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2019年1月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爲109812.17億元,較2018年12月增加了13645.76億元,環比增長14.19%,同比2018年1月增長37.67%。

這也是繼2018年8月和9月突破10萬億元規模後,第三次規模上10萬億元,並且創歷史新高。

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增幅要高於個人結構性存款,1月份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爲64171.14億元,環比增長20.26%,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爲45640.43億元,環比增長6.62%。

根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爲614款,較上個月增加了158款,環比增幅爲34.65%。

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數量來看,1月份結構性存款增長都非常顯著,增幅創近一年最高水平。

融360數據顯示,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爲4.18%,較上個月上升了0.13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爲4.30%,較上個月上升了0.14個百分點。

其實不僅是結構性存款利率上升,融360數據還顯示,1月份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利率均環比上漲。

1月份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共565款,其中191款產品的購買門檻是1萬元,佔比爲33.81%,較上個月下降了7.1個百分點。

爲何1月份結構性存款量價齊升?

春節前夕是各大銀行的攬儲高峯期,銀行之間的攬儲競爭非常激烈,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對銀行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春節前資金流動性偏緊,另一方面1月份拉來的存款當年大概率會留存在銀行。銀行在旺季也會設置更高的獎勵制度,銀行員工的拉存款積極性會更高。

除了上調利率,春節之前銀行也會搞一些存款送禮的活動,在三四線城市的銀行網點比較常見,而且儲戶在1月份存款,小額存款有可能會享受到大額存款的利率。

隨着保本理財逐漸被壓縮,結構性理財作爲保本理財的最佳替代品,越來越被大衆所熟知,而且銀行也在大力宣傳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成爲銀行攬儲的一大利器,預計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會繼續上升。

結構性存款能否完美替代保本理財?

2018年保本理財佔比持續下降,不過近兩個月下降趨勢有所放緩,畢竟投資者對保本理財的需求還很旺,銀行不會立刻停售保本理財。不過未來兩年,保本理財肯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難買到,如果保本理財退出理財市場,那麼結構性存款能否完美替代保本理財?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爲,結構性理財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保本理財,但不能說完全替代。

保本理財分爲保證收益類理財、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過去剛性兌付之下,除了保本結構性理財之外,保本理財基本都能如期拿到預期的收益,也就是保本保息。

但是結構性存款從收益設計規則來看,存在收益上限和收益下限,到期收益率要看收益規則,即掛鉤的資產標的在觀察期內的表現,所以投資者能拿到的收益率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的。只不過現在大部分結構性存款能極大概率達到收益上限,在投資者看來相當於保本保息了。

雖然設計能極大概率觸發收益上限的規則不符合規定,但是這方面的監管並不是很嚴,所以這種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追求保本,又無法接受定期存款的低利率或長期限,結構性存款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在購買之前還是要認真查看產品說明書,搞清楚產品的收益規則。

市場展望

春節過後,隨着現金迴流至銀行體系,流動性趨於寬鬆,銀行攬儲旺季效應減弱,2月份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和收益率都存在回落的可能。不過從長期來看,結構性存款仍然是銀行的攬儲利器,如果今後監管不在收益規則設計上多加限制,結構性存款仍然會受到保守型投資者的青睞,規模也會繼續上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