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又不是。

這個時代希望人人都是良民工蜂螺絲釘。價值觀灌輸+軌道設定+養老買房生存壓力,三管齊下達到目的。

這個時代希望建造陽光三公、多維立體的特色森林。好好發揮森林法則的效用。

發展得好的多是善假於物的、識時務走捷徑的、精緻利己主義的。

這個國家的古人說君子不器。

君子還在嗎?


絕對影響了學生。

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有獨特性。都跟著學校走,談什麼競爭力。只會相對平庸。

長期看,學生自由發展也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於對社會的認知。


這個才是正常思維。成功人士畢竟是少數。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有類似高雅的話。君子行不離輜重……


你提這個問題是說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民眾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就是基於生存和繁衍之上的需求。

這個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動和變化會不時的變化,只要社會整體不退化,追求生存以上需求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社會經濟養的起一部分不從事實際物質生產的人。


從來都是人自我禁錮。


並沒有

而是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中國研究生考試大多數學生考取學術型碩士

而在某教育大國,主流考試則為專業型碩士

更趨向於先養活自己再去謀求學歷文憑的提高。

尤其是德國百分之八十的高中生去了職業技術學院

加拿大美國專業型碩士比例高於學術型碩士。

日本學生不兼職則被認為不入流。


要麼找個好工作,要麼當個好老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同時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工。政體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屬性,鼓勵大眾創業不等於變更國體為資本導向,更不等於任由民主自由風泛濫。

我從小學時便對高考改革充滿了期望,直到初中時看到了更多的教育弊端,並將它們同國內的經濟、文化、加以聯繫更加堅定了應試製必然滅亡的信心!到底需要多久?直到高中後我才漸漸明白所謂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區別,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的萌芽再萌幾千年也未必能夠長的出來。

如果有一天招考實現了真正分離,教育資源配置確實合理了,先別太高興,在此之前必會有一場災難——這是有關政治的……


和吃飯是否導致人撐死一個德行的問題

學校的這種做法是在潛移默化中剝奪掉學生的學術精神。雖然說將來找個好工作很重要,但是這樣灌輸就是在否定學術精神,要將利益作為學生的思想導向,不是求知、篤學。這不是道德問題,是教育觀念問題。這樣做,學生整日專注在「找好工作,找好工作」的迷思當中,不會去想怎樣去探究、去開發新的思維和創意,去不斷地瞭解未知的知識,這是毀滅性的。當以後這一批批有著「找好工作」思維的學生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社會上最應有創造力的人如同獃子一般,什麽獨創的東西都想不出來。

不久前的「中興事件」揭露了我們嚴重的技術短板。我個人從中想了想,如果我們的學生都是一群只會「找工作」的人、而不是一群對學術對知識有渴求的人;那就肯定不會有人會去為研究技術付出青春、付出畢生精力,我們國家也就難以有獨立自主的技術,「中國智造」就只會是我們的理想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