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張瑞敏:「理實結合」型國際企管哲人

在全球家電業,張瑞敏三字耳熟能詳。張瑞敏之于海爾,堪稱「父與子」。張瑞敏之海爾是"白手起家"與"中國故事"(海爾兄弟)的典型。在海爾,張瑞敏被尊稱"張首席",此稱呼毫無違和感,馬雲當面也如此稱呼他。

近年,海爾"聲勢」雖沒十年十五年前那樣「日盛」,但這並不代表它影響力式微。事實上,海爾、聯想、華為均入選過全球品牌最權威排名InterBrand Top 100。迄今,中國也只有華為、聯想、海爾三家公司入選過該榜單。可見,海爾國際影響力不一般。作為國際化先驅,海爾深受歐美消費者青睞。

不過,海爾除了為全球家電業做出傑出貢獻之外,它還有一項重大成就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卻極其值得推崇。那就是,張瑞敏先生基於海爾企業實踐,創立了「人單合一」模式及其管理理論體系。該模式不簡單,它在原理上反映了最新管理趨勢——敏捷管理。五六年前,大連海爾產業園就已實踐敏捷管理模式:人單合一。該模式讓海爾與客戶更近了,有能力提供「私人訂製」產品。

鑒於開展此項管理理論與實踐探索,海爾犧牲了許多現實經濟利益,有時也被外界誤解。不過,全球管理學界沒有像普通大眾那樣看待海爾,而是看到了海爾最新實踐的前瞻性與戰略理論價值。說實話,有如此胸懷的企業和企業家不多,中國企業界尤少,致以更彌足珍貴。世界一流戰略大師加里·哈默就評價張瑞敏為互聯網時代CEO的代表。

2015年11月,張瑞敏應邀到倫敦參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頒獎典禮,張瑞敏被授予Thinkers50傑出成就獎之「最佳理念實踐獎」,是唯一一位且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中國企業家。同時,張瑞敏還入選了「2015年度Thinkers50榜單」,是唯一同時獲得兩個獎項的中國企業家。

對於張瑞敏先生和海爾集團的貢獻,國家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張瑞敏連續當選第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張瑞敏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註重企業管理創新的優秀企業家。

若可冒昧一評,筆者認為:(1)海爾張瑞敏是「理實結合」型國際典範企業家,是位追夢的國際企管哲人,即理論與實際相結合;(2)華為任正非是"軍民氣質"型國際企業家,即將軍人精氣神與農民憨實勁超融合的戰略企業家;(3)聯想柳傳志是"政經融合"型國際企業家,即政治經濟因素調和的頂級高手;(4)馬雲是"創思魅力"型國際企業家,即創新思維與個人風采融通的全球化商業巨子。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話說回來,張瑞敏先生近年來有所「蟄伏」也易理解,畢竟海爾集團已選出接班人,某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新曆程算已開啟。"海爾是海",海爾,加油!


某年的CCTV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上,馬化騰在接受主持人挑戰現場說服張瑞敏使用QQ,他笑著婉拒。

15年張瑞敏在接受採訪時說起這個事:「馬化騰曾推薦我用微信,我當時沒有用,他昨天又跟我說了這事。」在張瑞敏眼裡自己用不用不重要,不是用了QQ微信就轉成互聯網了。能否通過互聯網模式為企業帶來優化轉型才是關鍵。

可能大家都覺得不用微信的那些時間,他們都在幹什麼?不出現在公眾視野里,他們實在蟄伏還是邊緣化。

其實對於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比如王健林、馬雲、張瑞敏這些都會拒絕一些「無效社交」。王健林就說過他了解互聯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開會,比如電商會議。

張瑞敏也說過:「不是讓所有員工成為創客,而是讓願意成為創客的人成為員工」?

在他眼裡企業重要的無疑是內部的員工和外部用戶,而非你的企業做的多大多好,多引人注目。

真正的技術就是讓人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同樣的真正的企業也一樣,不是時刻提醒人們關注自己,而是永遠堅持人的價值第一。

《海爾:能否重生》一文就有提及,瑞敏從來不出去陪人吃飯喝酒,從來不去任何休閑娛樂場所,生活完全被企業和讀書填滿。

所以不是所以的企業都有一顆想紅的心,也不是所以的企業都能不忘初心。如今海爾雖然沒有過高的關注度,但這個品牌卻在市場以及我們心中有一個穩重的地位,不急不躁,熠熠生輝。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記得看電視劇<康熙王朝>時有這麼一段(大意是這樣):每當康熙一個人獨坐的時候,下邊的大臣就開始嘀咕了,皇上又在考慮什麼大事,又在準備收拾哪個大臣啦,康熙聽說後,哈哈一笑,說他在發獃呢,皇上難道就整天考慮軍國大事,就不能發個呆?

張先生的「蟄伏」也許是在發獃,也許是在思考,也許真退休了。看評論說,張先生不用qq和微信,不知是否用頭條,若用頭條,看了您的提問,也有可能反問一句,不露面也不行啊。

不露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低調不想露面,二是沒有大小報記者天天盯著。如果像盯娛樂明星一樣,吃飯逛街上衛生間都報道,張先生能「蟄伏」的了嗎?

張先生怎樣,他領導的海爾怎樣,不在此討論,但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功績和成就,也總是毀譽相隨,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某年的亞布力論壇上,有位大佬說張先生不懂英文,在達沃斯論壇(可能是這個論壇)用耳機聽講,這哪跟哪啊?!就像評論某人,以莫須有的事情害死岳飛,忽然說他字很好,也中過狀元,你什麼意思啊?(聽說,最近好像還有翻案的,不讓跪著,讓坐著了,這到底怎麼啦)就事亂扯,也許是許多國人的一種風格吧。

海爾模式,阿米巴模式、韓都衣舍模式等等,其產生時空、文化等環境不同,但都適合該企業發展,其它公司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就是有形無神,甚至東施效顰。

張先生,蟄伏就蟄伏吧,或許發獃,或許休息,或許思考。

但是,我想,關注企業家,關注科學家,總勝於關注那些鮮rou、網hong、xi子吧。


海爾的發展速度真的慢了,少了點創新,缺了點激情,產品質量在家電企業中也不能算最好,空調比不過格力美的,電視比不過海信創維,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更是沒法提起,唯一就冰洗拿得出手。但對於張瑞敏先生,我們應該是極其尊敬的,他是海爾之父,是他把海爾一步一步帶大的,海爾的輝煌曾是中國企業學習的對象。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瀟洒,帶海爾沖向一個又一個高點,在國際上也是響亮的名字,而今,他該一步步退了,給後來人讓位,後來人,能否把海爾再次推向時代的驕傲,而不是大企業病蔓延,我想海爾會再造往昔輝煌


海爾企業管理世界一流,產品家電世界一流,海爾以做海外銷售為主的企業。


在做些什麼,做為一個外人,當然不得而知

極少進入公眾視野,這個不好嗎?看看現在,多少各種各樣的交流大會,論壇,最終都演變成了商業互吹。這種經常性的露臉,在我看來,不要也罷

我還是比較喜歡這位

如果不是去年女兒的事情,我想在新聞媒體上,都極少看到吧

但是看看現在的華為,因為5G技術,讓老美都為之恐懼


張一出來,海爾的股票准跌


他還是他,他現在做的工作和以前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媒體的曝光度低了,張瑞敏與柳傳志等等是屬於第一波的國家推出的著名企業家,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王健林,馬雲,劉強東等人的崛起,現在是以誰最有錢誰吸睛的時候了,媒體顯然是嫌貧愛富的啦。


只能在世界上光揚,國內排老三,吹牛不及格。只能結哈佛之類蠢才講課,國內連台都上不了。又不掌控核心技術,只能制各種標準,真笨。


張老闆,老了非常值得尊敬。長勝將軍,中國家電中,這樣人我知道就是兩個,知錯就改,這就是我認識海爾,佩服。知道自己命根子在哪裡企業。不多說了,曾經想一個白色家電企業有所作為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