2019年財政政策的放鬆可能依然主要體現在支出端。

財政政策發力有如下幾個可能性,第一,明年兩會可能提高中央財政赤字佔GDP比率;第二,如果赤字比率不提高,就可能顯著提高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規模。該規模今年是1.35萬億,明年可能達到兩萬億甚至更高;第三,明年將會減稅與增加支出並舉,但是重點在於增加支出。

要想穩定短期經濟增長,的確需要財政發力。然而,中國經濟的更大問題不是短期增長,而是自2008年至今,幾乎所有反映增長效率的指標都在下滑,例如全要素增長率、勞動增長率增速、民營企業投資回報率以及上市公司ROE等。因此,中國政府目前除了短期內宏觀政策發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真正的結構性改革來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這些改革至少應該包括: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轉改革、服務業部門向民間資本的開放、中央和地方財權的財稅體制改革等,這些改革是不可能繞開的。

最後我還有5分鐘談一下對資產價格的看法。

股市的政策底在2500點左右,但政策底不是市場底,而僅僅意味着股市一旦跌破2500,就可能有更多鼓勵股市發展的政策出來,例如併購重組、股指期貨的政策等。當前市場依然進行底部博弈。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股市短期內見底很難:外部全球經濟增速下行、全球股市動盪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演進方向依然不確定;內部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影子銀行緊縮的負面效果正在逐漸體現出來、經濟增長效率持續下降等。所以很可能在整個明年上半年,股市都會在底部博弈。有沒有可能提前使得博弈結束呢?這就要靠政府推出適當的政策來提振市場信心了。第一就是對路的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但是要避免回到2008年甚至2014年的大刺激。第二就是真正的結構性改革舉措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舉措出臺,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目前來看,股市唯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估值跌得非常充分、行業地位很靠前、股息率比較高的藍籌股,我覺得已經具備了定投的價值。

債市今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方面,利率債受到金融機構追捧,因爲實在沒有其他安全資產可投;另一方面,高風險的信用債今年違約了一百多支,違約規模超過一千億人民幣。上述分化格局在明年很可能進一步延續。利率債依然將會受到追捧,而高風險信用債可能會繼續爆雷。明年尤其要擔心中小地方融資平臺與中小房地產開發商發行的債券。

我順便再說一句,每當市場高度看好一類資產的時候,這類資產的最終表現往往會不及預期。現在,幾乎所有機構都看好明年的利率債,包括國債、金融債、國開債。在市場高度看好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加槓桿做多這類資產。因此一旦有風吹草動,或者事實不及預期的話,市場就可能出現動盪,所以明年即使是利率債我們也要小心一種風險。也即在大家一致看多以後,由於不確定性衝擊導致的踩踏事件就可能發生。

匯率方面,從基本面來看。明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會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這是因爲中美利差將會進一步收窄。現在中美短期國債利差已經倒掛,而貨幣市場利差和長期債券市場利差距離倒掛也不算太遠。所以明年匯率怎麼走,關鍵取決於央行是否願意幹預以及如何幹預。我們可以大致排除匯率明年在破7之後把不住,一下跌破7.5甚至8.0的風險,因爲這是央行不願意看到的格局,這一方面將會導致資本市場進一步動盪,另一方面也會讓美國人找到新的把柄。所以明年的匯率走勢大致是兩種可能的情景,第一種,匯率破7,但在破7以後,匯率較長時間內在6.9到7.1之間反覆盤整,直到市場發現,即使匯率破7之後也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然後再擇機溫和貶值。在這種情景下,明年年底匯率我看到7.3左右。第二種情景就是不破7,一直在6.6、6.7至7.0之間窄幅盤整。上述兩種情景都可能發生。而決定哪一種情景發生,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摩擦未來談到什麼程度。比如最近兩個多月內,匯率是不會破7的。如果兩個多月後中美貿易摩擦演進是積極的,那麼匯率可能繼續不破7。而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重新加劇的話,那匯率就可能破7。因此,短期內匯率運動前景決定於中美貿易摩擦談判的情況。

最後我談論一下房地產。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未來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本來從基本面來看,去年與今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不應該賣得這麼好。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熱銷的原因,是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再加上三四線居民史無前例的加槓桿行爲。然而,三四線老百姓最終買了大量的在未來不知道能賣給誰的所謂投資房。流動性未來將會持續困擾三四線城市房地產。

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由於二線城市的情況差別較大,我們目前以一線爲例進行分析。目前一線城市的市場供求已經嚴重失衡,大量剛需依然存在,只不過被限購限貸政策壓抑着,然而基本上已經沒有庫存,新增供給也非常有限。所以,未來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三種情景。

第一種是暴漲。如果中國經濟增速在明年顯著下滑,中央政府在試過各種手段之後發現不管用,覺得還是房地產管用,就可能顯著放鬆宏觀調控。而一旦放鬆調控,大量剛需回到市場,沒有供給進行匹配,價格就可能出現暴漲。但這種情景的負面後果是,除了會讓金融風險進一步積聚外,還會嚴重損害中央政府的政策聲譽,因此中央說了多次“房住不炒”。

情景之二,就是無論如何,中央政府都要把一線城市的房價給按下來。政府的具體做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顯著擴大商品房供給,遺憾的是迄今爲止我們依然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動作;第二種是通過大招來糾正市場上關於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這種手段最後很可能是房產稅。所以如果在2019年,我們還沒有看到一線城市的新增供給顯著擴大的話,那麼房產稅的出臺就可能快於市場預期。

情景之三,短期內既不敢全面放鬆調控,因爲放鬆可能導致房價暴漲,短期內在出臺房產稅方面也會比較慎重,因爲萬一搞過頭就可能導致房價暴跌,那該怎麼辦呢?很可能就是把當前限購、限貸、壓縮交易的模式再往後延續一段時間。我覺得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甚至明年全年,我們都會先看到第三種情景。但是第三種情景的持續又會進一步加劇供求失衡,所以或遲或早,我們都會回到第一種或者第二種情景的選擇上來。

關於大宗商品市場,我就講一句話,今年我已經看空了,明年繼續看空。這是因爲,全球和中國的需求都不支持,流動性在持續收緊,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不可能回到2008年。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