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講,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以後被趙普的真誠感動了,既往不咎;往深了講,趙普作為趙光義「合法繼位」的依據「金匱之盟」的唯一見證人,對趙光義有「擁戴之功」。這也是太宗被懷疑得位不正的一個重要證據。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後期,趙普被趙匡胤發現有收受賄賂、以權謀私的行為,榮寵漸衰,不但相權被奪,還被貶出京師外放。直到趙匡胤死,才成功翻身,重回京師。史料中大書特書趙普回京後如何兢兢業業,如何感動太宗。其實卻忽略一個重點,為什麼趙普能回京?就不得不說到趙光義繼位的理由「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是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臨終前定下的。杜太后臨終前召趙匡胤至床前,感慨五代皇位不穩,多是因為幼主無助,所以與趙匡胤定下盟約,趙匡胤死後,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趙光義死後傳位三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再傳位於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另有一說直接趙光義死後傳位趙德昭),避免幼主無助。當時的盟約由趙普記錄封鎖在金匱之中,故稱金匱之盟。

這也就是趙光義繼位的唯一合法依據。但是就這個依據卻充滿了疑點。首先是趙匡胤本身離奇暴斃,死前沒有任何明顯疾病,而且暴斃前晚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宴,還留宿宮中,次日一早就發生這樣的事,難免讓人懷疑。故而民間有「燭影斧聲」的傳聞,繪聲繪色形容趙光義在燭影下進出宮殿,又有趙匡胤呵斥和用玉斧拄地的聲音。更重要的是,金匱之盟中定為接下來的繼位者趙廷美和趙德昭都離奇死亡。一個捲入謀反案被貶後暴斃,一個無故被趙光義訓斥不甘受辱自殺。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英年早逝,盟約中定的繼承人全部死亡。

而金匱之盟本身也值得懷疑。首先是這麼重要一份重要文件在各類史料中都沒有記錄原文。另外,此事的當事人杜太后和趙匡胤都已死,記錄人趙普成為唯一可以證明趙光義繼位合法性的人證。正是趙普的出現,讓趙光義至少在名義上可以否認「篡位」的罪名。所以,趙普對趙光義有「擁立之功」。

因此,如果說趙光義因為對趙普證明金匱之盟的犒賞,給予了他既往不咎、恢復相位的恩賜,這也就一切都說得通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