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發思古之幽情,做俗人之買賣。如果說超英是美式浪漫的代表,古風大概就是我們最具文化自信的內容之源。

熒幕裏古裝劇的投喂從未中斷,觀衆從魏瓔珞聊到青櫻再到獨孤伽羅;歌單裏古風音樂風頭正勁,《紅昭願》《風箏誤》《盜將行》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有古風攝影輪番攻擊,佔據了微博、小紅書和美圖軟件,三里屯的公交廣告牌都淪陷。

想要模仿古風愛好者的生活方式,無需參考各路指南,翻開朋友圈就能找到標準答案。一張來自“《知否》場景同款”的藝術照,配以“亂世繁華,只爲你傾盡天下”的文案,就能收到“古風滿滿”“滿屏古韻”的留言。

曾經,喊得出河圖、銀臨和音頻怪物等名字的人並不多;如今,關於“花粥算不算古風歌手”“古風圈作詞水平” 的話題幾度登上熱搜。古風運動早已從圈層延伸至大衆,與之相伴的是人們對古風的理解與表達越來越多爭議。

隨着粉絲羣體的日益擴大,古風文化的載體也從早期的遊戲、音樂、小說和影視,逐漸拓展至攝影、動畫、服裝、飲食等領域。龐大的高情懷附加值消費市場吸引着商人的目光,很快,售賣古風成了最火熱的生意。

古風攝影帝國

2003年,一款名爲《劍俠情緣》的武俠網遊在校園走紅,也成爲不少古風愛好者的情懷緣起。

《劍3》

但武俠夢困於學校三尺圍牆內。在那個滿街流行“歐洲宮廷”“西式時尚”攝影的時代,大家拍套遊戲角色同款藝術照過乾癮都是奢求。就是這一時期,岳陽小夥楊健從影樓辭職回家,拿着10萬元的老婆本在長沙成立了盤子女人坊古風工作室。

不同於一般時尚影樓,盤子女人坊早期業務基就聚焦仿古照寫真。但差異化的攝影風格並沒能掀起太大市場水花,直到古風小說和古裝劇的不斷流行,盤子女人坊的機會終於來了。

2008年,盤子女人坊推出了首套原創爆款主題《蝶戀花》,“性感+古風”的噱頭使其成功闖入大衆視野。一時間,拍套主題藝術寫真成爲女子高中生的畢業福利。硬糖君那屆女同學,大多曬過身穿古裝、半露香肩的“古風豔照”。

見圖如見人

不得不說,盤子女人坊對中國風的理解實在“風塵味”略重,就好像於正老師總喜歡以青樓爲故事基點,也因此飽受網友無情吐槽。不過,隨着《釋靈》、《惹紅塵》等主題的火熱,用戶遍佈大江南北,這個早期拓荒者依然扛起了寫真圈“原創中國風”的大旗。

如今,盤子女人坊從不見經傳的工作室變成了遍地分店的大公司。旗下的全國直營旗艦店高達40多家,覆蓋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品牌授權加盟店散落全國200城。去年,盤子女人坊更獲得近億C輪融資。10萬的原始成本,奶出了個古風攝影巨頭。

總得來說,原創的系列主題一直是盤子女人坊招徠客戶的必殺技,但捆綁古裝劇IP纔是其突圍的關鍵。

2017年,盤子女人坊牽手阿里影業,成爲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古裝主題拍攝唯一指定合作伙伴,出資購買了古裝服飾使用和拍攝版權,還聯名拍攝了電影同名系列原版復刻主題。

之後,盤子女人坊又買斷了《延禧攻略》《九州海上牧雲記》《扶搖》《知否知否》等衆多熱門古裝影視IP。盤子女人坊的這波操作,激發了羣衆的“戲癮”。出於對劇中角色的迷戀,消費者也願意掏錢入手同款藝術照。一時間,社交平臺上涌現了無數的富察皇后、魏瓔珞……

爲了滿足大衆對個性化的需求,公司還限定熱拍主題三個月便下架,同時在天天P圖、抖音和微博上狂鋪廣告。狂轟濫炸中,女性用戶終究淪陷。

哪怕網友們對盤子女人坊愛恨交加,吐槽忽悠消費者、服務差勁的聲音不絕於耳,但集齊了古風、熱劇、同款、限定等爆點,它依然搶佔了古風攝影市場的半壁江山,向着“五年產值百億”的規劃進軍。

古風生意?盤它!

和攝影一般乘古風扶搖而上的,還有音樂。

河圖、心然、銀臨和HITA……和許多人一樣,硬糖君最初聽到這些大神級古風歌手的花名時,還以爲都取自“非主流網名合集”。那時的羣衆,愛聽《青花瓷》《江南》《花田錯》等中國風歌曲,古風音樂則稍顯冷門小衆。

早期,古風歌手的活動區域侷限於B站、YY語音、5SING等平臺。但這兩年,借力影視劇、綜藝和短視頻平臺,他們也刷足了存在感。

董貞演唱了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笑傲江湖》《蘭陵王妃》等影視劇的插曲;貳嬸和劉木子參加了《國風美少年》的綜藝;抖音用戶將《紅昭願》《離人愁》《出山》捧成神曲,這些作品甚至霸佔了商場、KTV和廣場舞大媽的音箱。

貳嬸

古風音樂出圈入流的趨勢日益明顯,爭議也就隨之而來。坊間關於“古風歌曲作詞水平”“古風歌手抄襲”的辯論數次登榜熱搜,爲圍觀羣衆貢獻了不少八卦話題。

“優質瓜農”花粥作爲《盜將行》《出山》兩首抖音神曲的創作者,被粉絲奉爲古風圈大神。但日前,她的作品《媽媽要我出嫁》被網友爆料全盤照搬薛範翻譯的蘇聯歌曲。《出山》的beat也涉嫌抄襲國外歌曲《Anders AIs Ihr》。而在她之前,登上《明日之子》舞臺的李袁傑也曾捲入“音樂裁縫”“花式抄襲”的風口浪尖。

相比偶發的抄襲,古風歌手普遍的作詞水平是古風圈更大的痛腳。

某中文老師在微博批評花粥的《盜將行》刷新難聽底線,引發大衆對“古風歌手作詞”的激烈討論。不少古風音樂忠實粉則表示:高雅的作品那麼多,你非要聽低俗的幾首,怪誰?

硬糖君信了,認真聽了“古風·百聽不厭”“冷門古風”“史上最美古風”等近十個歌單,實在沒能找到多少遺珠。一水的“天下”“殺戮”“離愁”“相思”……對古風的詮釋也太侷限,換個調調基本等於喊麥嘛,“一人我飲酒醉”還更朗朗上口呢。

古風音樂的內容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也是商業化的後遺症。據業內人士透露,遊戲公司是古風音樂的需求大戶,經常會向相關團隊、個人邀約作品。古風音樂出售的價格百元千元不等,便宜的作品不乏堆砌詞藻、強行押韻、東拼西湊的毛病,而遊戲公司也並非挑剔客戶。

網絡上“四分鐘創作古風音樂”“零基礎古風歌曲創作指南”的視頻比比皆是,速成教學孕育的作品成效可想而知。也有江湖傳言,古風歌詞能夠用相關軟件生成,只需配以合適曲調即可。

不過,專業團隊和公司的入局,也在引導者古風音樂走向正軌,米漫傳媒便是其中只一。米漫傳媒的前身是二次元音樂製作工作室,因古風填詞和翻唱走紅,積攢了原始粉絲。米漫傳媒佔據古風音樂的半壁江山,旗下擁有大批藝人,也參與過一些影視、遊戲的音樂創作。

2017年,米漫傳媒在居庸關長城舉辦了大型國風主題演唱會,又完成了B輪融資,投後估值高達7億人民幣。不過,這兩年米漫傳媒的業務標籤裏,“古風”不斷邊緣化,正在被“國風”取代,不知出於怎樣的商業考量。

除了音樂,服飾、美食也都是古風生意的重要分支。

淘寶上,光漢服店鋪就近千家。一線店鋪年盈利能達千萬以上,二三線店鋪也能賺得盆滿鉢滿。古風文化大熱,相關電商的銷量更是指數增長。《知否》播出後,與“漢尚華蓮”推出14款聯名漢服,上線三週銷量就突破了百萬。

“古風是很好的賣貨標籤,但一定要摸準套路。每天有大批爲愛發電的店鋪關門,能留下來的大多是運營好手。個人覺得古風這門生意,該按網紅產品的方向推進。”漢服店主如若(化名)告訴硬糖君。

她的思路在博主李子柒身上得到充分驗證。

遠離喧囂,迴歸質樸;身着古裝,種菜做飯。李子柒靠着獨特的生活方式,在網紅列隊脫穎而出,成爲粉絲口中“古風美食第一人”。正是這個身份標籤,讓她在開店首日就靠着“宮廷蘇造醬”拿下千萬營業額。

潮流之下,線下商鋪也想盡辦法鋪展古風生意。硬糖君就曾遇到過古風美甲、蛋糕、餐廳,路人往往會因好奇、喜歡爲之停頓。哪怕店家口中的“古風”,不過是服務員穿了個大褂。

羣衆的古風致富經

別以爲只有生意人才能參與古風圈錢運動。在衣食住行娛,一切都能古風化的當下,也給予了羣衆們殺出“錢”路的機會。古風致富,我們小百姓也玩法衆多。

漢服文化的流行和同袍隊伍的壯大,養活了大批服裝店鋪。同時,也讓手工製作愛好者窺見了商機。在微博、抖音、淘寶等平臺上,散落着衆多單打獨鬥的簪娘、簪郎、手藝人。他們雖然沒有千萬上億的商業帝國,但也靠“古風”獲得可觀效益。

“漢服上街第一人”:王樂天

如若告訴硬糖君,店鋪上新的製衣工期就很久,他們往往不同步配售飾品,而是在預約時給顧客指路合作簪娘。也有一些店主是把飾品製作承包給手工圈大佬,無疑給簪娘、簪郎帶來了足夠客流量。

很多手工黨也會自發在微博、抖音、貼吧等平臺活動。“髮簪吧” “手工吧”“漢服吧”等近百萬用戶都是潛在消費者。秀技、抽獎和分享製作指南,手工黨能借助這些內容積攢足夠粉絲,並順勢轉化。

纏花、瓔珞、髮簪等飾品,價格數十到百元不等,有些精細物件能達三五百元。只要技法優秀、宣傳得當,製作者想要實現毛利過半並非難事。

此外,繪畫和搭配也是民間古風變現的常見模式。在半次元APP上,古風圈子有百萬成員,熱門內容多是古風壁紙、頭像、立繪和搭配正片。這些作品的利潤或許不如服裝設計手稿來得多,但作品售價也在200元至500元之間,能讓年輕人自娛自樂又自給自足。

至於古風穿搭,其實還是網紅帶貨的邏輯。入手服裝、混圈交友、拍照出品……樹立古風博主人設,有了粉絲和流量,就能有漢服店鋪的推廣合作。積蓄足夠能力,博主還能出售聯名款或自成一家。

“我們跟種草姬合作,除了送樣衣還會花費幾千的推廣費。帶貨效果好的圈裏都愛用,一來二去,人氣高的合作費用自然就高了。”如若介紹。

不過,古風博主也是風險指數極高的工種。因服裝聚集構成的圈層,有其內部的規定和要求。一旦出現侵犯盜版、生活混亂、爲錢入圈等黑點,就會遭到粉絲強烈反噬,危機公關不到位立馬淪爲明日黃花。

古風浩蕩而來,從指向內心的精神需求,越來越外化爲一種消費符號,倒讓硬糖君難免想到迪克·赫伯迪格曾寫下的“詛咒”:亞文化的商品化,預示着亞文化一步步地逼近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