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戰國末期燕國的太子,年少時,曾在趙國做人質,後來,在秦王政十五年(即公元前232年)在秦國做人質,在從趙國做人質再到去秦國做人質,也是秦趙兩國的國勢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在秦國這邊,是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而在北邊的趙國確是無才無德的趙王遷,此消彼長,兩相對比,高下立判,實力的天平像秦國一方傾斜,再次大背景之下,太子丹被派到秦國去做人質,也是弱國求庇護的表現。

然而,太子丹在秦國難免受到冷遇,心中忿忿不平,就逃出秦國回到燕國。回到燕國後,歷史未記載其在燕國的詳細作為,只記載他向自己的老師鞠武尋求計策,鞠武像他引薦了田光,田光以年老不能任事為由,像太子丹推薦了荊軻,最後就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其實縱觀整個歷史,我看到的太子丹想的都是以一種最小代價達到報私仇的目的,用的手段無非是通過寄希望於通過刺客以達到消除私恨和解除國家威脅的目的。當然,歷史上確實不乏因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突然歷史而改變國家命運的,如前秦的苻堅,但是這種都是小概率事件。

太子丹與秦王政比較,秦王在攻打東邊諸國的統一戰爭中,用的是硬實力+一些謀略,比如用反間計殺死趙國李牧等,而且用反間計也是因為再與李牧硬碰過後才實施的。其實趙國李牧之死,只是趙國滅亡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即使李牧不被反間計所殺,趙國大概率還是會被滅,國家政策和國君的素質所決定的。同理,燕太子即使讓荊軻得手,也只會暫時給燕國以短暫的喘息之機,並不能改變根本的戰略格局,那麼是不是燕國就真的只有被滅亡的命運,我說不是的。

歷史上,匈奴是從北邊發起的對中原政權的攻擊,後來的安史之亂,後來的靖難之役,即使近代的解放戰爭,也是從北向南發起,應該說,燕國的地理位置,戰爭的兵員素質都明顯會沒強於秦國,而最後被秦所滅,無非是當政者的施政出了問題,所以作為王位的繼承者,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腳踏實地的招攬人才,訓練士兵,發展生產,聯絡各國,拋棄私人恩怨,明知實力不濟,就不要強出頭,即使挾持或者刺殺成功,難道秦國就會饒過燕國,我看肯定不會,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恥辱,因此燕國還是會被迅速滅掉。

因此,作為一個王位的繼承人,不是怎麼用發展來解除威脅,而是用這種非主流的方式來防衛,稱不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就是燕國太子,姬丹了,世人稱燕太子丹,是個不畏強秦,愛國愛民,尊賢使能,志向遠大,年輕有為的儲君,荊軻刺殺秦王,荊軻只是執行者,太子丹才是背後的主謀!


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只會加速燕國的滅亡,就算殺死一個秦王秦國還會出一個秦王,就算逼迫簽下合約秦王也會不認的,所以很愚蠢。


燕太子丹,姬姓,戰國末期燕喜王之子。至於燕太子丹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咱們從他生平經歷的大事件來分析下。

太子丹年少時曾經在趙國位為質子,而嬴政呢則是出生於趙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緣故吧,這哥倆關係還是不錯的。後來各自回國,太子丹回去還是太子,而嬴政則成了秦王。

燕喜王23年(公元232年)燕喜王派太子丹去秦國做人質,而太子丹在秦國作為人質期間非但沒有得到他心目中嬴政這個發小應該給予的照顧,反而是被粗暴對待被各種非難,太子丹嚮往故國,嬴政不許他回去,並且就此有了「烏頭馬角」這個典故。

後來,太子丹不知用了什麼辦法逃回了燕國,想想在秦國受的窩囊氣就想報復嬴政,上來那一陣簡直是恨不得分分鐘掐死他的節奏,但是沒辦法自己國家勢力單薄,胳膊擰不過大腿呀!剛不過怎麼辦,老實趴著唄!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轉變,燕喜王二十八年,秦王統一六國的兵鋒直逼易水,燕國受到威脅,太子丹當然很是憂慮啊,這時候咋辦呀,對,請教老師呀,就找到了他的老師鞠武,這時候鞠武就說了:秦王勢大,而且兵多將廣,手下士兵那都是訓練有素,而且武器精良,咱不能硬剛啊,會吃虧的,別急,咱慢慢來哈!容我們想想辦法!

這時候事情又有了轉機,樊於期從秦國逃了回來到了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說不行趕緊讓樊於期走,咱不能收留他,可太子丹卻不願辜負他這一番朋友情誼執意要收留,鞠武就說了:秦王暴虐,咱再收留了樊於期更是使秦王積怒於咱們燕國,把樊於期留在燕國相當於把一塊大肉放在虎狼的必經之徑,禍不可免呀!你不聽我的非要這樣做別說你老師我教不了你,就是諸葛亮來了也出不了什麼好點子,不對,這時候還沒有諸葛亮??,那就管換成仲晏嬰吧!你先別急,你急於救你的好基友的心情我理解,但咱不可魯莽行事,現在可先把他送去匈奴那邊,咱緊接著跟匈奴單于聯手,然後去南邊聯合下齊國楚國,西邊的三晉咱也活動一下。一塊揍嬴政耐小子不就行了么?!可是太子丹卻說:這個計策周期也太長了吧,我內心現在是五內俱焚啊,再說了,我朋友處境那麼危急,片刻也不能等啊,你還說把他送匈奴那邊,那可不行,除非我死了才行。鞠武擰不過太子丹就說了:選擇危險行動而想求得安全,製造禍患而祈求新福,計謀短淺而怨恨深沉,此乃「積蓄仇怨而助禍患也」

而後就是太子丹謀划了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他這個出發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咱就不必贅述了,事情敗露以後直接導致秦王怒而派王翦和辛勝帶領大軍前去討伐燕國,太子丹他老爹打錯算盤居然聽信別人的話以為殺了丹就能讓秦國罷兵,結果這糊塗蛋老爹地還真把他少爺給殺了,他少爺的頭顱也沒換回秦國的退兵,燕國就此被一舉拿下。

以此看來,太子丹是不堪繼承人的重任的,國家之間的戰爭都是利益驅動,他卻放不下個人恩怨,而且為了他的朋友也是罔顧國家前途於不顧,並且做事情急於求成,沒有耐心。

司馬光都說: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顧萬乘之國,決匹夫之勇,逞盜賊之謀,功敗身死,實在悲哀!


是,起碼人家尋求變化


是一個合格的太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