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春分時節,京東城市作爲京東集團的一級戰略業務全新亮相。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京東城市事業部總裁鄭宇教授正式發佈了京東城市的全新品牌標識和英文名稱——JD iCity,並再次闡述了城市操作系統如何應用於城市發展,同時京東城市全系列產品矩陣也在會上重磅發佈。

  對於京東來說,入局智慧城市,不僅是契合政策的事,更是與京東的A(AI)、B(Big Data)、C(Cloud Computing)戰略佈局密不可分。而眼下,這種技術標籤越加濃厚,所承載的業務也更加全面。

  過去的一年,是京東真正從技術架構建立、組織配備、人才配備到深入城市垂直場景的一年,有變化也有堅持。“用大數據和AI打造智能城市”的使命貫穿到今天,到底做的如何了?雷鋒網現對其做一次覆盤

  全新品牌顯露京東的野心

  與京東城市在集團內地位升級相伴而來的是品牌標識的出現。

  標識由JDC三個字母組成。其中,JD代表源於京東的基因;C代表城市(City)這一京東集團全面擁抱的新市場。

  另外一重含義是C同時也代表City(城市)和Compute(計算),D同時代表Data數據,與京東城市現在做的事完全契合。

  戰略有了,品牌有了,集團會搭配哪些資源呢?實際上,京東的線下資源、平臺資源、行業資源和觸達能力都會輸出到智能城市的建設,相當於京東在舉全集團之力在做這件事,野心非同一般。

  產品矩陣與城市計算平臺

  過去一年,京東城市操作系統逐漸打入市場,將京東過去的技術能力積累和城市目前遇到的痛點進行雙向銜接。

  “城市操作系統”就像是一個齒輪,一邊是融合了IoT、雲計算、大數據和AI等技術,另一邊是在城市本身運行的過程中挖掘新的數據,併爲解決城市運行問題找到新的方法。

  儘管城市操作系統並非是首次亮相,但在一週年的發佈會上,鄭宇還是把它列爲重點來闡述。

  城市操作系統產品家族

  鄭宇指出,城市操作系統是智能城市的基石和底座。如果把智能城市看成一臺超大型的計算機,城市操作系統就相當於計算機中的Windows,城市操作系統可以管理智能城市中的各項資源,支撐智能交通、智能規劃、智能能源等各類垂直應用,這類應用則可以看做Office等應用軟件。

  綜合來看,城市操作系統最大特點是開放,向不同的雲計算平臺開放,可以運行在各種不同的雲上;其次,向用戶開放,用戶在城市操作系統上部署、搭建、運行各類應用;第三,向業界開放,業內開發者可以基於城市操作系統開發解決方案。

  儘管,城市操作系統的核心是城市計算平臺,但是我們仍然有必要拆解城市操作系統來看。它共分三層:

  最底層是城市計算平臺,核心和基礎地位不言自明,多個城市計算平臺通過數字網關實現互聯互通,就形成了城市操作系統。

  第二層是產品層,由智能交通、智能規劃、智能能源、公共安全、智能環保和智能文旅6大類產品以及城市畫像產品組成。每一大類產品包括多個具體的產品,比如,交通流量預測、停車管理、違章停車監測都屬於智能交通類產品,每個產品都可以模塊化輸出,積木式組合。

  第三層是場景化解決方案層,包括信用城市解決方案、AI+城市產業規劃解決方案、智能停車場解決方案、智能園區解決方案和智能城市APP 5大場景化解決方案。

  過去一年,業界對“時空大數據”產生了越發濃厚的關注。要知道,京東城市是最早一批強調時空大數據關鍵作用的公司。在城市中,無論是人的移動數據、交通流、空氣質量、氣象數據、能耗數據、道路結構等,都可以在時空數據裏找到解決方案。

  城市計算平臺利用6個時空數據模型收納城市萬千數據,使得不同部門、不同企業之間的數據標準化,並以此爲基礎構建時空索引和分佈式查詢,比普通庫表關聯查詢速度提升千倍。

  可以說,城市計算平臺正是將這一技術“發揚光大”的載體。

  截至目前,城市計算平臺的合作伙伴已經遍及交通、能源、信息化、環境、工程實施、政務等多個領域,爲聯通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北京燃氣集團、浪潮集團、綠地集團等127家企業帶去技術服務,並已經率先在北京、天津、河北、長沙、成都、宿遷等數十座城市落地部署。

  組織架構、人才架構

  爲了更好的管理和業務開拓,京東在2018年初設立了城市計算事業部,2018年11月,這個事業部單獨出來,成爲與京東金融齊平並列的版塊業務。

  而這一次,京東城市再次升級爲京東集團的一級戰略業務。

  從組織架構上來看,京東設立了智能城市事業部、京東城市研究院,過去一年,在鄭宇的帶領下,京東智能城市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在此之前,鄭宇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領域的負責人,提出了“城市計算”的理念,是城市計算領域的先驅和奠基人。鄭宇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百餘篇,其中多篇論文成爲城市計算領域奠基性的論文。

  由學術界轉到企業界,鄭宇是非常成功的一位。

  另外,在內部,京東城市擁有數百人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高、精、尖的研發團隊,90%以上的成員擁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背景。團隊成員在AAAI 、IJCAI、KDD等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發表了國際頂尖論文百餘篇,具有深厚的學術和科研功底,也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

  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陣容

  除了本身的管理架構,京東在行業首開聘任學術專家的先河。

  譬如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的成立。該院設置了數據服務、AI、行研應用等五大實驗室,多個地方分院,院長由鄭宇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雲鶴擔任,此外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原院長莊越挺。

  雷鋒網注意到,這些院士本身研究的領域非常前沿,如城市規劃、智能製造、視覺識別、大數據、地理信息等等,而在研究院內部,他們還將繼續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培養既懂AI大數據又懂行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用工業界的真實項目和數據去“餵養”人才。目前,京東城市已經申請了17項發明專利,主辦和承辦多個世界級的重大學術活動。

  做頂天立地的智能城市運營商

  技術是頂天的,高高在上;但場景和問題是落地的,亟待解決。鄭宇眼中,京東城市要做“頂天立地的智能城市運營商”。

  如何實現?這就涉及到京東城市的商業模式的考量。

  鄭宇此前表示,京東城市的商業模式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依靠政府補貼,而是自己造血,用行業知識解決城市發展難題,提供開放式的生態平臺,做點線面的結合設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商業模式。

  在這樣的邏輯之下,京東城市對城市和各場景應用展開攻堅。

  可以說,過去一年,京東城市不僅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開發出一系列硬核產品與解決方案,而且在過去一年中還落地了衆多應用案例。既打造了三坊七巷這種“單品爆款”模式、宿遷這種“煙囪改造”模式,也有雄安這種“頂層設計”模式。

  “人無信則不立,國家沒有信用,體系不建立起來,很多成本都會很高。我們希望給信用好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信用不好的人應該是寸步難行,違約的代價會很高,以前太低。”鄭宇如此表示。

  福州市三坊七巷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信用城市”,其信用服務已經覆蓋多個信用場景,市民和遊客能夠在街區內享受信用租賃、信用支付、失物招領、信用商家和無人超市等豐富的信用服務,比如可免押金借雨傘等等。

  智能小鎮又是一個鮮活的案例,現在京東城市已經在參與雄安新區的部分建設工作,在整體佈局、路網格局、基礎設施、公服設施、操作系統、智能應用以及發展模式上都有一定工作在做。

  另外,以國家能源集團的AI優化火力發電爲例,華電天仁與京東城市聯合研發出基於深度學習的鍋爐燃燒模擬器和基於強化學習的火力發電優化模型,將燃燒物理過程結構化建模嵌入到AI模型中,對火力發電機組的歷史數據進行充分分析與處理,解決複雜系統中高維連續控制變量優化的難題。

  在驗收中,專家組的鑑定意見是——“鍋爐系統運行參數達到了現有工況下最優”,“鍋爐熱效率提高0.5%”。要知道,在這個“提高0.5%”之下,一個60萬千瓦機組一年能夠節約燃料費用200多萬元,全國推廣效益巨大。

  新的發展:遙望新的一週年

  全新品牌,全新戰備,全新產品,成爲了京東城市在2019年打開局面的“利器”。

  雷鋒網觀察到,當前智能城市已經出現了資源集中的現象,一些垂直領域很強的小企業逐漸走上“抱大腿”、“被收購”的道路,但鄭宇強調,京東不會玩這種“零和遊戲”,合作的過程一定是和合作伙伴雙贏。

  當人們都在談結果的時候,京東更願意談方法論,2019年,還是會繼續紮實推進城市操作系統的建設,和更多的城市展開合作,解決更多場景的頑疾,讓現實一點點好起來。

  “我們不是腦,不是中樞,不是雲,我們是城市操作系統。”

  鄭宇用這句話作爲京東智能城市一週年發佈會的結束語,看的出來,不出意料,下一週年,他還將帶來更多的改變,但這隻有時間和實踐會給我們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