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小羽

對於許多機構投資者或者個人投資者來說,5%的投資回報率一直是常見的標準投資目標。但是,隨着國內VC機構的崛起和激烈競爭,5%的投資回報率已經不能成爲標記一些翹楚投資機構的業績標準。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講的晨興資本。

其實,自從互聯網之戰打響,越來越多依賴互聯網而生的企業從投資機構手中融到了錢,一步一步做起來。如果我們將所有的投資機構依次鋪開,用他們最具代表性(即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案例來排序,那到底會是怎樣規模的一張表呢?

根據投資界的報道,我們整理出下列清單:

紅杉資本投資聚美優品B輪,585萬元得18.7%股份,3年翻144.8倍(按開盤價計算);

IDG資本投資搜房網,100萬美元得20%股份,11年翻108倍(按發行價計算);

今日資本投資京東,8年亦獲百倍回報;

鼎暉創投投資奇虎360,投資回報超40倍;

這樣的案例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這些投資機構依舊不是榜首,而要說投資收益榜首的那個狀元位置,可能要讓給一個來自香港的投資機構——晨興資本。

因爲一百餘倍的投資回報率當然可喜,但晨興創造的是史無前例的866倍!而投資的對象,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一家公司:小米手機。

家族基金到晨興資本

晨興資本說遠一點是來自美國,可說近一點,就來自香港,再近一點,其實它就是紮根在廣東臺山斗山鎮上陳氏一家搞出來的!而陳氏家族的著名標誌性產業,就是著名的恆隆地產。

據中國慈善家雜誌報道,早年陳家人在東南沿海一帶做了些生意,當時陳家的家庭條件還不錯,以至於1923年出生的陳曾熙還去日本留過學。可二戰以來,陳家舉家移居香港,陳曾熙也就跟着來了香港,在永隆集團(後來的永隆銀行)任職,負責外匯、樓宇按揭等業務。之後的事情就很清楚了:

20世紀50年代,陳曾熙離開永隆銀行,自立門戶,創辦了大隆地產,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

1949年,陳曾熙的弟弟陳曾燾南下廣州,回到香港,給哥哥打工;

1960年9月13日,陳曾熙創辦了港股恆隆地產的母公司恆隆集團的前身——恆隆有限公司。公司起步迅捷,迅速成爲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

1972年10月21日,恆隆地產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1990年,恆隆開始進駐內地房地產市場;

如今的恆隆地產,已經屬於香港恆生指數,成爲了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之一,並在2017年獲納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

上述所列之事看上去一帆風順,其實不然,這之中有很多的挫折,比如說:1986年,陳曾熙突然因病去世一事。

家大業大,陳老爺子這一去,那誰來管着偌大的恆隆地產呢?

很快,陳曾熙的遺囑公佈了。讓衆人沒有想到的是,陳老爺子一沒有選擇自己的三個兒子陳啓宗、陳樂宗等,二沒有選擇自己的親生弟弟陳曾燾,三沒有選擇自己的髮妻,而是選擇將自己的百億財產以信託方式成立陳曾熙基金會,而委託人還是個外姓人——陳曾熙老部下殷尚賢。

喪事辦完了,一切還要繼續。集團的業務有弟弟陳曾燾擔着,殷尚賢做着副董事長的事兒。陳曾熙的三個兒子陳啓宗、陳樂宗、陳絜宗作爲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可當時集團可沒他們一點兒事。但後來,他們做的事可一點不像世俗眼中的富二代。

老大陳啓宗歷練多年,最終子承父業,1991年接任集團主席;老三陳絜宗先做銀行,後創業,高品質住宅建得相當優秀;而老二陳樂宗,又做研究,又做投資,還和哥哥一起創辦了晨興創投,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由來。我們得着重講一下。

從美國到中國

當初父親陳曾熙去世後,陳啓宗和陳樂宗在美國自力更生,創辦了晨興創投公司,投資對象是初創及成長型的科技企業。1991年,陳啓宗回香港接班去了,而陳樂宗就開始在中國大陸尋找生意機會了。

1992年,晨興資本來到了中國大陸,可以算是來中國大陸最早的投資機構。他們來得早到什麼程度?早到中國都還沒有準備好——1992年的中國,沒有一家和互聯網搭邊兒的高科技公司可以讓晨興來投資,有錢沒地方花,這怎麼行?

晨興在中國市場研究、耕耘幾年,一邊熟悉中國市場,一邊催生新興的互聯網公司,終於,到了1998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出現了。晨興也終於有了投資對象。

在過去的時間裏,晨興資本傾向於早期投資,在一些有名氣的公司裏,基本上是第一個投資人,而且多半還是最主要的股東。這是爲什麼呢?

據大咖洞見報道,陳樂宗後來在評價自己的時候說,自己首先是一個科學家,科學家的品性薰陶,使得他不會以賺錢爲首要取捨,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是要幹一些有趣的、蘊含着內在美的事,這就是陳樂宗做投資的首要準則。剛開始做互聯網的中國科技領域,需要使力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晨興纔會如此大規模的去網羅有發展潛質的企業。

這種投資方法當然有問題,帶來的失敗率也不低,但在陳樂宗看來,就算成績呈現出比較大的波動,但是隻要能出一些優秀的頭部企業,整個投資策略就達到了投資的目的,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在這樣的投資方法的指導下,晨興旗下擁有了一批成功的企業投資案例,其中主要成功案例就包括搜狐、小豬短租、攜程、第九城市、迅雷、鳳凰新媒體、UCWeb、YY、小米科技、聚衆傳媒、滴滴出行、雪球、金山WPS、正保遠程教育、大搜車、微會、5miles、雲米、地平線機器人、Keep等等。

但是問題又來了。在國內市場上,能夠同時管理好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非常重要,此兩者能夠長期相輔相成,互相助益。而據投資界報道,從1999年至2015年,晨興資本一直都是美元基金,從未接觸過人民幣資產。但隨着人民幣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理念成熟、願意長期投資早期基金的LP,人民幣基金也越來越火熱。晨興資本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在第十六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晨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石建明公開表示人民幣基金將迎來劃時代的機遇,而這也許是中國投資人一生種最大的機會了。

緊接着2017年3月30日,晨興資本宣佈完成首支早期人民幣基金的最終交割。據投資界報道,這支人民幣基金總規模爲十億元,投資方包括了歌斐資產、中金啓元、國創開元、華泰招商、招商局創投、盛景嘉成、宜信財富、格上理財、騰訊、小米等國內各大頂級投資機構、母基金及互聯網行業諸多成功的企業。

而人民幣基金也將一如既往地延續美元基金投資策略,專注投資於國內早期創業企業,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媒體、娛樂和服務類初創公司、人工智能、企業金融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社交、智能硬件、教育等進行投資。

新時代新變化

2007年,晨興資本從家族辦公室正式變成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由陳樂宗及其合夥人共同管理,目前有四期美元基金和一期人民幣基金,AUM約17億美元,出資人多爲國際知名主權基金、家族基金、母基金及大學基金會,這些基金會的特點是特別長期,所以晨興的融資週期也比較長。

而長期的資金更方便於晨興資本對於高科技互聯網領域的早期投資的進一步佈局。

當年,晨興資本進入中國做的第一個項目是搜狐,後面做了分衆傳媒、迅雷、小米科技以及YY等等。在投資科技公司之外,晨興一度獲授權創辦《福布斯》《哈佛商業評論》和《信息週刊》三大著名財經媒體的中文版。看見沒有,晨興資本在低調中儼然已經成爲投資機構中一種傳奇的存在,而小米赴港上市之後,晨興資本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那可是866倍的投資回報啊。

這麼多年過去了,晨興一天天壯大,陳樂宗作爲風險投資人,雖然大大減少了看項目的數量,但每年仍然會看近一百個項目報告。正是這樣的態度,纔有晨興如今的輝煌。

資料來源於公司官網及創業邦資料庫等

與其他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相比,陳氏一家和晨興資本基本是零差評的,口碑極好的關鍵在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嚴於律己就體現在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嚴格要求,“有錢的後代不成材,沒錢的後代才成材”,哪怕是已經成爲恆隆地產執行董事的陳文博,也沒有因爲父親是陳啓宗而直接上位,依舊是在外打拼了幾年纔回來的。

而寬以待人就體現在致力於各項慈善公益事業時,實實在在回饋社會的善良心。陳曾熙死後所創立的家族基金會——陳曾熙基金會,屬於家族信託基金,既是一種財富管理方式,又是回饋社會,提升家族企業品牌的一大助力。

陳氏家族面對財富,樂於做公益,行事低調。陳曾熙能將遺產捐出,成立基金會。其弟陳曾燾就能與夫人許啓明於1997年在香港捐資成立思源基金會,支持國內教育和醫療。

其子陳啓宗、陳樂宗就更是各種身體力行做慈善:

1997年,陳啓宗和陳樂宗又在美國共同發起成立晨興基金會,作爲兄弟倆做慈善的重要平臺;

該基金會捐助支持了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

在中國,晨興基金會爲中國科學院捐贈晨興數學樓,建立晨興數學中心;

與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一起設立“晨興數學獎”,以獎勵45歲以下達到世界級水平的華裔數學家

捐助了衆多智庫、基金會和大學,陳氏兄弟卻極少對外宣揚,默默付出,激勵着很多人。

作者|白小羽

編輯|小鬼當家

溫馨提示:

本文引用數據,均爲官方數據,或爲公開報道,未使用任何內幕消息

近期原創文章

反做空信息中心

世界那麼大

掃我帶你去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